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2019-12-10 09:28王亚坤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效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立足新时代,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借助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62-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起点面向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高等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在高等教育的各项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政课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脱离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都是根据“05方案”的课程组织体系的要求而进行的,从课程内容来看,偏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偏重于对党的发展历史的研究,而与学生相关度高的教育内容,与现实世界相关度高的内容,比如形势与政策课却被忽视。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到教室上课,因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被束之高阁,难以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生活。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课教材中缺乏实践性和热点性的内容,作为必修课的形势与政策课很多时候又被当成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糊弄了事,因此使得学生缺乏对于现实热点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思政课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存在差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多重教育责任,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次,也承担着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的重任。思政课的多重教育责任对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既要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让大多数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学生能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能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发展的潮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长期采用硬性灌输的行政命令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对大学生的有效疏导、启发和实践教育[2]。互动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难以落实,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普遍采用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难以落实。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思维固化,不关注社会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热点的出现,习惯于“炒冷饭”,把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重复应用于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担负着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的职责,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几乎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对非思政课教师进行过相关的培训,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也没有自觉地担负起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难以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形成教学合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思政课堂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的简单的知识传授,思政教育更加强调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外化,所以其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化,既要包含知识传授,情感体验,还要包含意志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却过多地采用单一的“我说你听”的知识传授方式,缺乏对学生体验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引导,更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形成。同时,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单纯以期末试卷考试成绩为指标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试卷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在考试前背诵了相关的理论,而不能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德行表现,因而会忽略对学生品德、人格、社会行为等综合因素的考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主体也过于单一。在思想政治课程评价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来源,缺乏辅导员、班主任、团委老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的评价,也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更缺乏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对学生的评价,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3]因此,我国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教师的建设及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从“85方案”到“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体系跟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三代整合和变迁,课程以及教材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和政治方向,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要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材应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辅助教材的知识,“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增添一些时事热点、社会热点事件,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新闻激起学生的听课热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增加课程实施当中的实践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性和思考性,由传统的我说你听转变为“我提问题,你来思考问题,然后,我们共同探讨”的模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把知识内化于心。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更要有高超的授课艺术,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将事例与道理相融合,让学生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等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对历史发展的了解,探索历史发展规律,通过社会实践的打磨,内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内在规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把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力争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其次,加大投入,多请业内的优秀学者为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思政课是一门“时髦”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达到学习效果。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能够使教师在交流学习过程中掌握我国思政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水平。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明白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影响学生,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应建立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或者提供真实的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厘清真伪,提升认识,真正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的磨砺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另外,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从评价方式来看,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整体性原则,思政教育不仅注重内化于心,更加注重外化于行,单纯的期末试卷考试,只能考察出学生的识记水平,而不能说明学生是否真的认同教学内容,更不能说明学生是否具有相应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因此,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2]。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倾听学生班主任、班委和班级同学的德育评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性的评价结果,使得思政课的课程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应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该把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都作为评价的主体,进一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前的关系”[2],进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借助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所谓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機和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等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流行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使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用,成为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路径,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路径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一是发挥新媒体的服务性功能。如创立校务教务、生活服务、招生报考等微信、微博公众号,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思想问题以及实际困难,创新教育的话语方式。还有QQ群和微信群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事务性的办事效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二是在网络上开设思想理论专题教育。一方面组织并带领学生围绕党的理论创新,精心设计专题、专栏和专家讲座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关注“共青团中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或者“学习强国”软件等,规定学习任务和学习量,让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随时随地学习,拓展学习渠道和学生时间空间。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高度开放和共享,犹如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新媒体就会成为有益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范围的法宝,利用不当,新媒体也会成为负面信息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毒害青少年的思想,为了确保网络阵地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发挥正面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接受媒体素养和新闻规范等培训,包括信息法规等;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台,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微阵地”作用”[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郑吉春.协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薛倩.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138-139.

收稿日期:2019-05-1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改革及教材开发研究”(2018-JSJYZD-018)

作者简介:王亚坤(1988-),女,河南新密人,助教,辅导员,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时效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