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2019-12-10 10:07雷青松
理论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

摘 要: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在基层生存发展的现实环境和基本状态,是基层党风、政风的集中反映。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实现党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保证。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依然面临着意识形态、组织管理和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困境。为破解困境,新时代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推进常态化政治思想教育,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长效性制度机制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民风和社会风气。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9)11-0045-07

作者简介:雷青松(1978-),男,瑶族,湖南新宁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执政规律。

任何政治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能都取决于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状况,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所谓政治生态,就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部的各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影响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死存亡[1]。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政治生态的全面净化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政治堡垒,是全党工作的重要力量支撑,其现实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公信力。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对铸就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理路

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在基层社会生存发展的现实环境和状态,是基层党风的集中体现,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价值依托,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只有从这个视角和逻辑思路去理解,才能深刻把握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特质和新时代要求,进而找准目标导向,在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具体实践中做到遵循规律性、富有创新性。

(一)价值之蕴: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路径依托

实现党的根本宗旨与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密切相关。一方面,良好的基層党内政治生态是基层党员干部坚定党性要求和践行党的宗旨的路径支撑;另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集中反映。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把人民放到最高位置,这是立党、执政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党的基层工作群众是否满意,党员、干部是否坚持不懈为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而努力,党群干群关系是否融洽,基层干部是否奉公守纪、廉洁从政,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举措是否在基层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等等,都是评判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好坏的基本标尺,也是衡量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优劣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习近平要求狠抓“基层风气问题,下大力气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3]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离群众最近的环节,是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它最能了解民情、通达民意,它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就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匡正他们有偏差的工作理念和传统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够主动进行自我思想革命,自觉接受来自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质言之,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集中反映,是党的根本宗旨得以实现的路径依托。

(二)组织之要: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优良与否,是基层党组织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尺。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政治组织。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然而,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何而来?毋庸置疑,这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全党共同的理想信念、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铁一般的纪律,而这些都需要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来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头羊”,它能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到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关系到党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组织力。风清气正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注重优化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有效防范并着力消除影响和削弱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各种消极因素。只有在优良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环境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才能得到更好的改造,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为民服务和为民谋利的责任感,提高思想境界、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基层催生出积极健康的党内风气,使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基层得到充分发挥,从整体上增强基层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现实之需: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

党内政治生态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这一复杂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议题。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能够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不良的党内政治生态,会阻碍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效果。同样,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有力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就会促进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由此可见,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状况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政治核心作用的集中反映,也是群众直接感受基层党组织作风、形象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整个党内政治生态的全局好坏,也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效。有效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要求,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必须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建设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凝聚积极向上的文化正能量。在基层,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去影响和感染广大党员干部,使之在情感上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在思想上组织上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必须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实现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风清气正。三是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中蔚然成风。在基层,通过优良党内政治生活的回归促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实现党对基层工作的有效规范和全面领导,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推动基层组织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困境

着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得风清气正,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着力净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并取得了卓著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依然面临着多方面困境。

(一)意识形态困境:政治思想观念不强以及不良政治文化的存在

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过程中最为艰难的现实困境来自于意识形态方面。意识形态工作是“政党对社会实施领导和控制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4]。政治思想观念和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我们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党员的根本定力和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部署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战略实践和狠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态势下,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呈现明显好转。但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甚至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观念不强、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仍然存在不良政治文化等突出问题。一方面,政治思想观念不强的问题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身上依然严重,成为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障碍。他们中一部分人封建“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存在着“入党当官”“当官发财”等错误观念;一部分人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思想观念上崇洋媚外;一部分人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顺或挫折,不是寻求科学方法去解决,而是求神拜佛;一部分人政治意识不强,不讲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喜欢对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会逐渐加剧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浑浊,成为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障碍。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存在各种不良政治文化,严重影响到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一是山头文化、自由主义和“两面人”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党的十八大以前,山头文化、自由主义以及“两面人”等问题一度相当突出,有些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公开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精神唱反调,漠视中央权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和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党集中整治,情况有明显好转,但尚未彻底根治。当前情况下,更要防范政治上的“两面人”,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二是圈子文化与人身依附关系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有的人在党内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有的人在党内搞潜规则,封官许愿、买官卖官;有的人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任人唯亲,将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这些圈子文化、人身依附关系的问题都属于封建思想残余,严重阻碍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三是“好人主义”在现实中仍有市场。好人主义是一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不良政治文化。好人主义具体表现為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得罪人,有时明知不对,也不敢提出批评,一味“和稀泥”,说白了就是没有担当精神,没有是非观念,缺乏党性原则。因此,“好人主义”的存在,对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是一大障碍。四是腐败仍然是恶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党心民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坚定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非凡勇气,坚持反腐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强力“打虎”“拍蝇”“猎狐”,在反腐败斗争上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得到了巩固发展。但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痼疾,依然是污染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一大顽症,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其滋生蔓延。

(二)组织管理困境:党内政治生活在基层的形式化、程序化问题突出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强化自身政治功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内政治生态优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强化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其他各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严格要求去教育管理党员。党的十九大要求“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 广大基层党组织认真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能力,为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奠定了基础。但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建设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缺乏责任感,对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缺乏创新,因而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落实和行动上往往走形式、走程序,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满足于完成任务,不讲究实效,在文字上挖空心思,在形式上做足文章,玩“形式主义”游戏;不讲原则性和严肃性,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没有问题导向,达不到教育管理党员的效果;不能根据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探索新方法,不会利用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各种新平台,不懂得运用更加切合基层党员实际、更能激发基层党员兴趣的方式方法,使党内组织生活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等等。这些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形式化、程序化问题,充分反映出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上心,没有政治责任感,如若不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整体效能就很难发挥出来,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就会成为空话。

(三)实践操作困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薄弱

在党内,领导力是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提升整体办事效率的能力,执行力则是党组织的落实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领导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才能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抓好基层党的建设,确保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才能使党的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形成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促进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增强领导力和提升执行力方面得到改观。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些基层党组织面对各种新任务、新挑战,由于长期缺乏政治责任感,不注重提升自身执政能力,在领导力和执行力上显得较为薄弱。具体来讲,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政治把关定向能力欠缺,政治敏锐性不够,没有好的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方向把握不稳,头脑不清醒,不能认清良好政治生态对事业的促进和保证作用。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和谐,班子成员之间不能够互相信任支持,工作中相互猜忌甚至相互拆台对立,个体能力和表率作用发挥不出来,难以彰显出党组织的整体合力。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决策水平不高,不懂得科学协调基层党员群众的利益矛盾,不能够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符合社情民意的好决策。四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工作中没有责任担当,执行力弱,唯恐工作失误而避重就轻、畏手畏脚,碰到问题时推诿塞责,遇到困难时绕行躲闪。五是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落实水平差,执行上不务实、不坚决,有的好做表面文章,热衷于面子工程,对真正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业漠不关心;有的态度不端正,在落实执行上挑三拣四甚至说三道四,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的执行起来搞变通应付,不是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想招法,而是为执行不力找借口、找理由。以上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薄弱的种种表现,是影响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优化的障碍因素,亟需探寻有效的解決思路。

三、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进路

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5]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心所系、民心所向,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厘清内在逻辑和关照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问题导向,探索多管齐下、全面系统治理的推进路径。

(一)推进政治思想教育常态化,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

政治思想是政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政治思想作为意识形态范畴,是通过对政治现象的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抽象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的思维成果。政治思想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和有效举措。我们党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6]。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性教育,其开展得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党的建设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使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必须推进政治思想教育常态化,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一是要加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力度,补足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习近平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是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其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有待增强。因此,亟需提高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落实水平,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有效净化,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价值观。二是要加强党的宗旨意识教育,增强基层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基层党员干部是我们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党在基层群众中的代言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决定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基层党组织开展常态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意识教育,使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精神追求。三是要用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有效落实政治思想教育常态化。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坚持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如通过感人的红色精神教育影片、故事性专题党课、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互联网+ ”红色文化等形式,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总之,只有使基层党内政治思想教育由“要求学”发展成“自觉学”,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将党的理论、宗旨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基层党内政治思想教育常态化真正落地生根,才能在基层营造起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优良党内政治生态。

(二)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增强党在基层的组织感召力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党的事业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其道德表率力、作风带动力和整体执行力,决定着党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和组织感召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头雁效应表明,头雁的行为对整个雁群具有示范效应。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好比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的领头雁,其作风好了,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民风社风都会好转,优良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自然形成。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管党治党的重要经验。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必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和组织感召力。一是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既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更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政治思想素质,注重从党性修养、纪律修养和政德修养等维度去考核和选拔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决不能让思想作风不正的人混进带头人队伍,切实提高带头人队伍的整体质量。二是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教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对党忠诚、严于律己、奉公廉洁、勇于担当,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在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方面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补充新生力量。不断坚持和完善“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大力选派优秀年轻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去,并在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上给予倾斜,使他们在基层留得下来、干得安心。尤其要吸纳技术能人、思想觉悟高的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干事创业,并在基层党组织中担当重任,从而为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长效性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

全面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路径。制度是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可靠保证。邓小平指出:思想、作风问题固然重要,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长效性制度机制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决策部署中做到实而又实、不折不扣,实现其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全面提升,为营造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要做到这一点,亟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完善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监督机制。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督机制薄弱。要根据各地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问题指向清晰、党内党外联动,具有较强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畅通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渠道,在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成立纪检小组和监督委员会,重点监督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把关定向、团结协作、贯彻执行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另一方面,要建立影响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的长效作风整治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长效制度机制,整治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领导作用发挥不力、对上级党委指示精神贯彻执行不到位等不良现象,扼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官慢为等问题,并且经常性组织学习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将作风整治和纪律建设贯穿于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促进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

(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高基层党员干部自我免疫力

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软实力的最核心要素,是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也是党员干部提高自我免疫力的精神支撑。“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新时代背景下,要在基层建设廉洁政治,提高党员干部对腐败的免疫力,促进良好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就要求一是要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党内制度规矩,在基层党内弘扬和厚植忠诚于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等核心价值文化,抵制和反对圈子文化、官僚文化、享乐文化、好人主义、“潜规则”、厚黑学等不良文化,为营造良好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奠定思想基础。二是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提高自我免疫力,坚守精神家园,自觉抵制和反对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腐败、道德上沦丧、生活上腐化等不良现象。三是要在基层党组织内形成讲纪律、守规矩的制度文化氛围。这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党内形成浓郁的讲纪律、守规矩的制度文化氛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能够自觉按党内纪律和规矩办事,才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免疫力,优良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才会逐渐形成。

(五)净化民风和社会风气,增强营造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推动力

党内政治生态本身就是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能够带动社会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也会推动优良党内政治生态的形成。因此,在基层,要想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净化民风和社会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政治生态向好的方向发展,防止不良的民风和社会风气侵蚀党的肌体,影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具体而言,要净化社会政治生态,推动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往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健康方向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整治坑蒙拐骗、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不讲诚信等歪风邪气,在全社会营造起扬正气、树新风的良好政治氛围。二是要彻底根治官商勾结搞权钱交易的恶劣现象。对官商勾结问题,要坚持零容忍、重打击的治理态度,对受贿者和行贿者同时都要严厉惩处;对伤害群众利益或造成公共利益受损的官商勾结行为,要从重从快加以惩处。三是要构建清清白白的政商关系。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公共权力和市场主体的关系问题上,划定清晰的边界。领导干部要依法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市场主体服务,不能用权力谋取任何私利;市场主体干事创业也要依法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不能通过非法手段或围猎领导干部获取不正当利益。总之,新时代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离不开良好的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推动,只有将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这一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放到全面净化整个社会政治生态中去考量,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7.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3] 习近平.重视基层风气问题 下大力气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EB/OL].[2015-03-07].http://www.ljcd.gov.cn/show-623-12666-1.html.

[4] 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3.

[5] 习近平.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1).

[6]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4.

[7] 王相坤.理想信念是共產党人精神上的“钙”[EB/OL].[2013-12-0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5/c40537-23757123.html.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33.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组织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