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选形式嵌入高校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新思路

2019-12-10 10:17白雨袁曦临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10期

白雨 袁曦临

摘 要 文章探究了“盲选”形式在嵌入高校图书馆日常采访荐购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性与适用性,分析“盲选”形式下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工作的流程、适用条件、过程控制以及追踪反馈,为高校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提供新思路。结果发现,高校图书馆荐购方式正向更加多元、便利和富有针对性的读者导向方向转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荐购流程管理,组织并完善荐购系统,构建用户驱动为主的盲选荐购新形式,在参考独立书店盲选形式的基础上,寻求与其他图书馆、网上平台、网上书店等的合作。

关键词 盲选 图书馆采访 荐购 读者驱动服务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0.004

New Perspective on the Blind Selection Service Form Embedded in the Interview and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Bai Yu, Yuan Xilin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blind selection” form embedded in the daily interview and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applicable conditions, process control and tracking feedback of the library interview and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s under the form of “blind election”,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university library interview and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terview and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s are transforming into a more diversified, convenient and targeted reader-oriented direction. As a result,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process, organize and improve the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ystem, and build a new form of user-driven blind selection. Based on the blind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bookstores,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seek cooperation with other libraries, and online platforms and bookstores, etc.

KeywordsBlind selection. Library interview. Recommended acquisition service. Reader driven service.

0 引言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发展迅速,其渠道、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电子图书采访以及网络采访等等形式,使图书供应出版商、图书馆以及读者用户之间建立了新的互动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荐购服务越发显得重要,其中对于荐购服务与类型的划分,以及如何更好的突出用户驱动作用以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日常入藏、借阅服务与工作的有效展开。

针对图书采访荐购,目前国内独立书店最先开始运营策划并逐渐流行了一种荐购图书的活动——“盲选”,这一以需求为导向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书店的销售量与营业额,同时有效增进了书店与读者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在促进书店采访购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启动了“你选書,我买单”活动,以“盲选”形式来适应新环境下的读者需求。这种“盲选”形式在嵌入高校图书馆日常采访服务工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合理帮助,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到馆率、借阅率和读者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使读者更好地参与到图书馆服务中并成为主导驱动力量,以此改善和促进高校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工作呢?籍此问题,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采访荐购流程、适用条件、过程控制以及追踪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其应用性与适用性,并根据高校图书馆采访荐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1 高校图书馆荐购服务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荐购服务研究及其开展情况

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对以“高校图书馆荐购”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得到66篇文献,分析得到发文量逐年趋势图,该趋势显示高校图书馆在荐购服务上的关注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后可以得出,目前高校图书馆在荐购方面已经存在许多类型上的研究,如读者荐购、利用荐购系统以及网上荐购、利用新媒体形式等等,其中“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目前存在的荐购服务,从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直观得到荐购服务工作情况,笔者以此对A类36所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荐购情况做了大致的汇总,见表1。

1.2 目前高校图书馆荐购服务方式及其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提供图书、期刊、电子资源荐购,辅助形式基本为学科馆员与专家教授提供信息帮助,并要求读者用户在推荐时请尽量提供详细准确的书目信息(图书名称、作者、 ISBN 、出版社/出版年)和推荐理由。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建立系统平台数据库以提供进一步荐购形式。

1.2.1 传统荐购方式

(1) 图书馆传统的采访荐购要经历一个冗长的采购流程,方式主要包括院系目录圈选、到馆读者填写荐购信息表及现书/现场(书展)荐购。这些荐购方式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图书入藏流程,经由读者用户(其中包含院系教师、学生等)推荐、采访馆员收集整理、由采访人员与出版商书商进行沟通订购、书商经过初步加工后新书到馆、到馆后经过编目等工序最終使荐购的新书入藏开始进行日常借阅。图书的荐购基本最终由采访馆员或学科馆员决定取舍,且传统的荐购面向着相对固定的人群,以专业院系的专家、学者为主,主要根据学科设置和采访老师的经验,辅助一定普通用户的推荐。荐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这些荐购方式周期较长,环节较多,图书真正拿到读者手里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月,读者用户无法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所需图书,所以一定程度而言并没有完全满足读者的迫切需求[1]。

(2) 一些高校图书馆设置了学科馆员,意在建立起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有效沟通,但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科馆员专员缺少或由行政岗等部门人员兼任,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采访方式难以推行。

(3) 在高校图书馆荐购过程中,由于统一订购与专门合作等原因,书商往往是具有固定性的且常年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不会产生更换。比较固定的供应商也可能造成荐购书单的一些具体问题,通常又由于图书馆自身经费预算等等,荐购品种会受到一定影响。

1.2.2 网络荐购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网上荐购方式按照荐购主体的分类,主要可归纳为读者网上填单和荐购商网站采访。读者网上填单主要是由读者自行登录高校图书馆的荐购页面进行荐购,网上采访是指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通过各出版社或书商建立的网站,通过网络直接完成荐购。图书馆可以直接与出版社打交道,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既可以保证学校所需专业图书不漏订,同时还能缩短图书从出版社到图书馆流通使用的时间。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许多高校都更注重网上荐购的方式,依靠一些平台和系统完成荐购服务,在反馈工作上也有更好的管理。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立“易阅通平台”“水木荐书平台”;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图书荐购系统、海外图书荐购系统PSOP;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悦荐”图书荐购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的“芸台购”图书荐购平台;兰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甘肃纸中城邦图书推荐平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的图书荐购平台和一些常用的网上书店荐购途径等[2-3]。

通过上述归纳,可知高校图书馆采用的主要采访荐购模式是以采访荐购人员独立选书为主,学科专家与教师参与荐书为辅,筛选出认为适合读者阅读的、有价值的图书,加之目前已经采用到的网络荐书作为补充,建构环境已经得到改善。通过查找资料与调研,笔者将目前高校采用的采访荐购流程进行归纳,如图1所示。然而这个模式仍然没有最大限度的把读者的参与最为荐购工作的核心。将读者用户需求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和迅速地满足需求,是现阶段采访荐购工作中最大着力点。

2 “盲选”在书店销售与图书馆荐购中的差异性与适用性

2.1 “盲选”形式

“盲选”,顾名思义就是荐购方在事前并不知晓具体书籍是否有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倾向向书店推荐,并提供尽可能多的针对书籍本身的评论信息,再由读者根据这些提供的书籍信息进行选择。这源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读者在向书店提出阅读需求时,书店荐购人员因为并不清楚书籍本身内容或读者阅读喜好而无法荐书的问题。

国外的一些书店对于这一创意启动较早并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形式,比如将书籍附上外封,写上推荐语或内容小转,并将其命名为“blind date with a book”。国内发展比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是先锋书店。先锋书店从2014年起,就在网店上开始“盲选”活动,2015年2月其在官方微博上开展了名为“盲选”的荐购活动。先锋书店的“盲选”活动主要是读者支付定额的金钱,可备注购书关键词或者完全盲拍,随后由工作人员根据购买读者的要求挑选一本或基本符合价格的书籍寄出[4-5]。

“盲选”这一形式的荐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图书的荐购范围,丰富了图书流通的参与性。这一形式可以回溯到作家海莲·汉芙的文学作品《查令十字街84号》上。该文学作品记述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与伦敦书店书商弗兰克·德尔的书籍之缘。除对于书籍的经典讨论外,还包括与如今“盲选”的相似荐书形式,如海莲·汉夫经常写信给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书店老板弗兰克·德尔,提供给他自己想看的书籍信息,再由弗兰克根据这些信息挑好书寄到纽约[6]。

目前书店开展的盲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福袋”类型,即购买者事先并不知道所购买的书籍内容而直接由商家推选;二是商家给出书籍题材类型或大纲、关键词、推荐语,由购买者根据大致类别进行选择;三是由购买者自身提供关键词或描述语,店员按照理解、经验和专业储备为读者提供荐购。本文中探讨的主要为二、三种形式的适用。

2.2 “盲选”在书店销售与图书馆荐购中的差异性

“盲选”在书店销售与图书馆荐购中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归纳为读者群体不同、双向沟通不同、目的不同以及荐购人员(采访馆员)的不同。

(1) 书店的盲选活动群体更为广泛,由于读者职业、地域、阶层、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等的差异性,读者群的划分也比较细,不同的读者群都有各自的阅读特征,在书单推荐上更多样化;在高校图书馆,读者以学生为主,在书籍的选择上可能有更大的侧重性,如专业性更高以及学科化特征明显等。

(2) 在沟通方面,书店在做盲选活动后,一般反馈互动作用并不明显,在一次销售过后所获得的交流沟通有限,而高校图书馆通过收集读者信息,可以持续跟踪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倾向,根据提供的反馈了解读者阅读行为进行进一步分析。

(3) 书店通过荐购进行销售活动,其目的最终为提高销售量而获得盈利,主要是面向销售,这也导致了其库存与入藏要尽可能种类丰富、覆盖面广且贴合时下流行的书籍;高校图书馆则要考虑整体入藏结构,不仅要有针对性的采购目前所需,还要宏观上为未来谋划,在服务中通过荐购活动辅助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采取读者驱动为主的盲选荐购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方面效率、节省经费,使入藏图书向重点学科以及读者用户的需求倾斜。因此,图书馆在书籍的入藏方面会更谨慎。

(4) 书店负责荐购活动的人员主要是店员,其职责的目的主要是销售图书;图书馆员并不同于直接销售人员,鉴于图书馆的阅读导读与咨詢功能,采访馆员在进行荐购活动中还存在与读者进行交流和引导教育的作用。

2.3 “盲选”在图书馆荐购中的适用性

虽然店员的专业性与指导性无法与图书馆员相比较,但二者都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指导水平的专业人员,因此“盲选”形式在图书馆荐购中又以其特性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1) 理念的趋同性。图书馆服务一直致力于以用户为中心,在阮冈纳赞1931年所撰写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理念就已明确提出[7]。图书资料的荐购作为图书馆日常的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在庞杂的图书信息中将适宜的图书资料信息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合适的人,与“盲选”中提出的“书店的职责就是帮一个人选一本书和帮一本书选一个人”,在用户读者的需求上有异曲同工之意。

(2) 形式的适应性。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传统荐购服务方式和网络荐购方式在发展中不断产生了新的需求,盲选在嵌入采访工作中不仅能够延续着传统的荐购形式,在流程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且在面临数字媒体的演进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新型网络荐购形式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盲选形式也会在不断创新中呈现出更多更丰富的内涵。

(3) 交互的补充性。由于图书馆目前传统荐购体系的不足,以及荐购服务开展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和完善图书馆荐购工作成为提升图书馆采访工作质量的题中之意。针对荐购服务,“由谁来采选”“谁在采选工作中作为核心”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解决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访馆员、读者用户以及书商、数据库平台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定位,而盲选作为一种更具交互性与内容广泛性的服务理念,在采选沟通上为传统荐购提供了更多的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盲选”活动的顺利开展与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分不开。据先锋书店的销售人员统计,“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订单突然从8单一天跃至80单一天,原因是有些读者很满意到手的书,于是在微博上大加赞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8],而图书馆荐购工作也需要顺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环境和网络交流环境,更好的适应网络平台用户,拓宽图书馆网络工作与宣传渠道,如目前各大高校及高校图书馆所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等社交软件,在宣传和引导上产生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3 图书馆盲选荐购形式与群体行为特征分析

3.1 盲选荐购活动采用的形式

(1) 读者导向型,即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提供符合其阅读倾向的文字或语句,由馆员或专业人士推荐书籍。推荐形式可以渗透到传统荐购的各个环节,如填写到馆荐表和进行现场荐购,由读者用户在采访荐购中发挥驱动作用。读者或用户参与主导的盲选荐购是新形势下图书馆采访荐购工作的突破点。这一形式类似与国外推行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也称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 Acquisition, DDA),是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购入文献的资源建设新模式,它区别于传统的单纯依靠学科馆员与专家荐购的形式[9]。PDA模式是在面临图书馆经费紧缩与着力提高读者用户满意度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按需购买的采购与匹配模式具备一定的优势。①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经费与资源。由读者驱动的盲选采访模式,在分析读者需求后进行采购,并落实到具体的读者处,可以在具体采购上最大限度的实现图书使用价值;②由于是根据读者的一些意见建议按需荐购,避免了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去除了不必要的采购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采访环节的工作效率;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实现需求,提高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性、图书馆借阅率。但由于国内外读者自身差异性,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读者用户在借阅目的上主要是阅览与参考,他们在借阅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机性;而国外高校图书馆读者以研究型居多,他们比较明确自己的需求,能够有目的地提出荐购要求。因此如果不加区分地推行“读者驱动采购”机制,很可能会导致荐购结果与实际需求的不匹配,所以在荐购中需要特别注意采访馆员的辅助与引导,确保“盲选”应用在图书馆中的针对性。

(2) 馆员辅助型,即由学科馆员或相关专家提供关键词或书评语句,盲选群体通过提供的内容进行书籍的选择,结果为随机展开。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对馆员的具体咨询,可以了解到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会提供图书、期刊、电子资源荐购,但搜寻和确认所需书目上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且要求所选书目尽可能与馆藏需求相匹配,这对读者用户来说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开展盲选荐购工作中,需要由专业的学科馆员与专家教授先期通过读者提交的盲选内容与需求,再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信息。目前存在于高校的荐购活动尤其是外文图书的荐购,针对的主要还是重点学科专业的读者群体,在荐购后需要进一步进行需求审核与判断。

3.2 盲选群体行为特征及过程分析

“盲选”的读者群体在全部阅读过程中由“阅读者”转变为“推荐者”,由于其在阅读过程中更注重图书内容的满足,有可能在荐购行为过程的“选择与阐述”“购买与接收”“阅读与反馈”三个方面有其自身的阅读特点和倾向,由此带来的盲选行为具有不同的特征。首先,读者带有明显的阅读偏向性,即高校读者在阅读中存在一些如兴趣休闲型、专业型、时尚型等偏向,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其次,读者的阅读目的性不同,即高校读者阅读动机是多样的,在阅读中其出发点可能是学习、休闲或者单纯的从众;第三,读者对于阅读书籍的认识程度有别,即能否准确有效地描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类别和精确匹配提供的书籍类别,这应该是图书馆在开展盲选活动后需要进行审核与判断盲选书籍是否入选的工作内容;最后,读者阅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偶遇性,即读者在阅读选择时,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范围,在具体的选择上存在一些困难和迷茫。

读者在进行盲选的过程中完成选择,通过递交留言或者翻阅书评简介,进行了自我需求的阐述,拥有了阅读的期待视野,为自己选定了阅读文本方向,这个选书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的过程,通过文字匹配最符合的书籍或为书籍匹配文字书评加以选择,最后,读者通过直接感受或阅读感受对盲选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同时获得书籍再推荐。

4 “盲选”形式下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工作流程与“盲选”的使用条件

图书馆在进行盲选荐购时,荐购行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阅读前的预测,由读者进行知识与经验的预备;第二阶段是在阅读中提供阅读导览,为读者提供整体框架脉络,尤其面临阅读材料内容生疏、语言晦涩时,为读者提供或使读者建构一个图式来与书籍信息关联,激活读者己存在的有关图式;第三阶段是指阅读后为读者建立阅读档案,分析其阅读倾向与行为、自我阅读能力认知与阐述水平,开展馆员与读者互动模式等[10]。因此,可以说图书馆采访荐购工作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采集资料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盲选群体通过提交包含各自阅读倾向的词语和语句或与特定的书评匹配进行了主动的阅读选择,或者由专业的馆员、专家教授提供盲选信息完成荐购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应将着眼点放在寻找与读者需求间的相关关系,使图书馆所提供的推送服务更加接近于读者的真实需求,并逐渐趋向于由用户主导驱动的荐购形式。

图书馆将盲选过程嵌入到采访荐购的环节中,主要体现在采访荐购人员与读者/用户、荐购平台/数据库之间的盲选环形模式,即在传统的图书馆荐购服务中更多地考虑到读者和用户本身需求的多样性、不明确性特点与能动性,在平台上能够尽可能的进行合理的挖掘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采访馆员需要与书商、读者等联系合作,保障信息畅通并及时反馈书目数据。整个盲选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个环节都与相连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主要流程如下:(1)书商在荐购过程中提供的是近两年的新书,大部分是图书馆没有进行入藏的,在荐购的整个流程(可能依托书展等形式) 结束时,会将读者推荐的书都留下,由书商做好选书的数据信息;(2)交由图书馆采访或相关人员做查重工作,验收、编目、加工、典藏并上架,其余的书退回给书商;(3)没有被荐购的书会被书商带走且不会进行购买,也提高了各方面的效率。整个流程周期预计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具体流程见图2。

“盲选”的顺利开展涉及到采访荐购的诸多环节,为使图书馆采访荐购工作更加合理有序且生动的展开,将盲选嵌入进图书馆工作中需要一些相应的使用条件。首先就图书馆自身采访工作而言,要能够对馆藏资源有整体把握,形成馆藏结构导航图,其次要确保数据库与平台联络网的搭建与疏通,确保书商、出版社、专业学科馆员和专家等三方的联络通畅,第三要保障盲选过程消息的双向传递,要使学科专家、教授与采访荐购工作人员及最终读者、用户之间存在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后图书馆采访馆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敏锐性,以确保荐购图书在质量上有所保障。

目前已经实施且较为流行的存在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你选书,我买单”形式也是盲选荐购的一种。以金陵图书馆为例,拥有图书馆借阅证的读者,可以到指定的新街口新华书店旗舰店选择自己需要的书,办理借阅手续后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在借阅期限内归还图书馆后就完成了一次荐购,这种形式主要针对于读者主导驱动的盲选。

5 “盲选”形式下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工作的过程控制

图书馆盲选荐购主要归纳为线下的推送盲选信息书单和线上的平台数据库的推送,整个过程在应用操作控制层面主要集中于平衡点的处理和平台的搭建运营上,因此,在这一过程控制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采访馆员的角色优势,加强与学科馆员和领域专家教授的联络关系,以提供有指向性的专门参考信息,而且要及时整合来自荐购平台和数据库所提交的荐购信息以及相关媒介形式(微博、微信)的反馈信息。

5.1 定位采访馆员角色,发挥其在采访荐购工作中构建平衡点作用

盲选形式下的荐购工作的目的在于解决单纯依靠学科馆员与专家教授和单纯依靠读者决策荐购所存在的弊端,力求能够提供一个平衡点,将读者与传统荐购中的主体有机结合,为荐购工作注入活力,提高荐购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避免无效采访。这个平衡点的主要承接者与协调者就是采访馆员,采访馆员在整个荐购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图书馆不断发展完善,馆员在采访荐购工作中主要扮演以下角色。

(1) 书目信息的导航者。采访馆员是从书商、出版集团等处获取书目的重要人员,协调着图书馆整个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其行为与能力直接影响书籍的采选。

(2) 各方环节的指挥者。由读者提供书籍或资料需求或在已提供的书籍资料信息中进行选择,采访荐购馆员进行汇总整理之后反馈给学科馆员和相关专家,通过咨询与交流,再将反馈信息返还给读者用户,并辅助系统平台完成线上推送信息整理与记录。采访馆员在整个采访荐购环节中作为纽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采购工作的执行者。采访馆员负责为整个采访荐购活动协调书籍,在图书采购上为主要执行者。

(4) 图书馆馆藏与经费的协调者。由于图书馆不同的经费预算,在采购过程中对于一些书目特别是费用较为昂贵的外文书目,需要有针对性进行需求对接,采访馆员作为协调者,需要提交和审核满足读者迫切需求的部分,根据馆藏策略,经过筛选和分析确定采购范围。

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图书馆采访荐购工作主要是建立在采访馆员对读者需求的预测,是对读者当前所需要图书的推测;而基于读者驱动的盲选荐购方式更偏向为一种按需采购,是建立在采访馆员协调基础上的一种对读者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盲选”形式下的采访馆员将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借助各种手段完善馆藏體系,进行咨询、导读、教育等工作上,由此来拓展更为专业的服务,其角色定位更多的是信息的挖掘者和导航者。

5.2 搭建数据库平台,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扩大采访荐购影响力度

能否有效将盲选工作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并清晰的展示在平台系统之上,是检验荐购工作的关键环节,需要整个荐购工作各部分的相互配合与信息汇通,因此在运行盲选形式的采访荐购模式时,搭建该模式的数据库平台至关重要。在该采访荐购平台上,可以根据荐购信息记录与流程反馈,为线下荐购提供决策依据和留档分析,以便更加精准地荐购到既符合图书馆馆藏需要的又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同时,为提高荐购活动的曝光率和参与度,图书馆可以参考书店盲选过程中通过网络与信息环境运营的方式,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扩大宣传,使图书馆的盲选荐购在社会中更具影响力。

此外,由于在调查中看到,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采用了一些平台、系统和网络传播形式完成荐购服务,在反馈工作上也有了更好的管理,但都比较分散、自成体系。由此,为了使盲选模式日趋完善,并逐渐提高这种新模式的精确度与适应性[11],可以参考港台地区部分大学图书馆组成区域性图书馆联盟(The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和计划搭建“共用图书馆综合系统”的形式来实现各成员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在未来的荐购系统中建立起相关高校盲选荐购联合试运营平台,通过成员馆之间的数据库连接与盲选荐购开展的进程和反馈,优化成员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实现系统内资源的相互补充。这种图书馆联盟下的盲选形式,作为提供业务工作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将最大可能地整合各个图书馆的力量,解决单个图书馆无法完成的馆藏需求,实现书目资源的共建共享。

6 “盲选”形式下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工作反馈评估与追踪

对读者、用户的追踪与反馈是确保图书馆盲选荐购工作有效推开与完善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对用户荐购的回复与处理方法比较单一、机械且缺乏活力,使得荐购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图书馆采访荐购流程特点,从用户端、馆藏端和信息端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盲选荐购服务工作的反馈评估与追踪,以此确保图书馆盲选荐购工作有效推开与完善。

用户端:读者荐购图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因此读者提交荐购信息之后,并不意味着荐购活动的结束,直到读者从图书馆获取到所荐购的图书才是一次完整的荐购行为。在还没有获取图书之前,读者必然密切关注图书馆对自己荐购图书的处理意见,因此,图书馆应在跟踪反馈中从用户端重视盲选过程,着力完善荐购平台与系统的效能,保持流程的清晰畅通,及时准确地处理读者的荐购信息。对于完成过荐购的读者,可以建立荐购人信息档案,图书馆可以把参加过荐购的读者资料整理成荐购人信息档案,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12]。一旦更新了相关专业的书目,图书馆可以发送邮件提醒该读者,如果图书馆需要邀请读者选书,也可以在信息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的读者,发邮件邀请他们参加。

馆藏端:盲选工作的反馈与评估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为馆藏端的考量,具体体现在图书馆入藏的利用率、馆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经费预算和学科建设的协调性等,荐购工作的展开需要平衡馆藏建设,跟踪具体环节的落实,在馆藏上处理好现阶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信息端: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荐购所得到的信息,包括图书是否荐购成功、是否呈交、采购状态、到书状况、加工状态、是否入库、保存地点、索取号码等等,要在限定时间内及时处理,进行实时状态更新[13]。对通过传统纸制荐购的信息应该及时回收、查重、遴选。同样,对于图书到馆入库后信息也应及时反馈给读者,以保障荐购图书能够及时可以借阅。此外,在完成一次盲选荐购的同时,应添加盲选信息相关内容,如荐购者提供的词条信息、学科专家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借阅者对于盲选荐购的一些评论反馈信息。

7 结语

随着高校图书馆采访与荐购服务工作的推进,为了适应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图书馆的荐购方式必然向更加多元、便利和富有针对性的方向转化,因此图书馆应在调查统计、收集反馈的基础上,加强对荐购流程管理和不断创新,寻求新思路。本文在调查和了解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访荐购服务情况及流程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基于独立书店盲选形式,分析了“盲选”与图书馆荐购之间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综观本文分析及所述改进措施,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采访荐购工作在嵌入“盲选”形式下,首先要针对系统平台的操作运行与管理,根据荐购环节进程,寻求与其他图书馆、网上平台、网上书店等单位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式联合盲选采访荐购系统,利用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盲选荐购工作的不断完善。其次在参考独立书店盲选形式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荐购活动,积极发挥读者用户积极性,构建用户驱动为主的盲选荐购新形式,力求做好按需采购;同时明确采访馆员的角色定位,搭建好读者与荐购专家之间的桥梁,从图书馆当下及未来整体馆藏建构着眼,发挥采访馆员的平衡点作用,在进行采选时掌握好协调力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最后,为使荐购工作可持续开展下去,在荐购工作反馈追踪中,应及时跟进荐书流程进度信息、完善书籍资料与词条内容,建立读者用户荐购档案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荐购工作中的盲目性,根据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行“读者驱动采购”机制,更好地解决荐购结果与实际需求的不匹配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自身馆藏建设需求与读者需求。

参考文献:

[ 1 ]范春梅.高校图书馆资源荐购服务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5):11-13,17.

[ 2 ]朱华顺.基于用户驱动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系统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46(4):13-17.

[ 3 ]沈秀琼.基于需求驱动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7(4):48-52.

[ 4 ]南京先锋书店官方网站博客[EB/OL].[2018-08-26].http://blog.sina.com.cn/u/2128199327.

[ 5 ]南京先锋书店官方网站微博[EB/OL].[2018-08-26].http://weibo.com/nanjingxianfeng.

[ 6 ]豆瓣南京先锋书店小站[EB/OL].[2018-08-26].https://site.douban.com/bookshop/.

[ 7 ]张扬声,刘剑楠.国内图书馆荐购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2):81-87.

[ 8 ]南京先锋书店“图书盲选”:人生就像一包陌生人寄来的书.[EB/OL].[2018-08-26].http://wemedia.ifeng.com/41943503/wemedia.shtml.

[ 9 ]蔡迎春.我国港台地区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实践分析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60-66.

[10]禇兆麟,邹薇.学科馆员与读者互动质量及其对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人际互倚理论为视角[J].图书馆学研究,2015(5):83-87.

[11]王春生.论图书采访众包[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6):72-80.

[12]史丽香.高校图书馆读者网上荐购的现状与思考:基于对50所高校的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3,33(5):117-122.

[13]王舒波.國内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38(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