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联合创新与应用研究

2019-12-10 10:17伍玲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应用

摘 要 基于开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以及大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趋向性等大环境,鉴于教育职能部门职责等,提出由图书馆、各院系、研究生院等多方参与,共同构建集“助学+自学+导学”功能于一身的“五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并就模式的框架、内容、实施基础与初试成效、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通过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丰富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模式,助力实现学生自主建构学习以及实体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向创新应用引导的教育内容深化转变,弥补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关键词 高校信息素养 教育模式 联合创新 应用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0.005

Research on Joint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 in University

Wu L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richness, practicability and openness of open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truction and learning, and in view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libraries,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graduate school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five-in-o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 which integrates the functions of “assisting students, self-study and guiding students”. This paper also analyses and studies the framework, content, implementation basis, initial test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 with a view to enrich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and students learning mode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helping to realize students self-constructive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deepen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substantive classroom to educational contents guided by innovative application, 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mode. Joint innovation. Application.

0 引言

信息是一種重要的资源、机遇和资本,也是智慧的源泉。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与研究息息相关,对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与学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对于信息素养教育来说,现有的教学方式和相关信息素养的知识内容较陈旧,其教学覆盖面和时间也有限,致使信息素养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成效不明显。为了更好地推动当前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个性化自主、自由学习的特点,结合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特征,提出了由图书馆、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含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网络中心等)共同参与构建“五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设想。在这一模式下,促进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自主建构学习+翻转课堂+课堂引领+课外拓展与巩固” [1-2]的集约方式,达成“助学+自学+导学”之目的,推动自身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1 “五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框架

鉴于图书馆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师资和设备,以及丰富的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经验和心得,在信息的检索与获取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各院系的学科专业性强,对专业型学科信息的分析评价与创新利用的敏感度高,在学科主题的信息素养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图书馆和各院系应积极承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责任。此外,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分别作为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单位和管理单位,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其中,研究生院、教务处等更是教学计划的掌门者、教学运行的组织者、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主导者,理应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中,共同承担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职责和任务。目前,要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推进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科学、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将高校图书馆、各院系、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聚集在一起,形成“助学+自学+导学”功能于一身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大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翻转课堂+课堂引领+课外拓展与巩固”的“五位一体”教育模式。

2 “五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运行目标及内容

2.1 构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助力师生建构自主学习系统

构建网络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师生“先学”提供前提和途径,供师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相关基础性、理论性知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此为“三学”中的“助学”部分)。优质、实用的资源平台应具备形象、灵活、直观等特点,其必不可少的模块应包括学习提纲或指南、课程资源模块、习题库、案例库等内容。

在信息素养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方面,可按生活型、娱乐型、工作与学习型以及学术研究型等用途来搭建信息素养资源库。其中,学术研究型信息素养库中的基础性必备知识点包括文献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文献信息的检索路径及方法、常用的逻辑检索关系、各类检索工具及其管理和使用方法等,拓展内容可包括NoteExpress、文献之星、Endnote、Mendeley等国内外知名文献管理软件及其利用;HistCite、RefViz、OmniViz、TDA、CiteSpace等文献信息分析软件及其利用;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分布与利用;课题的中外文献资料的查全查准使用技巧;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文献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等。除此以外,还可利用网络上有关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类开放资源,其主要有:MOOC、视频公开课、共享课、微课、数据库商或平台推出的在线培训讲堂、数据库自带的音视频讲座或教程以及各高校图书馆在网页上公开的课件等[1]。对于已涌现出大量优质的信息素养开放课程[3-7](具体见表1),经加工整合的课程资源可通过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共享课等网络公开课以及网络视频、音频、在线大讲堂、PPT、Word文档等形式在平台上加以推送。

2.2 发挥各部门主导引领作用,增加师生自主学习自觉性

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师生建构完整的自主学习系统提供途径和帮助。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或需要,有选择性地利用共享的課程资源在线自主学习、习题练习、实践操作,线下自主或寻求指导,继而实现消化、吸收、应用等终极目标(此为“三学”中的“自学”部分)。然而在平台使用中,鉴于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坚定、学习指导不到位等原因,大部分学生在使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自主学习意识和愿望不强,学习缺乏方法,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监控和管理能力较弱等。要使平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除了加强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平台的质量建设,提高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外,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还须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告知等常规传播手段让师生知悉平台、使用平台;另一方面在推广使用上,还可与学分制、课程必修制、评奖等联系起来,出台一些激励、引导、强制要求等政策或措施,从而更好地推进平台的使用。目前已有不少具体的平台宣传、推广应用案例可供参考,尤以谢舒潇等人以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8]。

通过对已搭建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推广与应用,以及自主学习的引领,在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系统方面实现以下目标:(1) 学生可直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来获取和掌握通识性、基础性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2) 学生在线上自学、自查的同时,可通过线下寻求课堂指导或教师、同学、导师的交流指导等翻转课堂的形式来获取和培养有关创新性、应用性信息素养技能。(3) 对于功底好、自学能力强或求学欲望强的学生来说,则可全程通过在线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4) 对于从事信息素养教学的老师来说,则可从繁琐、重复的备课和通识性、基础性知识传授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型、应用型信息素养教学或其他科研工作中去。

2.3 加强翻转课堂互动教学,进一步深化信息素养知识学习

翻转课堂,作为对以网络视频资源教学为主的课程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在“助学+自学+导学”中起着深化学习的必然作用。对于实操性强、专业技能要求高、课堂学时短的信息素养教育来说,翻转课堂是不二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面对面的反复性的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成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和各院系教师们首选的最佳的网络辅助教学或补充教学方式(此为“三学”中的“导学”部分之一)。翻转课堂的作用主要是帮助那些仍存在一些尚未完全掌握的信息素养内容、疑难点或有意进一步深化学习与创新应用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任务主要在于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创新应用所学知识。鉴于信息素养教育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特点,因而对担负翻转课堂教学的老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教学任务须由图书馆馆员、学科专业性强的院系教师、研究学者共同协助完成。在学习过程中,翻转课堂应是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做为老师应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在与学生互动中,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交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学生内化技能,创生知识。

2.4 合力筑造课外实践平台,不断巩固与拓展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其基础性、理论性知识是必备技能,创新应用才是终极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学以致用,才能在提升信息技能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并有所创新。为此,在“五位一体”之中的各主体单位需要联合举办相关的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诸如信息资源知识竞赛、信息技能竞赛、信息资源应用案例展示、项目实践研究等,这些活动即可依托校园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资源与服务宣传月、信息服务月等开展,也可单独组织举办,让课外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此为“三学”中的“导学”部分之一)。在活动中,不仅要大力调动学生信息技能自我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且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技能的经验分享平台,促进交流与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的推动作用。

3 与“五位一体”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相关实践

网络开放课程,尤其是慕课,因其优质、便捷、开放、实用等特点,备受教学工作者、信息服务者等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已有的国内外主要信息素养开放课程的成功建设与开放共享外,还有与本文相关且有代表性的研究和实践,已初见成效。

在慕课等开放课程资源的整合、宣传推广与服务方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在各自图书馆官网上对相关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了导航推介[9]。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已有团队基于广东省教改和校教改重点项目,开展了“利用MOOC资源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内容包括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功能需求、功能框架组成、关键技术等在内的平台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目前“MOOC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已搭建完成,并在图书馆新版网站上发布。平台资源收集了华南农业大学公选课的相关MOOC课程资源,包括18个学科和22个学院类别。除此以外,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加便捷地自我评测,全面了解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水平,发现信息能力方面的弱项和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北京大学图书館也已在其官网“提升信息素养”栏目上开设了“信息素养能力评测”平台[10]。

上述这些实践案例为信息素养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借鉴,至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探索,如MOOC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11]、基于“慕课+翻转课堂”航海学课程教学改革[12]、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探析与创新研究[2,13-14]等。这些案例研究表明,MOOC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互动、实体虚拟互补的混合式复合型教学模式,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也为“五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4 “五位一体”教育模式运行中有待注意的问题

若要“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得以推广且被持久性地应用并取得实效,当中的一些关键难题和环节还须注意和完善。

针对课程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建设,须重点解决或突破以下难题:(1) 平台资源内容须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且与大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相匹配;(2) 全面准确地收集、匹配并共享相关信息素养资源,着力解决信息素养基础性和理论性知识点繁多,而开放课程资源分布零散、无序等问题;(3) 妥善处理好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共享课等课程资源的版权使用权问题,从而更好地为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的使用环境和学习环境;(4) 加强对课程资源的更新、维护和管理,做好平台的“建、管、用”工作。

针对翻转课堂引领,更多的是注重协助和引导学生对“先学”知识和内容的内化、思考与创新利用。为了更好地回答和引领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员、专业教师或导师等具体执行者和教育者不仅需要提高其灵活应变能力,还需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储备、信息素养储备。除此以外,要使翻转课堂取得良好效果,首先还需注意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更想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其次注重课前课后检测,注重题目难易程度,给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功力。

针对信息素养的拓展教育活动,须强调学以致用,注重知识拓展,不能流于形式。活动主题和内容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对其进行有效延伸,使学生将在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学习中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存在的重难点,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并得以巩固提升。

此外,“五位一体”模式中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出相应积极的贡献,尤其是研究生院、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应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与引导工作,调动学生使用平台、参与课外拓展活动的积极性等。

5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信息素养类开放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以及大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系统的趋向性等大环境影响之下,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五位一体”的“三学”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就在于充分发挥高校各主体部门职责,以图书馆馆员和各院系专业教师为教育主体,以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为保障,多方合作以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下,以创新应用为目标,围绕MOOC等优质开放课程平台、实用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等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系统,并以课外活动和实践为手段不断巩固和拓展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才能得以全面、高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 1 ]伍玲.“五位一体”多边合力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6(3):83-88.

[ 2 ]欧群.MOOC环境下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85-89.

[ 3 ]徐畅.我国信息检索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6(5):76-82.

[ 4 ]刘敏,许伍霞,任湘.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类MOOC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6(4):20-24.

[ 5 ]杜盼.基于MOOC平台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比较分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94-97.

[ 6 ]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21-27.

[ 7 ]赵蕊菡,黄如花.国内外数据分析类MOOC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1):52-60.

[ 8 ]谢舒潇,陈毓超.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推广策略研究:以暨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7-70.

[ 9 ]程燕锋.基于网络开放课程资源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广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24):37-42,70.

[10]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素养能力评测平台[EB/OL].[2018-05-08].http://il.lib.pku.edu.cn/index.html.

[11]胡旭诺.MOOC在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J].电子世界,2018(24):54,56.

[12]郭绍义,孔凡一.基于“慕课+翻转课堂”航海学课程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8,35(4):66-69.

[13]吴博.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通讯世界,2018,25(12):280-281.

[14]陈英.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9):114-115.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应用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