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唐卡的色彩特征及运用规律研究

2019-12-10 10:18丁以涵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丁以涵

摘 要: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之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无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色彩表现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本文对藏族唐卡的色彩韵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从其色彩的发展、主要特性以及运用规律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其色彩表现所带来的韵律之美。

关键词:藏族唐卡 色彩表现 韵律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又称唐嘎或唐喀,名字由藏文Thang-ga音译而来。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民族感很强的绘画艺术承载方式,具体是指用彩色绸缎装裱悬挂后用于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其创作灵感来源十分广泛,涵盖了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世俗生活等诸多方面。唐卡颜色尤其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色彩运用达到了理想化高度,极具民族特色。唐卡的色彩特征与藏族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传统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唐卡中运用大面积的纯色相搭配、调和或是对比,不仅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而且更增添了韵律感。(图1)

绘制唐卡所用颜料大多由天然材料研制而成,通过多次研磨、过滤、分层,调制出不同的色相和色阶,在使用过程中经混色调和,平涂点染,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基调,色泽浓郁、对比性强,即使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其色彩仍旧光鲜亮丽。在传统的藏族文化中,人们大多崇奉万物有灵、灵魂轮转,认为不同的色彩具有特殊寓意,这使得在唐卡的创作过程中,画面的色彩关系成为了唐卡内容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历史的不断发展,藏族唐卡绘画艺术在其延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派系,例如勉唐、噶孜、热贡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色彩的运用规律以及寓意,凸显了藏族唐卡艺术的普遍用色规律以及审美特征。

一、藏族唐卡色彩概述

藏族唐卡色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11-14世纪的初期,15-17世纪的中期以及18-19世纪的后期,三个时期主要依照色彩风格的变化进行划分。依照藏传佛教密宗的论述:宇宙由火、风、水、地、空五大要素构成,而五大要素分别对应了赤、黑、白、黄、青五大色,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以此为根基,在早期的藏族唐卡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早传“五大色是从印度传至西藏”,虽然无法去确认这一传言的真假,但中世纪印度“细密画”的绝美色彩对藏传佛教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单纯的原色则能体现出色彩的民族特色、色彩观念,高原牧民单纯、直率的性格特点都充分体现在了其对色彩的运用上。

1. 初期色彩

藏族唐卡在初期大多参考印度、尼泊尔的佛画形式,这一时期的唐卡一般都以白、黄或黄白混色来勾画画面中央的主尊佛像以及周边的守护尊、喇嘛高僧等的身体部分;将朱砂涂抹在嘴唇、手掌等处;用黑色来勾画发髻;红色表现腰衣、带饰;青蓝色描绘背景花卉。尊像头部的背光为马蹄形,用白、黄二色描画。这与印度、尼泊尔佛画的色彩风格及手法十分相似。

13世纪蒙古帝国的兴起,使得西藏与元朝的交流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传播,唐卡的绘画样式与中原绘画的展现手法相互渗透,使得印度、尼泊尔绘画与中国绘画交融的局面出现,形成了藏族唐卡所特有的表现形式。此类唐卡大多在除主尊以外的背景空间里,运用中原汉式的风景等来进行丰富,中国画独特的青绿配色时常被运用其中,在技法上也不难发现宋、元中国山水画的缩影。(图2)

2. 中期色彩

中期唐卡作品数量最多且极具艺术性,成为藏传佛教美术的黄金时期。与初期唐卡作品相比,其尊像的线稿以及配色十分精细,以浓厚的红、青二色为基调,服饰等处都加以精致色彩和丰富纹饰,能感受到些许印度、尼泊尔的风格。

到了明朝,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来往越发密集,在唐卡绘画中融入中原汉式的风格,例如尊像的周边多画有风景、祥云等图案,整个空间显得更为立体,但在画面的色彩表现和技法运用方面,则更多偏向于世俗绘画。在唐卡的表现方面,由于藏传佛教不同的派别,唐卡作品也不尽相同。从流传下来的唐卡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唐卡作品不管是从创作技法,还是色彩表现来说,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是后世画家较难超越的。(图3)

3.后期色彩

后期随着清朝宫廷对藏传佛教的重视,藏傳佛教绘画里的中原艺术特色变得更为明显,此时的唐卡作品也展现出了汉藏融合的特点。尊像的形象与色彩更偏向于自然主义风格,时常用橘色和绿色来代替红色。时常用红花绿叶的牡丹作为装扮台座及光背处的纹饰。这一时期唐卡的整个画面色彩鲜艳,尊像及空间色彩较为轻柔、圆满,使得整个画面给人以神秘之感。(图4)

二、藏族唐卡色彩的主要特征

由于藏族地区的文化传统、气候条件,藏民的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藏族唐卡这一藏族传统艺术具有许多突出特性。色彩作为绘画唐卡特性的承载体,其特性更是显著。

1.主观性

由于藏族地区山高地广,空气稀薄、气候多变,生存较为不易,因此信仰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佛教为信徒展现了一个没有人间疾苦的极乐世界,让人们看到了无忧无虑的佛国净土,正是因为对佛国世界的祈盼,使得人们变得更加真诚,使其思想理念的推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对精神信仰理想化的追求产生开始,唐卡艺术就被给予了理想信念的主观想象色彩,并拥有了艺术创作的表现性特点。

色彩美感是对和谐色彩关系的一种内在认知,其变化的产生源自于不同色彩的组合。不同的色彩搭配、块面大小对比、图案造型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带给观者不一样的主观感受。唐卡在其构图上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时常将画面关系平面化、三维图形二维化。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所见的唐卡尺寸虽然不算很大,但其在图案的构思上却十分独特细致,构图疏密有致、条理清晰。在有限的画布上将天上、人间、地界都融入其中,且不受到时间、空间的束缚。从唐卡色彩的主观性分析,其色彩之间的关系受自然界影响,增强了纯度,提高了对比度,突出了创作者的主观意念,展现了对色彩的强大把控力,既体现出主观性用色规律,又烘托了一种虔诚而神圣的精神氛围,利用线条的主观排列来划分画面空间,将色块有序排列,调整色彩的色相以及纯度,具有强烈的渲染性,与人们心中对佛国世界憧憬完全契合,满足了人们对色彩的感官及精神需求。

2.表现性

处于创作阶段时通常会运用多种元素使其具有表现性的特征,例如色调的调和、创作技法的运用,都在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内心所向。作品的色彩基调以及整体氛围由主题来确定,巧妙将图形与色彩相融,传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强化了唐卡色彩的表现性特点。

藏族唐卡色彩的表现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色彩的协调性,二是色彩的节奏感。协调性是唐卡色彩搭配的主要遵循原则,色彩关系的协调是指在创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节奏韵律使其进行合理搭配。藏族唐卡色彩的协调体现在将同类色或相近色组合在一起,例如时常将红、橙、黄等颜色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协调一致的色彩效果。色彩在整个画面中平衡了造型布局的疏密与远近,例如唐卡中常见的对称式构图,其纹样对称必将由色彩对称进行呼应,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活跃,也更易于调整,从而使画面得到平衡。另一种非对称式构图,顾名思义指画面的构图形式并非一致,相应的色彩块面大小、位置等都并非平均分配,出现更多的变化,此种构图形式较对称式构图而言显得更为丰富活跃,也更需要创作者对色彩韵律的高超把控,在以人物传记、天文历算等为主题的唐卡艺术中较为常见。

在藏族唐卡艺术中,将点、线、面等各种形式进行组合,将体现出三种节奏:渐变、重复、穿插,这些即是构图手法的创作,也是藏族唐卡色彩节奏感的体现。渐变是藏族唐卡绘画艺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色彩表现手法,渐变的色彩韵律突出体现在火焰由黄至红的渐变,水由浅蓝至深蓝的渐变等。此外,反复的色彩节奏是由相同的色彩重复运用而成,比如在唐卡中经常反复出现有同一纹样、同一颜色、同一大小,这样的反复性有助于强化主体、增强画面感染力,如同诗歌的节奏韵律一样抑扬顿挫。此外多元的色彩节奏组合,其主要指在藏族唐卡的配色过程中,将色彩的冷暖、色相、纯度、明度等进行全面处理,以此表现出一种热烈、活跃的色彩节奏,这种极具韵律感的节奏形式使藏族唐卡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3.象征性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展现方式,唐卡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也不例外,且唐卡的绘画性对色彩的象征性进行了延伸。

藏族唐卡艺术具有象征性以及装饰性,在其整个创作过程中,十分强调色彩的纯度及排列。在绘画唐卡中最常用到的是红、黄、蓝、绿等纯原色,并多次对纯原色进行排列组合,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庄重、典雅。在传统藏族文化中,人们相信世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江川河流都有其特定的转化形象,而信奉者与其可以产生某种精神上的共鸣。不一样的元素符号代表了不一样的精神内涵,传统藏民利用不同的元素符号以及色彩来象征不同的灵魂并为其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黄色象征着和平、解脱等;蓝色象征着英勇、威武等;红色象征着权势、力量等;绿色象征着富裕、丰富等;而金色则成为最高贵的颜色,通常被用在整个画面最神圣的地方,例如佛光、精致饰品、法器等。各类色彩的运用体现着一种自然的规律,蕴含着藏族人民对色彩的审美以及对色彩象征性意义的应用。

4.装饰性

人们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以及审美观念表现在色彩中,为了将理想美化,创作者十分自然地选择了裝饰性色彩来增强画面效果。在利用线条勾画其外轮廓的基础上,添加丰富的色彩,使创作出来的唐卡作品给人以独特的观感,极富装饰意味。藏族唐卡千变万化正是通过绝妙的设色技巧得以展现。藏族唐卡的色彩填涂方式主要采用平涂,然后再通过渲染等技法来处理细部。利用渲染产生的色彩渐变来展现所绘图形的透视感。此种绘画技法不仅使描绘的对象有清晰的轮廓,而且增添了立体感,使画面更具感染力。

藏族唐卡绘画颜料源于自然,十分珍稀,颜色不易褪去。例如在大型历史题材“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图”唐卡集锦《和缘》中就选用了宝石、矿石、植物、动物这四类色彩原材料进行创作,其色彩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更是具有不易褪色这一突出优势。色彩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上,对一些日常可见之物的色彩处理上选择其固有色或夸张色,展现出强烈的高原特性。但在对佛像、菩萨、度母等的色彩处理上则多选用纯度极高的颜色,使其形象更加伟岸,除了其本质作用外,装饰效果也是极好的,并借色彩的装饰性来展现思想情怀,给装饰的空间以情感的寄托。在色彩的选择上采用对比关系,这与藏族独特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使得其更富装饰意义。(图5)

三、藏族唐卡色彩运用规律

藏族唐卡对比色运用的实质是对人视觉感官的刺激,以此对其心灵产生触动。真正好的画师会对色彩规律进行科学的把控,也就是运用色彩的差异对比以达到画面的和谐。

1.面积对比

色彩面积对整个画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倾向。在一个画面中,同样的色彩纯度色相,但因面积不同带给看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因此面积大小对比被认为是一切色彩对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明度作为面积对比的强化阶段,色彩面积和其光鲜程度彼此制约着,成为画面是否具有和谐美感的重要元素。例如一些宁静、肃穆的菩萨形象,其色彩的选择从整体来进行考虑,注重色彩对比强度以及对分割面积的把控;还有一些在唐卡中常见的怒眼圆睁、舌头卷曲的金刚形象,其在画面上的形象通常是通身蓝黑色,身背白象皮,身后有火焰造型,火焰的描绘生动活跃,手持各色法器,无不彰显着神秘的震慑力。(图6)

2.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即色彩的饱和度、鲜浊度。在同一纯色相颜色中加入黑或白,其色彩鲜艳度会降低,呈现出一种灰色调,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色彩倾向。例如在暖色中加入白,整个色调就会变的冷灰,加入的多少与其亮度、彩度成反比。不同的色彩加入不同程度的黑色、白色后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色阶,在同一色阶彩度上加入任一颜色的纯色,其效果就如同锦上添花,时刻刺激着观赏者的神经细胞。藏族唐卡绘画中,其创作者大多十分善于利用这一色彩原理来进行创作,使得画面的色彩关系十分协调,更富审美价值。通常彩度对比作品其色彩关系较难把控,不仅要调和色阶明度,而且要把控色彩浓度。同一纯度的色彩恰当运用在唐卡绘画作品中会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但若是对其纯度未能把控得当,整个画面就会显沉闷压抑,这样就失去了唐卡艺术作品的本质魅力。

3.补色对比

补色关系指在色彩关系中对立互补的两种色彩之间的关系,例如红对绿、黄对紫、蓝对橙等。在绘画唐卡,清爽的绿色将红色衬托的晶莹,贵气的黄色将紫色衬托的更加高贵典雅,蓝色迷人的光芒时常伴随着橙色的活跃闪亮。要想画面带给观赏者以视觉的平衡,则需要精确的互补色关系来稳定。一幅唐卡绘画作品若是运用互补的形式构成,必将给观赏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抚。在唐卡中一般以冷色作为打底、暖色作为画面主题。补色关系对比十分强烈,反差性突出。若是两者对比不够明显,则会显得没有主次,有平淡之感,形成负面的审美情感。利用补色关系组成的画面一般以一种倾向色为主,所占面积比例较大,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主导地位。

4.冷暖色系对比

大多数唐卡都十分灵活运用色差,利用冷色调作为其背景色,运用与有明显对比的暖色调来调整画面色差,由此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增强了整个作品带来的视觉体验,从而创作出色彩鲜明节奏轻松愉悦的唐卡艺术作品。但冷暖色彩的对比并非绝对,通常所说的冷暖区别在于红、蓝两色以面积的不同相交错时,由一种色相向另一种色相转化所存在的差异。例如偏红的黄和偏红的蓝同样属于暖色,偏蓝的黄和偏蓝的红同样属于冷色,其产生的差异都是相对而言的。白色虽应属于中间色系,但因藏族地区多白色雪山,所以大家又把白色歸到冷色系中。

结语

藏族唐卡历史悠久,具有主观性、表现性、象征性、装饰性等突出特征,其色彩风格随着政治、文化、大众审美的变化不断发展,不管是从其特征还是运用规律来看都有很强的鲜明性。藏族唐卡将大自然中的绚丽美景与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藏族唐卡色彩韵律之美。时至今日,藏族唐卡色彩仍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探究藏族文化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茹存光.藏族唐卡的造型与色彩特征[J].大舞台,2014(7).

[2]尹俊燕.绘画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色彩与线条的韵律[J].西藏艺术研究,2009(1).

[3]万德加.唐卡色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7.

[4]王可刚.藏族绘画唐卡中的色彩审美与精神化符号表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5]王筱燕.浅谈热贡唐卡的艺术特色与宗教美学[J].青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6]凡建秋.藏传唐卡的色彩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