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2019-12-10 09:47朱海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朱海玉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这门学科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好坏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传统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教条化、单一化的模式,指向性是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会制约其思维、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属于学生自己的一种个性化行为,通过教师分析来替代学生阅读实践是错误的。因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引入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成为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尊重学生差异,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征,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选择、阅读体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逐渐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教师综合参考学生基础能力,设计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①基础类目标。进行词句的积累、说话的训练,积累文章所用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文章叙事结构。②加强类目标。能够融入自身感情阅读文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将文章中的故事内容描述出来。③拓展类目标。基于《装在套子里的人》讲一讲自己对契科夫的理解,深入了解作家契科夫,阅读契科夫更多的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上述三个目标来开展教学,各个目标都是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教师并不需要针对目标进行限制,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去进行阅读、讨论,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期阅读教学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生活理念,建立个性阅读环境

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诸多阅读材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为深入贯彻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建立个性化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留意生活中的阅读素材、挖掘阅读中的生活内容,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个性的全面发展。

如《陈情表》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孝着手,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带领学生参与敬老院公益活动,全面了解当地老年人赡养情况,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去感受当代社会的孝文化。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对比不同年代人们对孝的理解。通过上述教学引导,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阅读。阅读教学过程本身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个性的保护,更是一种责任感的有效强化。

三、开放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问题是有效引导学生个性思维发散的重要凭借。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进程。在反复阅读之后,每一个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均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应当充分围绕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连串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全面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散。

如《雨巷》教学,教师设计下面的问题,“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对于上述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审美情趣,基于个人理解,充分利用自身个性语言描绘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个性思维发散的过程,开放性问题所创造的自主、自由氛围,无疑能够有效保护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散。文学形象本身犹如不定方程,对应的解并非唯一,只要充分结合“结着愁怨”,均是一种合理的解。通过上述教学引导,不但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能够针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拓展,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发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开放性的问题,如对于《祝福》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接着让学生充分结合自身阅读理解来提出开放性问题,并通过再次自主阅读去尝试解答。解答完成以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之间交换自身的理解,共享各自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进行过多干预,仅仅需要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有效发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重视授人以渔,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保障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是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本身是基于学生个体实际来开展的,而要想保障阅读教学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仅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同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基于教师的逐步引导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将其积累为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参考高中阅读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传授语文阅读方法。由于高中生本身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最初的阅读教学仍旧需要从基础着手,即带领学生留意文章中的标题、关键词,基于上述内容结合文章进行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泛读进行引导,等到学生掌握对应的意义、结构、思想以后,再带领学生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深入品味文章。与此同时,对于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教师都或多或少组织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学生在阅读的进程中去寻找上述段落,可以有效掌握段落所表達的意思,加深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查找上述段落,并尝试针对各个段落进行连接,以此来掌握文章的整体构思、表达方法和主旨。

在学生系统学习多种阅读方法之后,教师则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理解语文阅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充分结合自身个性、爱好来进行阅读方法的调整,使得自己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基于上述过程的阅读方法传授,学生可以针对自身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进行动态的优化调整,实现阅读技巧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有效迎合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围绕学生个性开展教学,促进学生个性、语文素养的健康发展。对教师来说,需要充分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学生个性,针对阅读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真正将个性化阅读教学渗透到课堂中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一中学(741400)

猜你喜欢
个性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