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散木临九成宫》(局部)

2019-12-11 07:31邓散木
书法赏评 2019年5期
关键词:运笔临帖练字

邓散木先生(1898——1963)是我国当代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先生是上海人,原名铁,字钝铁,三十岁后称粪翁。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散木,截足后号一足、夔。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直接关怀下,邓散木先生纪念馆于1986 年在黑龙江省博物馆落成。该馆收藏了先生创作的诗词、书法、绘画、篆刻以及多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先生创作与理论研究、书法普及并重。先生在很多著作中都一再强调临帖的重要性,在《怎样临帖》序言中(《邓散木讲书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先生曾有一段话,集中体现了先生对临帖的重视:

有人问:“练字就是练字,为什么一定要临帖?”我说,我们读书,为的是从书本里吸取作者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来充实自己,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临帖的意义,正和读书一样,也为的是从碑帖里吸取前人写字的经验,学习他们的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来帮助自己打好写字基础,提高书写技巧。因此,临帖久已被历代书家一致公认为练习写字的必经过程和有效方法。虽然我们今天练习写字,只是为了把字写得端正、流丽,看去顺眼,并不要求每个练字的人最终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如不掌握用笔方法、结构规律是很难达到这个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即就今天来说,临帖对练字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不过临帖有临方法,如果随便照着帖乱写一通,这是“抄”帖面不是临帖,尽管成年累月地写,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徒然浪费时间而已。临帖的方法有如下几点在临帖之前,先须懂得怎样执笔和怎样运笔。握了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临起帖来就容易进步,不然就会徒劳无功。如笔执得对了,运笔方法不对,或者运笔方法对了,执笔方法不对,也同样会徒劳无功的。等到执笔和运笔方法练习得差不多了,然后方可开始临帖。临帖分“摹”、“临”两个过程,“临”,又有“格”、“对临”、“背临”三个步骤,先后有序,不可凌乱。在“摹”、“临”的时候,又须随时注意抓住帖里的特征,特征掌握不住,下笔时就会茫无头绪。又无论在“摹”或“临”的过程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而是必然会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碍和波折,如何克服障得,渡过波折,事先也应作好思想准备。此外,像如何选帖,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如何培养写字兴趣,如何博采众长等等,也都有讲究。老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就是圆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就是曲尺,是画方形的工具。学习木工,首先必须学会使用圆规和曲尺。这里所述的临帖方法,等于学习木工的使用“规”、“矩”一样道理,希望读者不要认为这是清规戒律或老生常谈而忽略过去。

据先生的儿子邓国志先生回忆,在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面貌以后,父亲不是只顾写自己的字,而是坚持长年不辍地临帖、读帖。几十年里,他每天照例是未明即起,磨好浓浓的一大盘墨,然后开始临帖至八九点钟再吃早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

本期彩页为黑龙江省博物馆藏《邓散木临九成宫》(局部),以见先生临摹之功,对于今天的学书者仍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运笔临帖练字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该练字了
写意青蛙
芭蕉上练字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王献之练字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豆豆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