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构建

2019-12-11 10:06张世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张世明

[摘 要] 目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方式及方法滞后的矛盾正严重影响着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此,对课堂教学评价做出新的思考和探索就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 问题分析;评价策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功能:激励功能。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节和诊断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有组织地提供调节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通过它能使教师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化的转换过程,使教学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管理作用和发展作用。通过它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指导学校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不断积极研究、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涉及的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从目前来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方式及方法滞后的矛盾正严重影响着学校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影响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虽然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向前发展,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和突出问题的反思和探讨也越来越深。但是,在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人们对课堂评价的理想和期待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从目前情况来看,现在不少学校对教师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比较细的要求(诸如一些评价细则),但基本都是采用量化评价标准。也就是依据评价目标,将课堂教学中可观察到的具体特质、行为或技能,依照先后发生的顺序或其他逻辑规则逐一评细分项,并以简短、明确的行为或技能述语来逐条列出行为或技能的标准,并预先设定好相对应的分值,然后由评价者据此对课堂教学行为逐一进行评定。当然,这种量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其优点就是便于操作。但不足之处是它把复杂而又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这种刻板的评价往往把课堂教学中一些颇有意义的东西给丢失了。如,课堂教学的鲜活、课堂教学的创意、师生智慧的闪现等,这些都难以在这种评价中体现出来。

此外,现行评价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够开放,课堂教学评价,似乎总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没有评价他人、评价自我的权利,更别谈评教师了;二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时空不够开放,受应试教育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似乎就集中在每次考试后的短暂的评析过程,这明显地与现代教学“关注人的发展”目标不相适应;三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够开放,评价内容仅仅窄化在量化评价上,而缺少对于质的分析,也就是更多评析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情况和对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等,而缺乏对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等品质的评价,四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够开放,评价方式局限于笔试,评价也不能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从不同途径得到评价。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做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构建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评价课堂教学。曾看过某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表中在“教学结构”一栏写有“课堂上学生能体现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定的分值。试想,如果用这一标准去衡量一节课,是不是这节课上出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我们就加以肯定,而没有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课堂我们就予以否定呢?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要知道,许多实践的结果表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有时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个体积极性的衰退。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适合以交往的形态出现。评价中,如果我们只是根据“课堂上学生体现出了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就机械地加以肯定,这就会使评价失去客观性。看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并不只是看这节课对评价者预先所设定的某种环节体现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看这种环节在这节课上体现的适当与否,适时与否,体现的效果如何。就学生的合作学习来讲,那种教师精心设计、适当掌握分合交替过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研讨的课堂才是在评价中值得去肯定的。因此,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评价,需要评价者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真学情”。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评价课堂教学,这当中,一是要看教师有没有做好角色转换:由“中心”向“合作者”转变,由“主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信息源”向“信息平臺”转变。真正立足于主体性教育,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二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做好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就拿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来讲,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活动的形式上,更多的要去关注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组织的精巧性、活动的参与度(包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活动的吸引力、活动参与者的自由度(体现在时空上、学习面貌和训练中)、活动的灵活度、活动的高雅度、活动的层次性、活动的合适性以及活动的独创性等。

2.根据课堂上师生发展的状态评价课堂教学。所谓根据课堂上师生发展的状态评价,是指师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展状态。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他们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性、品德、独立性、个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是否通过有关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然,有些东西的培育并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如,“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根据学生的发展状态评价,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看看教师是不是真正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了。根据发展状态的评价,对教师而言,他的讲授水平、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回应学生的能力、促进知识内化的能力、教学观照生活的能力、培育主体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以及教学创新的能力等是否有所体现。

3.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应是开放性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变的、极具生成性的系统,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的,这就使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对于一节没能按预案上完的课,我们能不能就因为它没能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而断然评价它不是一节好课呢?那还得看是什么原因沒能完成教学计划的。记得李镇西老师有一次在借班上课前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公开课允许不允许讲不完?我想是允许的,因为课堂当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思维火花被点燃时,教师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扑灭他们的火花……”李老师讲的是公开课,我想常态课也当如此。由此看来,面对动态的教学过程,就需要有多元的、丰富的课堂评价。那种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教学行为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此外,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教学管理领导的管理范畴,而应广泛吸纳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使评价趋于真实、公平、公正。

4.课堂教学评价应将终结量化评价和过程考察评价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都是采用终结量化评价的方式,如采用数据、分数评价等。当然,这些评价很重要,也较为精确、客观。但实践表明,用这些方式来甄别教师和学生就会使评价变成一种既紧张又枯燥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教育契机,那么设计和采用过程考察评价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采用过程考察评价,首先要确立过程考察评价的机制,确立过程考察评价的类型、方法,选用评价的工具,如既可通过实验、量表、问卷、项目表等进行评价,还可通过文字、图片、现场记录等进行评价,甚至可将细枝末节的“趣闻轶事”视为有价值的过程评价资料。那么什么样的过程资料可以收集呢?要重点把握以下这些原则:其一,把观察和记录限定在其他方法所不能评价的某些重要行为领域;其二,尽可能地把广泛的行为观察集中在那些需要特别帮助或特别需要增加评价信息的教师和学生身上;其三,针对一些典型的、偶发的、例外的、独特的事件加以记录。这些过程资料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描述的是自然情境中的实际行为,它能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真实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能力和业绩。同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教学和发展的重要信息,使评价与师生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终结量化评价,还是过程考察评价,都有其优势及局限性,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应该说,师生发展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方法也应当有不同要求,因而评价者在设计评价类型、方法时,必须全面、充分地考虑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对象以及实际教学状况等。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评价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其中,我们一定要把持住这样的目标,那就是,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