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育人”

2019-12-11 10:08刘金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本作文目标

刘金玉

一、“匡正”——“正语文”课堂教学之缘起

“不正”是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无效、负效的总根子。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严重存在着诸多“不正”现象:教学思想的不正,教学环境的不正,为师素质的不正,备课策略的不正,文本解读的不正,文本处理的不正,教学目标的不正,教学指导的不正,教学方式的不正,作业布置的不正,教学考核的不正……故必须对以上语文教学之“不正”现象进行“匡正”。

“匡正”者,修正今之语文教学之“不正”,使其归正也。

二、“弘正”——“正语文”课堂教学之传承

“正语文”之“正”音。非“zhēng”音,系“zhèng”音。

“正語文”之“正”义。1.“正”,形容词,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正语文”就是符合标准方向的语文,不偏斜的语文,均衡恰当的语文。2.属性词,表示语文的属性。“正语文”就是非歪(形歪)、非邪(质邪)的语文。3.使动词,使……变正,使……端正。“正语文”就是使语文变正(符合标准方向),使语文不歪,使语文不邪。4.从众多词典和生活实践中还可知道,“正”的反义词有:反、邪、负、侧、歪、倒、副、偏、误。如此,“正语文”之意还可以确定为:非反的语文,非邪的语文,非负的语文,非侧的语文,非歪的语文,非倒的语文,非副的语文,非偏的语文,非误的语文。

“正语文”之“正”色。几乎所有含“正”的词,无论是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还是五字词等,都是褒义词,尤其是词语中的“正”字。即使不是褒义词,也是中性词,几乎没有贬义词。“正语文”之“正”字,也是具有感情的,充满着褒义的情感,体现了高品质,孕育着正能量——“正”应该是语文教学中至高至美至上的追求与标准,其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教法、学法。

“正语文”之“正”源。1“.四书五经”之首《易经》《彖》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 正”“养正”也应该成为现代语文教师一个最基本的目标追求、应有之举。2.老子《道德经》中讲:“以正治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施教思想与策略要“正”,做到“以正治教”。3.《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教师形象要正,切实做到“身正”。4.《论语·乡党第十》:“席不正,不坐。”教室的布置要“正”,学校的布置要“正”,学习的规矩要“正”。5.《学记》中强调,“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这个“正业”就是学生接触的文本,这是隐性的环境,是对学生最大的影响环境。

“弘正”者,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之“正”文化也。

三、“归正”——“正语文”课堂教学之内核

“正语文”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正向、正行、正果”的语文课堂教学。所谓“正向”,就是方向正——教语文应该教的。所谓“正行”,就是行动正——用语文法教语文。所谓“正果”,就是结果正——促进学生既学文,又成人。

“正语文”课堂教学,具体讲来,就是以所有学生为对象,以奠基其未来幸福成长为宗旨,以培育其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创设适宜其语文学习的氛围为环境,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相应的语文优秀教材为载体,依据课堂中学生的真实学情,按照语文的教学规律,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教育教学法规,采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所进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十正”:宗旨正,目标正,环境正,指向正,载体正,对象正,依据正,方法正,规矩正,考核正。

“正语文”课堂教学颠覆了传统:学理之变——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变“学依靠教”为“教依靠学”,变“多教少学”为“少教多学”;目标之变——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知识目标”为“素养目标”,变“暗箱目标”为“阳光目标”;程序之变——变“课前预习”为“课堂先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课后检测”为“当堂训练”;学体之变——变“少数人学”为“所有人学”,变“从优生回答开始”为“从差生回答开始”, 变“师教”为“生教”;方式之变——变“讲”为“导”,变“听”为“探”,变“练”为“考”;手段之变——变“单一手段”为“多元手段”,变“传统手段”为“综合手段”,变“师之讲台”为“师生舞台”。

“归正”者,回归语文课堂教学之“正”道也。

四、“践正”——“正语文”课堂教学之施行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理念确立。“没有学不好语文的学生”——非绝对的好,是相对的好;非仅指语文学习成绩的好,还指为人品质的好;指变好、变优;是语文素养的进步、提升、发展。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环境创设。“课堂无处不语文”——学校语文学习大环境、硬环境建设,班级语文学习小环境、软环境建设。学校对“一训四风”的提出与落实,学校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态度与落实,学生读书环境的有效创设与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与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责任与落实。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为师形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三观正,语言正,举止正,仪态正,书写正。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备课策略。“三三三全程备课”——课前三备(自己备、集体备、修改备),课堂三备(学中备、教中备、练中备),课后三备(反思备、互动备、日清备)。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文本教学。“四疑四解问答法”——我真的理解透了文本了吗?(文本究竟写了什么,文本究竟表达了什么,文本究竟如何表达)文本教学究竟想让学生学到什么?(课标要求是什么,教材要求是什么,学生学情是什么,我还能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呢?(让学生真学语文,让教师真教语文,让教与学真正发生)通过教学,学生得到了吗?(学生的情趣与态度如何,学生的参与与检测如何)

“正语文”课堂教学之作文教学。“先做后评,二次作文”。“先做”,就是在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同学们根据本次作文要求,自我审题,自我作文,自我评价;“后评”,就是在课堂上,在学生“先做”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彼此之间对作文进行的相互评价,相互修正。“二次作文”,就是在课堂上,在“先做后评”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对所写文章进行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升格。

“践正”者,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守正育人”的目标之策略也。

“守正”——坚持语文正确的内容,坚持语文本来的内容,不忘本来传统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面向未来发展文化;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吸纳语文课改成果,更为科学地实施语文教学。

“育人”——依据国家教育方针、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育读中国书,说中国话,学中国文,会中国表达,体现中国思想,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有更强语文素养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猜你喜欢
文本作文目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