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的研究

2019-12-12 01:47申伯纯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标准化岗位

申伯纯,林 锋,周 进

(海军702厂,上海 200434)

0 引言

装备维修企业致力于装备维修任务的完成,从其历史沿革和职能分工来看,涉及数量庞大、型号繁多的各类装备维修保障任务,而各个任务又具有各自的技术状态特点。装备维修企业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体系来进行管理,必将产生组织、运行、工艺、技术以及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和运行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是摆在每一个装备维修企业面前的现实课题。

1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装备维修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的工作质量都离不开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活动。装备维修企业通过建立、完善其标准体系,编制标准体系文件,可以促进自身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持续提高其装备维修质量和装备维修能力。

1.1 标准体系的层次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采用3层结构,最下层基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化法规以及装备维修企业的方针目标,接下来形成了装备维修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最终构建了装备维修企业全部的工作标准体系[1]。图1为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层次图,采用这种3层结构建立的标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贴合装备维修企业维修、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工作实际。

1.2 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图1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层次图

装备维修企业技术标准包含基础技术标准、通用技术标准和专用技术标准。基础技术标准包括工作导则、术语定义、制图标准、量化单位等基础性标准,是制定其他标准的基础。通用技术标准指的是包装、安全、环境、工艺等适用于不同专业不同装备的通用性技术标准。专用技术标准是在特定的专业里适用于某个具体装备或流程的标准,例如某型装备的维修作业指导书、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系泊试验大纲、航行试验大纲等,再如某关键过程的工艺技术标准、监督标准和验证标准等。图2为装备维修工厂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2]。

图2 装备维修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1.3 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装备维修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性、通用和专用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管理标准,是编制整个装备维修企业管理标准的指导性标准;第二层次为通用管理标准,是根据装备维修企业特有的组织机构配置如生产、技术、器材、质量、设备、财务、人力资源等以及装备维修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的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具有显著的通用性,通常为整个企业或者多个部门涉及的共性环节、流程或者问题。第三层次是专用管理标准,是装备维修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管理制度或方法,这些制度或方法通常只针对一个具体的部门或是工作流程,例如人力资源的控制程序、关键过程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等。图3为装备维修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3 装备维修工厂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1.4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与内容

装备维修企业工作标准体系可以采用GB/T 15498提出的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包含装备维修企业最高领导层的工作标准、中层管理层工作标准和基层员工工作标准3个子体系的标准。

装备维修企业最高领导层是指其全局性领导班子,以某装备维修企业为例包括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等,其工作标准由各自的岗位工作职责构成。

装备维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包含中层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岗位工作职责等方面的通用规范,适用于中层管理人员。装备维修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包含干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岗位工作职责等方面的通用规范,适用于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一线管理人员。

图4 装备维修企业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图

基层员工的工作标准包括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岗位工作职责等方面的规范,包括一线修理人员岗位规范、辅助修理人员岗位工作规范、维修保障人员岗位工作规范等等。各类员工的岗位工作职责应根据具体的岗位和工种进行制定,如果从事特殊过程的操作,还应对其培训经历和上岗能力资质做出规定。

2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的制定

2.1 制定范围

技术标准的范围为工厂所研制、生产、维修、设计、采购、工艺、工装、调试、试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管理标准的范围为行政、质量、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等管理要求;工作标准的范围为行政、技术、生产维修岗位的工作要求。

2.2 一般程序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制定的一般程序包括编制计划、起草、送审及审查、批准、发布等几个步骤。

1)编制计划。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制定的年度计划由装备维修企业各处室、车间根据装备维修的年度计划的需求,每年年底前编报下一年度的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任务特定的标准需求则根据完成装备维修任务的需要单独编制制订(修订)计划。所有编制计划均需得到企业标准化办公室的批准。

2)标准起草。标准起草部门应广泛收集装备资料和相关标准,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勘察和实装试验确认相关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起草标准草案。

3)标准送审及审查。形成的标准草案送至装备维修企业中相关的行政处室及维修车间征求意见,归纳汇总后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最终交标准化办公室审查。审查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国家和军队的标准以及装备修理的实际状态。对不符合的条款进行调整整改,最终形成报批稿,报批稿应当内容完整并具备实际可操作性,符合装备维修企业的工作实际。

4)标准批准。标准批准须按照规定权限进行。一般来说,标准化年度目标、计划、决策层、管理层工作标准等顶层标准由企业最高领导者批准;设计、研制开发等技术类标准由总工程师批准;采购、生产等管理标准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批准;职业健康、环境等管理标准由主管行政的副厂长批准。

5)标准发布。经过批准的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按其适用范围下发相关的行政处室和维修车间。

6)标准修订和更改。标准的修订应纳入标准化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指定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订工作;标准的更改执行工厂相关企业标准。

3 装备维修企业建立标准体系需把握的几个环节

装备维修企业建立标准体系需要全体军职工参与,共同努力。要建立组织和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稳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3.1 领导重视,建立标准化机构

装备维修企业领导负责审批企业的标准化方针、目标、工作规划、计划以及建立健全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机构,必须要重视企业标准体系的创建工作,经常对实际的标准体系工作进行常态化的指导和帮促。标准化机构通常包括标准化委员和标准化办公室,组成这些机构的人员应为总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专家,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是否得当将直接决定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否能够正常有效开展。

3.2 开展全员培训,普及标准化知识

开展全员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知识。根据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培训计划,强化员工培训。通过向员工发放《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装备维修企业标准编写指南》《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基础知识问答》等系列学习资料,普及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知识,并将资料在内网上发布,供全体职工学习。

3.3 统筹兼顾,整体策划

装备维修企业在建立标准体系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装备维修工作这根主线,反复对照装备维修工作实际,把握好整体策划环节,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工作。不能一味追求一次性把所有标准编制到位,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首先把框架和主线条建起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逐步补充细化各个标准并持续地加以改进完善。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该对各行政处室和维修车间的相关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设置明确的完成期限,以保证标准体系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

3.4 把握标准评价确认环节

在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要把握好标准评价确认环节,把符合性、有效性要求落到实处。定期对企业现用的标准进行整理、识别、评价和复审[3]。经过评价,保留使用效果良好的标准;不完全适用的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4 结论

现代装备应用的高技术、高复杂度、高强度的特点决定了装备维修企业必须建立标准体系以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增强遂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的末端执行力。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统筹,合理设置结构机制,常态化开展培训和宣贯,才能充分发挥装备维修企业标准体系的功效,提升装备维修部队的战斗力,形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标准化岗位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标准化简述
秦山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与工作展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