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创作探究

2019-12-12 10:47李伊凡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流行色 2019年6期
关键词:长廊恩施壁画

李伊凡(湖北民族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的创作源于国家对清江流域所做的“防洪工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多次商讨,决定投资建设一条沿清江两岸的亲水走廊,并将恩施州优秀文化遗产项目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在走廊之中。根据多方提议,政府将该壁画的创作部分交由我州著名画家杨官汉完成。

一、恩施非遗长廊壁画的生态建构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廊长185米,高3.5米,距离清江河面高30余米,入口位于清江金山大桥南端;该画廊根据鹰嘴岩丹霞石壁地势特点而建,凿壁绘制,外加玻璃与栈道,悬空于鹰嘴岩石壁之上,清江河水在山下缓缓流过;背面与“恩施土司城”相邻,共享丹霞地貌与清江河水;金山大道与金山大桥横跨在清江河之上,与画廊北段和土司路相接;画廊两端与亲水走廊贯通。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周边有瑞园、春光小区等诸多居民社区,对岸黄泥坝居民区与各级各类政府企事业单位,东南遥望洪江桥,东北可见红旗大桥和机场,背面旗峰大道连接市区与218国道,金山大道连通金桂、金龙两条大道和209国道。道路的畅通方便了市民的活动。因此,居于这个空间中的非遗长廊,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给市民、游人提供了可观、可赏、可游的场所,也成为可以学习民族文化的空间,并通过恩施非遗长廊壁画的形式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取材于恩施州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项目是本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符号。该长廊的建造将壁画艺术、民族文化、人工景观、自然山水、树木岩石融为一体;同时也体现出艺术家、政府、工人对科学技术的加以应用。

二、恩施非遗长廊壁画的图像构成

艺术与大自然自古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和谐共存。沈勇在《艺术生态批评》中提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生态有密切的关系。从艺术起源多因论的角度看,大自然的启迪,是人类艺术源起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①因此,恩施非遗长廊壁画除了地理位置的选取、材料的选择、打造机制等方面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外,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本地区人民的生态观念。

1.基于文化遗存的题材选用

恩施非遗长廊在内容上选用本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遗存和历史事件,经过全州文化遗产专家的精心挑选后,最终确定由50个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成。主要包括傩戏、哭嫁、女儿会、撒叶儿嗬等风俗文化和唐崖土司、连珠塔、容美土司等历史遗存,以及寇准的故事、陈连升抗英等英雄事迹。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以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文化事项为创作源泉。例如,恩施傩戏部分,该戏剧所反映的内容为当地人在遇到天灾人祸或者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头戴傩戏面具化身为神灵,以此来帮助人们完成心中所想所求。又如壁画中描绘的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它是土家族传统的居住形式,显示了土家族人民在武陵地区山高坡陡、气候潮湿、雨量充沛以及毒蛇野兽等自然环境下,寻求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形式,它是人与自然相协调后的见证。因此,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主要是保护好其生存的根基和生态空间。“保护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落实加强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扶持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间民俗艺术活动、艺术项目,积极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要保护、弘扬、扶持并创新具有环境道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②党的十八大也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重要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由此,恩施非遗长廊壁画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容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是构成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2.和而不同的形式语言创作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具有一种原发性、集体性的形式语言特征,带有极其强烈的地域性的民族符号特征。它从造型、色彩、章法等形式创作中具有其相对独特的表现手法。

(1)原生性的造型观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在造型方面采用写意与民间绘画相结合的方式,以自然质朴的艺术观念实现对画面人物、环境与道具的艺术处理。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说“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在采访中,杨官汉说:“画面中的人和物均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原型和自然风景,对于这么一幅规模极大的壁画来说,如果全部采用西式光影的画法,那么最后呈现出的壁画的风格不是很强烈,因此,最后选择采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呈现。”③画面中的江河号子有着“长江文化活化石”之称;画中人物的边线做概括处理,为表现纤夫卖力拉船的场景,杨官汉从民间绘画中提取元素,将人物的形态稍做变形,进行夸张处理,画面中最前端的人物双手握拳呈喊叫状,通过突出其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的肌肉线条,让观者明确地感受到人物奋力呼喊、情绪高昂的状态,传达出最具原生性的画面形象和视觉冲击力,以此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原生态的造型处理已成为该壁画最富表现力、最具标志性的符号,并生成了新的精神文化产品。

(2)民间性的色彩观

壁画色彩重视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作用,重视色彩的情调氛围营造,以此迅速吸引和感染观赏者。蒋跃认为:“在绘画表现中,色彩是重要的创造手段,是绘画形式语言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所在。”④恩施非遗壁画中的色彩处理,基本上都是采取原色平涂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互补色原理,使画面产生鲜艳、明快的视觉感受;杨官汉先生在色彩的运用上,参照了民间绘画的用色方法,比如,画面中人物衣饰的色彩主要由蓝色和橙色、紫色和黄色两对互补色组成;人物衣饰的红色又与绿色的背景形成一组互补色。在《中国民间画诀》中有“软靠硬,色不愣”等,民间画师以大红、深绿、深蓝、黑叫做“硬色”,将淡灰或加粉的天蓝、粉红、粉绿、淡黄等称作“软色”⑤。杨官汉认为采用平涂、勾线以及适当的明暗处理,这样看起来会清新明快,颜色也会比较鲜亮一些。这种赋色体系不仅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协调,同时也体现出本地区人民热情淳朴的精神面貌。

(3)“全”“满”的章法观

章法是将绘画作品各种艺术语言进行整体的组织方式,它更多的是根据创作者的想法,把自然界中具体的形态和形象通过提炼加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在一个限定的画面之中。顾恺之在《画评》中提出:“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⑥其中,“置陈布势”是中国最早的绘画构图理论。在恩施非遗长廊壁画里,则采用了“全”“满”的画面构图处理技巧;画面将龙舞部分的总体造型放大,将画面中留白处采用云雾、鞭炮进行补充,达到构图饱满、张力十足的艺术效果。杨官汉向我透露:“这种构图的手法是受到了民间绘画的影响,吸收了民间绘画“全”“满”的构图手法,并采用图文并茂的段落式布局进行创作。”同时,这种饱满的构图方式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美满的向往,隐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求。

总之,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在形式上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也映射了恩施市民的心理与情感。壁画通过将本地区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自然环境的有效处理,通过吸收民间绘画造型、色彩、章法特点,建构一个人文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态文化典型化案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三、生态文明与恩施非遗长廊壁画的共生关系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将文化纳入到自然环境中,实现了壁画、人、社会、自然四位一体的有效结合,由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新景观。

1.壁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恩施非遗长廊壁画是亲水走廊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融入到了清江河、丹霞地貌山体与山水树木中,人在长廊中,可将山、水、树木、画尽收眼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条靓丽的风景线中,壁画对环境起到了美化、装饰的作用,为山增色,为水添景,为树木挂彩。另一方面,清江河水、周边环境和山水树木又为壁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空间,为人们观赏壁画提供自然美的享受。邵雍在《遗书》中认为:道为天地之本,而天地为万物之本。而人亦为物,亦为圣人。这种自然观把人融于自然之中,作为自然的统一体,而不是对立面,是万千物种之一⑦。这种追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生态观念包含了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对自然界的欣赏态度和生命观照,是物我合一的当代呈现,更是对于生态价值观学习的直接展现。

2.壁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共生

壁画作为一种载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还具备普及性与公众性,更为重要的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记录文本,是传播、推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市民学习文化、交流情感的场所;市民和公众通过壁画长廊了解学习文化、传播交流文化,并以此获得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支持。创作者也以最大限度的用其传达这些意图⑧。从这一层面来讲,恩施非遗长廊壁画既丰富了亲水走廊的文化艺术氛围,又成为市民、游人观赏风景、学习文化、交流情感的集散地;杨官汉曾说道:“现代的东西出来之后,民间的东西就慢慢消亡了,好多东西都已经看不到了。通过在亲水走廊绘制壁画,目的是要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还可以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向外界推荐。”总体来说,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展现着本地区独特的文化事项,不仅对游人、市民起到了教化作用,同时推动着本地区的历史和风俗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来自不同文化圈的游客进行了一次文化输入,真正实现了壁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共生。

结语

综上所述,恩施非遗长廊壁画将本地区大量优秀的历史古迹、民风民俗、文化事项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纳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还通过壁画实现了对地域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成为文化学习、交流、传播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景观。

注释:

① 沈勇.艺术生态批评[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② 石磊,刘志高,曾灿,等.区域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宁波北仑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③ 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④ 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⑤ 周玉玲.生态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66.

⑥ 吴松.壁画艺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长廊恩施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恩施石油:党建为经营赋能
壁画上的数学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帮壁画“治病”
漫画长廊
恩施年俗——点路烛
漫画长廊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