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现实
——对于油画教师和油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2-12 10:47谷东雷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流行色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油画美的

谷东雷(辽宁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长期以来,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的择业方向不外乎是:同类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专业创作单位、科研设计部门等。这种状况直至今日依然存在。现在的问题是:凡取得高等艺术院校毕业文凭的人就具备在高校从事艺术专业教学的任职资格吗?恐怕我们都不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高等艺术教学有它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规律,有一整套的教学管理程序和方法,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后到教学岗位任教这中间显然缺少一个师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犹如一个机械部件缺少一道加工程序一样,使用起来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没有经过师范教育专业训练、对教师职业还很陌生的青年人来说,要想胜任教学工作,将需要一段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要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边学习,边实践,摸索前进。这种状况无疑会影响师资队伍的规范要求和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除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应有后续的发展及再教育的过程。而目前的教师进修或是各种高研班等都是与专业相关,而专门的师范教育专业训练课程的缺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制和对应措施。国家教委《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针对不同办学层次和形式的培养目标中指出,“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高等师范艺术专业和普通高校艺术师资和科研人员“。对此我想,只靠几所具备硕士点的高师艺术系培养出的那些研究生,除去自我消化外,还怎么能顾得上其它院校的发展需求呢!从宏观上看,依然无法弥补大量的、即将迈入学校的美术师资在从师素质等方面的缺憾。作为艺术院校的油画师资队伍中的青年教师,也有相当部分面临着边教学边”边补课“的问题。国家是否搞一两个艺术师资岗前培训的专门学院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与专业的关系

美术院校的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后,自然要考虑如何利用学校的条件继续发展自己的专业,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艺术教学主要是专业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艺术教学的高质量。我们搞油画的通常是满脑子的油画框、油画布,最大的愿望是整天陶醉于作品创作之中。如果单就专业创作与教学而论,二者之间无论从工作目的、时间和精力支配等都是种矛盾关系,这里就存在着由专业创作向专业教学转化的问题。油画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上好课,主要精力要用在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上,这就意味着画油画、搞创作是教学之余的事了。油画教师教专业而不热心搞专业,在课堂上就难以有感而发,只能老生常谈;相反,如果心里想的只是画画,把教学当成了副业,这会误人子弟。看来摆正并协调好油画教学与油画创作的关系,把教好学与拿出好的专业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油画教师走向成熟的最佳途径。

在古今中外的学者中,是教育家、教授同时又是大画家的例子有很多。像俄罗斯的克拉姆斯克依、契斯恰科夫、列宾,法国的大卫、安格尔、德拉克罗瓦,英国的利诺兹、透纳等。我国的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以及现今活跃在画坛上的各艺术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先生们,他们在各艺术门类中的学术水平、专业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再看看油画界较有代表的如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罗工柳、靳尚谊、詹建俊,还有其它各高校的油画教师。他们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在学术研究、油画创作等方面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为推动我国油画教学、油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对此,我们可能会提出很多为什么,但最终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敬业精神是可以创作出奇迹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人们常说,教师如同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个既形象而又带有悲壮色彩的比喻。但从科学的角度上分析,蜡烛的燃烧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没有这充分的助燃元素,蜡烛的火焰也很难光彩照人。从中看出教师不仅仅是奉献,在奉献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来自客观作用而转化的能量。现在的年青人处在艺术氛围极为宽松的环境。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被某种思想所束缚或被某种规范所制约的痕迹,他们敢想,勇于实践,虽然在他们身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客观上正是这些年青人促进了我国油画艺术的百花争艳。在校的大学生,尽管他们还存在着对艺术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修养的欠缺,可是他们的观念和意识之新与我们当年相比,确实是站在一条崭新的起跑线上。

1978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的各类期刊、画册、文著、音像制品等资料,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看来,获得信息的机会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均等的,这就是说新知识的占有量很难说教师就一定具有优势。那么我们在课堂上讲什么,用什么东西与学生对话,教师的作品又以何等品位、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客观上已向我们教师和教学提出了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三、现实与艺术同是不容忽视的审美课题

油画教学不单单是传授专业技能的问题。因为油画艺术是审美观察和艺术实践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而审美观察又给艺术实践以主导。所谓专业实践,其实始终伴随着情感与审美的心理活动过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体现在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爱。我不相信对大自然、对社会无动于衷的人能对艺术美产生浓厚兴趣。一个人对美的感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普通人随着阅历的丰富对美可能有一般层面上的理解力。所以当学生进入专业课堂后,教师就要引导和启发他们,使他们逐步训练出一双超越常人的具有形式美感的眼睛,站在专业的角度去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现实总是存在着无人探察过的美的事物。在油画教学中之所以大量开设写生课,便是其中用意。

美的事物往往受到客观条件(时间、位置、角度、光线、状态)等制约。比如一处风景可能只有站在某一点或某个角度上看才是美的。同样某个形象也可能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光线下才会显得更生动,更富有魅力。在生活中,在自然界里,并非到处都是美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判断和选择。在审美体验中,通过观察、想象、分析,不断地去认识构成美的种种因素,总结形式美的一些规律,把自己的审美经验丰富充实起来。

教学中对艺术作品、油画作品(名作、精品)的鉴赏和研究,通过感官去接收,并挖掘其中所蕴藏的美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又一重要环节。之所以观赏名作与精品,是因为鉴赏力不是靠一般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而成的。所以只看顶级大师的作品,在这种鉴赏中提高了眼界,增加了见识,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如果缺乏对艺术品的鉴别能力就无法把握从先辈那里去借鉴什么、继承什么,同时也难以把握自己作品的创作进程。人类创造的艺术精华中有着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审美资源,它不但教我们去如何观察世界,也教我们学会如何去表现世界。

四、写生与审美创造意识

写生在油画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具有搜集素材、训练表现技法、探索语言形式等功能。写生有临场既兴发挥的笔墨情趣,生动感人。它还是研究客观世界、锻炼审美能力、保持对现实生活敏感力的有效方法。油画写生是培养创作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油画创作的一种方式,一件好的写生作品往往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作品。

“触景生情”让我联想起写生中的审美过程,每当我们面对感兴趣的形象或令人激动的场景时,总要引起一些回忆、想象或联想,如自身的经历、文学音乐中的意境、前辈的某些作品等,在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便呈现了构成画面的语言雏形,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吧!学生们在写生中所要解决的看来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训练或对自然形态的具体描绘上,写生时不要急于动手,通过认真观察和充分酝酿,让他们善于捕捉客观物象中引发出的审美倾向和语言形式,善于在画面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与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把真实形象变为艺术形象的能力。我想油画教师这个职业也要求我们在研究与探索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中始终保持着勤于写生的习惯,这对于油画教学和油画创作都将起到积极作用。没有写生的审美积累与实践是绝对产生不了生动的艺术作品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获取图片与资料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同过去相比,腿变懒了,往往不同程度地依赖相机、手机来代替写生,以图片来代替现场体验,大部分的精力主要倾注在所谓的“形式的追求,语言的探索”上,抑或是画面制作上。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除课堂作业外,很少主动画速写或户外写生,面对丰富的社会生活,身处多彩的大自然中,却很难看到他们对美的热情和渴望,作品中也常常因缺乏真情实感而显得苍白无力,这也是我们教学和教师和当下面对的现实问题。怎样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出一种好的思考方式、正确的观察方法、属于自己的表现语言,如何把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油画美的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好美的雾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