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硅稻壳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2019-12-12 02:06何红艳邹思佳
山东化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脱硅稻壳锥形瓶

何红艳,邹思佳

(阿坝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 阿坝 623002)

水作为生命之源,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所造成的水污染却日趋严重。目前,对于废水处理常用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常见有混凝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吸附法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和吸附剂能重复使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缺点则是吸附剂价格偏高,不利于大面积使用。所以此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寻找优质的吸附剂。

活性炭表面多孔,结构蓬松,作为吸附剂吸附能力强,无污染,是吸附法中最常用吸附剂[1]。活性炭按照不同的原料来源分为木质活性炭、矿物质活性炭和其他原料制成的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是以果壳、木屑等为来源制备,成本较低,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活性炭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主要有柚子皮[2]、核桃壳[3]、椰壳[4]和丝瓜络[5]等。稻壳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和二氧化硅,纤维素、木质素经不完全燃烧可以制备活性炭[6],再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硅[7-8]。

实验采用稻壳为原材料制备脱硅稻壳炭用于吸附亚甲基蓝溶液,讨论了水样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线。

1 实验

1.1 原料与仪器

原材料:稻壳,源自四川某农贸市场。

试剂:盐酸溶液(HCl)、氟化铵(NH4F)、氢氧化钠(NaOH)、亚甲基蓝,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仪器:马弗炉(KSJD-6.3-12),真空干燥箱(DZF-6020AB),精密pH计(PHS-3G)、恒温水浴振荡器(SHA-C)、紫外分光光度计(UV-1800PC)等。

1.2 脱硅稻壳炭的制备

将稻壳洗净置于蒸馏水中浸泡12 h,再用体积分数5%的HCl溶液沸煮4 h,然后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水溶液呈中性,过滤并将其置于鼓风干燥箱,100 ℃保持8 h。继续将稻壳转入马弗炉中,300 ℃恒温3 h,再粉粹过筛,保留250目的样品。

取NH4F 11 g,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再往烧杯中投加20 g的过筛样品,搅拌溶解,然后将烧杯置于80℃水浴环境,反应3 h,搅拌速率 360 r·min-1。反应完成后水洗至溶液呈中性,过滤,烘干,制备出脱硅稻壳炭。

1.3 静态吸附实验设计

1.3.1 pH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

量取100 mL浓度为100 mL·g-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一系列锥形瓶中,利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调节水样pH,pH值分别是7、8、9、10和11。常温水浴保持10 min,再将50 mg脱硅稻壳炭投入各个锥形瓶,一定转速下回旋振荡30 min,再过滤,测水样吸光度,根据亚甲基蓝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后其浓度。

1.3.2 脱硅稻壳炭用量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

量取100 mL浓度为100 mL·g-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一系列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值为9。常温水浴保持10 min,将20、30、40、50、60、70、80和90 mg的脱硅稻壳炭投入各个锥形瓶,一定转速下回旋振荡30 min,再过滤,测水样吸光度,根据亚甲基蓝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后其浓度。

1.3.3 吸附时间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

量取100 mL浓度为100 mL·g-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一系列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为9。常温水浴保持10 min,再分别将50 mg的脱硅稻壳炭投入各个锥形瓶,一定转速下回旋振荡一定时间,时间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150、180、210和240 min,再过滤,测水样吸光度,根据亚甲基蓝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后其浓度。

1.3.4 初始浓度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

量取100 mL浓度分别是60、70、80、100、110、120、150和18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一系列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值为9。常温水浴保持10 min,再分别将50 mg的脱硅稻壳炭投入各个锥形瓶,一定转速下回旋振荡30 min,再过滤,测水样吸光度,根据亚甲基蓝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后其浓度。

1.3.5 吸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计算

(1)

(2)

式中,R为吸附去除率,单位是%; C0、Ct分别为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t时刻后其浓度,单位是mg·L-1; 为吸附量,单位是mg·g-1;m为脱硅稻壳炭用量,单位是g;v为待处理水样的体积,单位是L;。

1.3.6 吸附动力学分析

拟一级动力学方程:ln(qe-qt)=lnqe-k1t

(3)

(4)

式中,qe和qt分别是平衡时和任意t时刻的吸附量,单位mg·g-1;t是吸附时间,单位min; k1是拟一级吸附速率常数,单位min-1;k2是拟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单位g·mg-1·min-1。

1.3.7 吸附等温线

(5)

(6)

式中,Ce是平衡时亚甲基蓝浓度,单位mg·L-1; 是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单位mg·g-1; b是Langmuir常数; 是Freundlich吸附能力常数;n是Freundlich吸附强度指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1 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1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pH on adsorption efficiency

水样初始pH值对脱硅稻壳炭吸附亚甲基蓝的效果的影响,如图1。结果显示当水样为中性时,去除率已达88.09%,随着溶液中OH-1浓度的增大,去除率逐渐上升,pH值=9,去除率91.83%,当pH值是10,去除率最大,随后其数值显著下降。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吸附剂脱硅稻壳炭属于生物质类炭材料,表面覆盖有阴离子基团,令其带有负电荷[9-10],亚甲基蓝是阳离子染料,溶于水后电离生成带正电荷的有色离子,所以静电作用使其被脱硅稻壳炭吸附处理。当溶液pH值较小,吸附剂被质子包围,表面带有正电荷,不利于吸附阳离子染料,pH值增大,H+浓度降低,与亚甲基蓝的竞争减弱,吸附去除率上升[11],但随着溶液中OH-1越多,它与吸附位点的竞争增加,去除率降低[12]。考虑实验应尽量减少碱性废液的产生,选择pH值为9。

2.2 脱硅稻壳炭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2是脱硅稻壳炭作吸附剂时其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图可知,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吸附去除率逐渐上升,投加量为0.5 g·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已达92.71%,这可能是因为,吸附剂量较少时,吸附位点不足,吸附去除率相对较低,投加量的增大,吸附位点增多,足以将溶液中的亚甲基蓝去除。随着吸附剂的逐渐增多,其值0.8 mg·L-1时,去除率为98.50%,再增加吸附剂用量,去除率没有明显变化,趋于稳定。这是因为亚甲基蓝的数量一定,需要的吸附剂数量也是定值,一定条件下,吸附达到饱和。本实验选择0.5 g·L-1为最佳投加量。

图2 脱硅稻壳炭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2 The influence of the amount of desilicated rice husk carbon on adsorption efficiency

2.3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3是吸附时间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数据。观察图,实验整体趋势是: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去除率逐渐增大,一定时间后,吸附达到饱和。当吸附10 min后,去除率为76.65%,继续增加反应时间,30 min时,去除率91.19%,80 min时,去除率98.42%,吸附时间150、180、210、240min时,去除率分别是99.15%、99.25%、99.25%和99.32%,基本保持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吸附剂的吸附位点数量一定,随着反应接触时间的增加,吸附去除率也会随之增加,但是一定时间后吸附反应达到平衡,吸附饱和,去除率不再上升。本实验选取30 min作最优吸附反应时间。

图3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3 The influence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efficiency

2.4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图4 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4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efficiency

阳离子染料的初始浓度会影响实验吸附效果。由双层静电理论,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时会造成活性炭的双层静电压缩,进而染料的吸附量增加,吸附去除率降低[13]。图4是初始浓度对亚甲基蓝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增加,吸附去除率却随之降低。初始浓度60 mg·L-1时,去除率98.29%,100 mg·L-1时,去除率91.36%,当初始浓度为180 mg·L-1时,去除率迅速下降至70.92%。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较低的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即吸附质数量较少,吸附剂较多即吸附位点多,此时去除率高,当吸附质数量渐渐增多,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溶液中剩下亚甲基蓝,去除率降低。经比较选择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1进行后续实验。

2.5 吸附动力学

利用式子(3)和(4)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数据模拟,研究吸附机理,结果见表1。根据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数据拟合,相关系数是0.8761,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数据拟合显示相关系数0.99997,说明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脱硅稻壳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能以化学吸附为主[14]。

表1 脱硅稻壳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参数Tab.1 Adsorp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methylene blue on desilicated rice husk carbon

2.6 吸附等温线

为了进一步研究脱硅稻壳炭的吸附特征,采用式子(5)、(6)对实验数据进行等温模型拟合,结果如表2所示。分析可知,相较于Freu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更好,为0.9944。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位点分布均匀,属于单分子层吸附[15-16]。其中Freudlich模型中2﹤n﹤10,说明吸附过程良好,且为单层吸附[11]。

表2 脱硅稻壳炭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附方程参数Tab.2 Parameters of isothermal adsorption equation of methylene blue on desilicated rice husk carbon

3 结论

本文以稻壳为原材料,经过化学处理,制备脱硅稻壳炭,并用于吸附处理亚甲基蓝溶液。溶液初始pH值为9,浓度为100 mg·L-1,吸附剂投加量0.5 mg·L-1,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去除率为91.36%,吸附量达181.3 mg·g-1。动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方程拟合结果则说明Langmuir模型更好的反应吸附过程特征。

猜你喜欢
脱硅稻壳锥形瓶
稻壳兴衰史
堆积燃烧清洗稻壳制备SiO2特性
低品位铝土矿预脱硅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棕刚玉除尘灰协同低品位铝土矿脱硅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隔空灭火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扮演一天稻壳猫
野象卷起了稻壳猫
钾长石矿预脱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