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较真当天职的人

2019-12-13 08:26曲子
当代工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杠精胜诉穆勒

曲子

很明显的,“杠精”这个词被过多赋予了标签的意味:从最初侧重于“精”(即所谓的“戏多”)、“为反对而反对”,到现在用以形容对抗不合理规则和“沉默的大多数”。与其说大家在积极寻求对“杠精”的共识,不如说每一个人都在对这个词的强调、尤其是外延的拓宽中,加深了对“自我不可侵犯权利”的表达。

2016年,一名美国女子起诉强生公司,称自己因长时间使用含滑石粉的儿童痱子粉,导致卵巢癌。受此影响,强生公司背负了150万美元的巨额赔付,股价更下跌10%。

同样“把较真当天职”的,是因为Note7手机电池爆炸而把三星告上法庭的网友“不老的老回”。此前无数的受害者都选择与企业私了,只有他不为所动,坚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顶着来自资本和脑残粉的压力,只为“让企业感受法律和民意压力”,和巨头死磕三年。

回溯这些消费者维权案件,若以少惹事的眼光看,他们法律维权的原因简直一个比一个“小题大做”和“费力不讨好”;维权的结果,或胜诉或败诉,或影响深远,或不了了之,有些,甚至还夹杂一丝蚍蜉撼树式的悲壮。

要知道,相比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次又一次被忽视、闹大之后才被安抚的解决方式,类似案例的公共价值,却是无可比拟的——因为唯有当个案被推至公众视角,在舆论和法律的监督下被解决,消费者合法权益,才有可能被尊重。

要感谢互联网——这是“杠精”得以获得舆论关注的舞台。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的空間和时间是对等的,个人意见能高效地传递给网络中的每个人。因此,“杠精”的观点,能被关注、被发酵、被参与到更广泛的讨论之中,且在这样的博弈中,不断强化和塑造自己的异见。

社会转型时期,争议性议题层出不穷,公众对于议题讨论的内容,会在互联网环境中被放大。“杠精”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互联网时代网民素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进步的程度。这种进步,根源于不同群体认知的不同和世界观的差异,而这背后,蕴含的是更为深层的社会能量。

当代社会提倡言论自由、批判思考,故而勇于说“不”的“杠精”,已日渐多了起来。当身边的“杠精”越来越多关涉到我们生活的时候,很可能就是需要对这个词,做一次全面的反思——我们更愿意的,究竟是成全自我,还是只在抗拒不同?

正如这位起诉迪士尼的法学院女生王某所说,比起自己的一次胜诉与否,比起外界一句“学法律的不好惹”的夸赞,她更愿意看到的,是能通过这次诉讼,呼吁公众更加关注自身权益,敢于向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不合理,说“不”。

是的,“杠精”一词无论有多少负面意味,但隐藏着的,还有一种正能量——那就是较真。这些“杠”,不是为了抖个机灵、卖个萌、为了抬杠而抬杠,相反,他们逻辑缜密,对不公平敏感,能够抓住看似合理的要求中被不公平对待的苗头,并加以质疑;他们表意清晰,喜欢“规则、案例、逻辑、理论”等这些有力量的东西;他们行动力卓越,坚忍执着,意在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中,捕捉真理的影子。

对“杠精”一词思考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呼吁去探求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如同英国哲学家穆勒所说,人不可能是真理的化身,从人类内心而言,片面性是永恒的规律,多面性才是意外,被压制的声音,有可能才是正确的。

或许有人会说,日常生活中的斗嘴、网络世界的三言两语,哪里涉及什么真理?要知道,穆勒还说过一句更重要的话,那就是“真理不仅只是被假象遮蔽的真实,更在于求真的态度” 。

有一个好消息,与各位分享。就在发稿日,话题#游客带西瓜进迪士尼#登上微博热搜——是的,这次妥协的,不是你和我,是迪士尼。

猜你喜欢
杠精胜诉穆勒
深入探索“杠精”的内心世界
脱不下的穆勒鞋
平衡之美
美特别检查官穆勒宣布退休
“杠精”
都这么熟了
杠精
绅士都为她着迷
中国石油在美诉讼案胜诉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