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科技运用:双重压力下信托公司出路研究

2019-12-15 08:26陆岷峰王婷婷
南都学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托业本源信托

陆岷峰,王婷婷

(1.江苏银行总行 董事会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00; 2.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创新与战略管理部,上海 200000)

一、引言

信托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重要的承办机构之一,2017年信托资产总规模约26.5万亿元,理财规模达到29.54万亿元,在整个资管行业位列第2名。信托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其发展也是历经多次起伏,大的整顿就达六次之多。近年来,信托业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思想指导下,信托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的投资产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在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同所有的金融机构一样,在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特别是金融体制的改革深化以及金融科技的升级应用,信托业发展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原来依靠利率政策的优势红利丧失殆尽,监管留有的灰色地带进一步受到挤压,拥有的客户资源被其他种类的金融机构不断蚕食,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物种以技术优势、股东优势、场景优势抢占信贷资产市场,而信托业过去投资人的高富贵门槛反倒成了竞争的门槛。信托业面临的诸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新矛盾的出现,驱使信托业必须审视定位及发展战略,实现与时代同步的转型升级。

科学确定信托业的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面对新形势,业内有学者提出回归本源,守住主业的战略目标;有学者提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的战略目标;有学者提出大力发展海外信托业务的战略目标;还有学者提出深耕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目标上的不一致,必然会带来行业行为上的不一致,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单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已彻底颠覆金融文化、理念、流程等金融科技的升级发展无不在提醒信托人,积极研究将现代的金融科技嵌入传统的信托业务中,实现传统业务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信托行业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一)信托行业转型必要性研究

关于信托业的转型大家都认为十分必要,王甜(2019)认为信托行业转型十分迫切,一方面,信托业本身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同业和合格投资者,各类信托业务发展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资管新规发布后对信托业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刚性产品兑付打破后,会引发投资者对信托业的信任度降低[1]。王婷婷、张欢(2016)认为:虽然我国信托业这些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行业的核心业务模块不太清晰,信托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而外部的发展环境如兑付风险、管理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也制约着信托业的发展,此外,银行业、证券业等其他金融机构依据其强大的客户群体及技术力量对信托业形成全面挤压,不转型发展很难有出路[2]。特别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信托行业原有的大而不强、通道业务占比较高的现状必须改变,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必须提升,且随着监管标准的一致性,业务发展要求更加规范,此背景下不得不转型,寻找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信托行业转型路径研究

王甜(2019)认为:资管新规对信托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信托业的转型可从四个维度进行考虑,一是要充分发挥信托业的优势,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支持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二是要提高信托业的主动管理能力,要从代人融资转变为全面的资产管理;三是要拓展信托业务新的领域,开发新的信托产品;四是要提升财富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方案[1]。王婷婷、张欢(2016)认为,信托业的发展转型突破口应当抓住资产证券化机遇,优化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拓展营收渠道,不断提升公司的经营流动性,多管齐下分散经营风险 。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要选择好优质的基础资产,这是关键;其次要灵活设计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增加专业化的管理复合型人才,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渠道做好营销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2]。姚江涛、袁田(2019)认为,信托业数字化转型是方向,要依赖数字科技的发展 。信托科技是金融科技的子科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特征,信托业的数字化路径将主要集中在服务、资产、文化以及管理四个重点,通过数字化,提升信托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李明(2018)认为,信托业是唯一一个拥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三合一的牌照的机构,其优势与金融科技的融合,更加有助于信托业的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国内现存的68家信托公司大部分都已经涉足信托科技的发展并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肖瑶(2018)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间,信托业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行业的资产增速保持了平稳增长,且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虽然有些项目出现一些问题但行业总体风险可控。新时期信托业的转型发展重点应当放在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能力的提升上,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及时发现和捕捉发展机会,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注重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发展水平,通过特色化和差异化增加核心竞争力[5]。

(三)金融科技在信托行业的运用研究

李明(2018)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在信托企业的内部管理、普惠金融发展、智能投顾以及风险管理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内部管理方面可通过金融科技优化管理流程;在普惠金融方面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大力发展“长尾”客户;在智能投顾方面可以帮助客户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科技对于合规、操作、科技等风险均有独特的优势与功效[4]。姚江涛、袁田(2019)认为:信托业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信托资产、信托服务、信托组织体系以及信托文化的转型,他们以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例,结合公司情况提出数字化思路;在信托服务方面,主要立足于账户的客户服务体系的重构,要基于高净值客户家庭的全生命周期来构建综合账户服务体系;在信任组织体系方面,要强化线上和线下、管理与业务、外部与内部的互相融合;在文化方面强调构建发展战略、转换观念等[3]。

上述研究充分重视信托业转型升级在新时期的必要性,对信托业转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重视了技术对信托业的影响及应用实践思考。但是,现有的研究带有较强的模拟性,没有充分将信托业的本源、初心、优势环境作为政策与发展策略考虑的最主要依据,对信托业的优势特别是劣势估计不充分,有一定的跟风作业思路。选择信托业的转型目标应该是:依据信托业的本源、定位、优势、核心竞争力,按照做大、做强、做优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方法才是根本,因此,将金融科技嵌入信托本源业务,做大信托体量,提升信托业的科技含量,优化业务流程,严控信托风险,提升经营效率与效益才是王道。

三、金融科技赋能信托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一)构建信托业转型升级战略目标面临的新变化

1.信托业的利率优势在加速失去

传统非市场化利率体制下,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资金价格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不同的金融机构即使是同一性质资金、不同的机构使用会有不同的资金价格,也就是说由于行政力所形成的资金价格差,比如银行和信托业,投资人存款存在银行的利率只能享有基准的存款定、活期利率,但如果投资到信托利率可以高出二倍到三倍;同样,借款利率也是如此,如果从银行业借出的利率只能是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标准,但是如果从信托业取得资金其利率可能高出银行的多个百分点。在社会资金仍处于卖方市场背景下,这种行政定价的利率体制给信托业天然形成可以高进高出挣利差的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快,经过十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努力,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全部放开,存款利率除了下限没有放开,上限也已经放开,加之现在资金渠道向多元化发展,资金供给双方都在依托市场机制确定利率关系,在市场资金充分竞争、利率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信托业再依赖行业的政策界定已经是无法生存,其贷款利率之所以还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更多的是由于项目的风险系数要高于银行同类项目的风险系数。而投资人的利率,在去刚兑的大背景下,各种理财产品丰富多样,其价格也是公开透明,市场上有些理财产品价格还高于信托业,利率已经越来越淡化与行业关系,与项目的风险、期限、大小的关系更加接近,而作为各资金经营主体间而言,在完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各主体都是普通的资金经营者,在利率政策面前是平等的。

2.信托业监督灰色地带几无空间

传统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而在同一单元监管对象中,往往单元主体也是重点监管对象,信托业归入银监会监管,和银行业相比,其机构数及业务规模不足以相提并论,加之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监管机构专业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技术含量较低,对信托业的监督政策及力度往往在某些方面会慢一拍,以致少数信托机构有机会利用时间差、利用灰色地带打擦边球,虽然其行为不会对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或致命性打击,但相对于一个小群体利益而言,可以挣得盆丰钵满。但随着监管体制的改革,原银监会与保监会已经合并,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委、一行、二会”,提升了监管的集中度和统一性,特别是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指导思想下,任何子行业、企业都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法外施恩。加上监管科技的发展,所有金融机构的行为都在监管视野范围之内,对监管既穿透、联动,又统一政策、协同,任何机构对监管政策的响应力度不够、执行出现偏差,监管预警系统会适时提醒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即刻精准发力监管。如近期的房地产信托的约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新的监管体制下,执行同一监管政策,任何金融机构只有合规与不合规之分,绝对不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在监管力度上有所差异或网开一面。

3.信托业的投资人准入标准成为掣肘信托竞争的门槛

信托业本来是为高净值服务的机构,是富人机构,最初,投资信托产品,最低需100万元人民币,且单一信托产品,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某一信托产品而言,其合格投资人大多以300万元人民币为投资起点。现行资管新规,虽然将投资门槛降低为30万元人民币,但对投资人的家庭金融资产提出了500万元人民币的更高要求,信托业的合格投资人标准明显高于如银行业、网贷投资品合格投资人的准入标准。在投资信托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但在利率完全市场化、透明化的情况下,这样的门槛无疑是给投资人增加了一个限投的条件,在资金推动型的金融机构经营模式下,影响了信托业扩大规模的机会与概率,为信托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反而多了一条绳索。

4.信托业同类似新型金融物种相比没有新的优势

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类似信托公司的新型金融机构产生不少,如近年来成立的民营银行、村镇银行、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公司等,其共同点均没有分支机构或更多的物理网点,除民营银行有吸收公众存款等银行职能外,其他机构基本依赖自己的资本金及有限的社会融资发放贷款,其与信托业的发展也无法比拟。这当中最受关注的应当是民营银行,十七家民营银行虽然都没有分支机构,但每个民营银行在发起时对股东均有较高的要求,虽然没有更多网点,但其起点高,一开始就是植入科技基因,背靠股东的应用场景,在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方面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而信托业也是单点,很少有可提供场景的股东,一些公司其运营方式仍然停留在高进高出传统的经营思维上。

(二)深耕信托业本源业务是信托业发展的根本

基于上述分析和现行的监管政策,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信托业传统的利率优势正无限趋小;二是传统的一些业务优势反变成发展的门槛;三是信托业不具备新型类似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和股东背景;四是超业务范围经营不可能也不现实,短期内能开发出新的发展通道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是,信托业的本源优势仍然存在,即信托业本身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和灵活性,是唯一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行业,具有跨市场配置资源的灵活性,也是目前资管行业中制度健全、最具实力的机构之一。因此,深耕信托业的本源业务不仅必要,也是可行,更是未来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信托业本源业务仍是信托业的核心竞争力,放弃本源业务的发展也就放弃了信托业的本质特征,也很难用自己的弱势去与别人深耕多年的行业优势去竞争。

1.信托业本源业务的标准及业务边界

本源业务是指信托业起初设立时因此而兴的业务,具有初心性;也是指除了信托业机构外,现行政策下其他机构不能从事的业务,具有唯一性;也是指信托业在一项业务中占据强大的绝对优势的业务,具有优势性。目前符合此类标准的信托业主要有受托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资产管理证券化业务。

(1)受托服务。主要包括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保险金信托等受托管理业务事项;家族信托将会由传统的个人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向提供综合性资产管理服务转变,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税收策划、养老医疗、慈善策划等多项的服务,构建“家族办公室”型的综合化服务;慈善信托业务,充分利用信托制度的优势,扩大慈善信托标的范围、参与模式、资产类型及运作模式,探索更高效的慈善信托模式。保险与信托都是财富的传承方式,但两者有所差别,各有优劣势,将两者融合,可让保险产品的财富传承和保护功能更加周密和个性化,利于促进保险业务的发展。而保险金信托业务又可衍生出信托资产管理业务。保险金信托实质上还是家族信托的一个分支,属单一、他益信托。通过保险金信托有利于保险业与信托业的融合发展。

(2)资产管理证券化业务。根据“资管新规”监管对私募业的限制,使得公募资产化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信托型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的法定受托人,将有更多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获得承销资格可以打通整个业务链的各个环节,为交易对手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银行间市场是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最主要的阵地,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为企业资产支持的票据,都是由信托公司设立特定的目的信托作为发行载体,从法律地位来讲,信托公司在整个交易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信托公司主要职责是项目标的资产的选择、产品设计和发行、存续期管理到最后产品清算等。这主要是由于信托的制度优势,具有全流程管理的角色,同时还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所决定的。

(3)财富管理业务。由信托制度的优越性带来了安全性的增加,信托财产独立性较强,不受信托关系人财务资金情况的影响,作为一种综合性金融工具及优良的信用基础,有利于拓展财富管理业务。

当然,不排除个别公司在非本源业务方面的个别业务品种进行深耕,形成特色和核心竞争能力,超越其他以此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这一定是个别少数并且是垂直领域。

2.信托业本源业务的现状及市场空间巨大

(1)受托服务。受托服务主要包括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和保险金信托等受托管理业务事项。国际上家族信托功能主要有保密、资产保护、税收规划以及传承计划,国内的家庭信托限于现有的条件,主要以全权委托资产管理为切入点,重点放在经营资产配置、财富家族传承、事务管理、保险金信托、公益慈善和上市结构等。目前,随着国内企业家形成的财富群体,家族信托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目前全国约33 家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在850亿元左右,产品涉及家务管理、财富增值、股权管理、房产管理、公益慈善以及保险金融信托等。而这类业务只有信托公司具有相应的资质与优势,具有唯一性、公信性,还具有若干个可垂直、细分的业务子领域。

(2)资产管理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作为支持实体经济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三万亿规模,未来市场空间会几何级数增长。而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相应的业务空间也十分可期。

(3)财富管理。目前从事财富管理的金融机构较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虽然机构众多,但对于巨大的且仍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社会财富而言,这些机构显然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根据胡润研究所发布的《2018胡润财富报告》数据,2017年末,我国居民中有82万户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有6.5万拥有亿元可投资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2018年底,数据显示住户部门的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元,每人平均约拥有5.19万元存款,同期的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82万元。巨额的家庭财富更迫切需要专业化、信誉高的专业机构为其进行财富管理。

(三)“金融科技+信托业本源业务”助力信托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是指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体内容的技术手段,当前,金融科技不仅实现了单个技术本身发展的突破,同时其应用场景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已经深深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的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效率与效益,一场由科技引起的金融革命正进入高潮期[6]。既然信托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仍然是放在信托的本源业务上,做大、做强、做优信托业就成了关键,而将金融科技有机地嵌入信托业的本源业务,既可让信托业不滞后于大金融的改革发展步伐,又将对信托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驱动作用[7]。

1.扩大信托业规模

信托业的规模与效率、效益及抗风险能力呈密切的关联度,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由于规模产生的效率与效益也就越高。传统体制下,由于信托企业是单位机构,有限的业务人员也很难应对海量的市场需求,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搭建互联网信托平台,一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客户的需求与公司的供给可以实现线上交割[8];二是可以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公司的产品;三是可以让更多投资人掌握投资产品。

2.优化信托业结构

信托业结构主要是业务的产品种类结构、区域布局结构、收入结构等,任何结构的不同组合,其经营的结果是不尽相同的。金融科技嵌入信托业,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掌握社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国家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9];其次可以对标国家产业引导结构、公示标准化经营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结构优化提出方案与建议;再次对公司的经营结构进行适时监控,及时预警经营中的结构失调,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适时。

3.防范信托业风险

信托业表现出来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类型,而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决策主观化以及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金融科技嵌入信托业后,一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可以精确选准目标客户,将优质客户作为主要的营销目标,为风险防范打牢基础[10];二是通过多元大数据可以建立风险控制模型,提升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同时,由于人机共同决策,减少信贷决策中的主观性判断,从而也就减少了发生寻租的机会;三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对项目实行适时、远程、多维的监控,进行风险预警,提前采取防范风险的措施[11]。

4.提升信托业效率与效益

信托业效率与效益与经营手段技术水平一定呈正相关,与成本呈反相关,技术运用的越广泛、程度化越高,效率与效益一定会高。一是机器人替代了公司的一些重复的简单的劳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12];二是机器人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可以及时提供同质的经营管理报告及建议,特别是对信息量、需求量大的决策,机器可以适时完成;三是有效地降低单位人均成本,提高人均利润水平。

(四)金融科技赋能信托业本源业务的具体策略

信托行业的发展目标与路径:深化信托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优化公司客户、产品、收益结构,实施“金融科技+信托业的本源业务”创新发展目标战略,全面注入科技基因,增强公司适应市场能力,确保行业高质量发展[13]。

1.确立数字信托的战略规划

信托业属于金融资产经营类的金融企业,其经营要通过筛选优质目标客户,准确检测和控制各类风险,优化经营流程,降低各类成本。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传统的经验管理显然难以实现。现在,金融资金经营类企业已经将金融科技作为基因植入整个机体当中,信托业必须将数字信托作为战略目标规划进行推进[14]。一是制定战略规划须将数字化建设作为中长期行业战略目标来抓,至少要与其他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同步;二是要结合信托业现有业务经营特点,重点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有突破,要将“金融科技+信托本源业务”作为数字信托基础[15];三是制定数字信托的子规划,要坚持“一司一策”的原则,根据其发展定位,制定相应的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四是要将数字信托规划具体化,要通过具体的年度、项目计划来实现。

2.搭建线上信托平台

信托业须有线上业务平台,实现实际场景业务的线上化。一是信托业要加强公共基础平台的建设,要建设行业大数据库存,要配合中信登等机构,将行业的基础数据、所有业务都能实现线上化[16];二是各信托公司要搭建自己的业务操作核心系统,要将目前尚存在的大量线下业务完全线上化;三是加强信托业和各信托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分享;四是加强信托业数据与社会数据资源的对接,通过多元数据接口的融合,让信托业可适时享用社会数据资源,既弥补信托业单点经营的不足,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客户沟通与业务操作[17],同时,可让信托业随时掌握各种信息,便于精准获得客户及适时进行风险预警。

3.将金融科技嵌入信托本源业务

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信托业务,做精传统经典品种。信托业本源业务是信托业制胜的基础,保持信托业本源优势,必须将金融科技有机地嵌入当中。

(1)受托服务。受托服务是信托业最主要本源业务,受人之托,替人理财。主要包括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和保险金信托等受托管理业务事项。如何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被受人之托,这除了机构的信用、性质等因素外,一个令人完全认可的流程和技术手段至关重要。比如慈善信托,委托人最担心的是慈善资金是否能按照委托人之意,投入到确需捐助的对象手中。传统的模式下,这种过程的不透明、溯源性不足,流向难以确认,制约着此类业务的开展,特别是曝出的一些事件更动摇了一些慈善者的信任感[18]。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慈善信托发展中的痛点,区块链技术+慈善信托后,可以将慈善资金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地展示出来,其流动的过程做出的数据分步式记载,不可篡改,且可以溯源,数据在链内不失真,各方主体通过智能化合约进行约束,所以,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信托当中运用,有利于增加其公信力,有利于发展更多的客户,有利于加强过程的监督与风险控制[19]。

同样道理,家族信托成功办理的一个重要条件除了能保值、增值、传承等要素外,严格的私密保护十分重要,过去,信托公司更多的通过道德、制度来提升保密性,而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下,这种私密又加了一道技术之锁,更加客观与可靠[20]。

(2)资产管理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参与主体众多,业务层层嵌套,风险传染性较强,在操作过程要求风险判别准确,对各种风险性苗头能及时预警,且业务运行时间一般较紧,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与高效运行,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而海量的大数据库可以为信托业及银行等机构进行资产质量评估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且互相验证,确保底层资料的真实可靠;通过数据模型可以及时预警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通过智能合约,可以按事先约定对证券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进行自动控制型的约束性管理;通过供应链技术的运用,各主体可以清楚了解证券化过程中各项业务的来龙去脉。

(3)财富管理。财富管理就是要能为投资人提供优质的项目、低风险的投资、高收益的回报。在去刚兑的大背景下,高质量的项目更是信托业竞争力的关键。为此,第一,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精准筛选项目,要通过打通社会各类数据库,运用海量数据来选择优秀的目标客户,这是做好财富管理的最基础一步[21];第二,要通过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对项目的风险度既要进行定性分析,又要进行定量分析,将项目定价与风险度进行挂钩;第三,要运用大数据进行全流程风险控制,侧重于项目运行期间的管理,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适时采取风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第四,要运用智能化手段,大力发展智能投顾,智能信托,提高投资人服务水平,以低成本、低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

4.拓展信托服务盲区

金融科技的运用使信托业不可能的业务成为可能,如近年来,信托业涉足消费金融就是以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前提的。对于信托业而言,还是应当围绕本源业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扩大服务面,深耕信托优势产品。比如目前信托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司所在地的大中型城市,而对于广大的三四线及农村几乎无信托服务,从服务群体上来分析,主要服务于白领、高净值客户,而对大量的中低层收入者并没有涉足。因此,可以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普惠信托,将信托业的服务面外延进行扩大,将信托业的客群向中小长尾客户延伸,这些服务的盲区,依赖金融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实现产品标准化、批量化、流程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收益与回报。

5.着力发展新型信托业务

信托业既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又是一个不拒绝新内容、新业态的服务业。目前金融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日趋明显,因此,信托业要瞄准行业发展动向,特别是金融新业务的发展,按照行业分工,深耕相应的信托业务。比如近年来的服务信托、绿色信托、供应链信托、养老信托、员工持股信托就是更多地运用了金融科技手段发展的新型信托业务。做大有潜力的小品种,信托业要加强产品的创新能力,要通过技术的运用,将有潜力的业务品种做大。

四、结语

信托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行业单位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在金融领域还是位居前茅,行业生存幸福指数较高。可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特别是金融科技正深度改变着金融生态,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到来,信托业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克服利益上近视眼,积极构建“金融科技+信托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在社会行业分工中,错位经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目标,深耕信托业本源业务,做大做强做优本源业务,创新发展新型信托业务,持续增强信托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保持与行业同步的技术含量,促进信托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信托业本源信托
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的优化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简析以财产权信托名义开展的资金信托业务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保函回归本源
中国信托业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信托业协会:应逐步解除刚兑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