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治粤时期广东宪兵的发展演变

2019-12-16 10:25牛司勇
岭南文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李济深宪兵民国

牛司勇

陈济棠治粤八年,对广东省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陈挟兵自重,称雄于地方,抵制中央,对国家统一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学术界关于陈济棠研究的专门著作已有数部,[1]针对陈治粤期间某一方面作为的研究成果更是丰硕。[2]但是,陈济棠主粤期间,曾建立一支特殊部队——广东宪兵,对此,学界鲜有关注。对陈治粤期间广东宪兵的发展演变,是研究陈济棠这一历史人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拓展对民国广东地方史与民国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孕育于北伐后中央与地方的激烈角力之时

北伐完成后,在地方形成军人盘踞之势。冯玉祥的西北军、晋系阎锡山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三大军事集团势力也发展壮大起来。为了削弱地方实力派,民国17年(1928)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开始 “编遣裁兵”运动,激化了中央与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矛盾。次年2月,中央与地方的武装冲突首先在关系紧张、矛盾深厚的蒋、桂之间爆发。此时,蒋介石急于拆散李济深和桂系之间的联系,蒋以政府早已任命李济深为总参谋长为由,2月25日电促其回京就职,政治会议也要求李济深返京会同何应钦等人彻査湖南事件。同日蒋介石致电吴稚晖,请其再邀李入京。[3]李济深作为调停人于3月13日到京后,公开与蒋介石唱反调,表示“但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和平解决”。[4]21日,李济深又在中央政治会议上,反对蒋介石下达讨伐令。当晚11时,蒋介石将李济深逮捕,囚禁于汤山。[5]

李济深被囚之前,曾向第八路总指挥部参谋长邓世增交代:“如我有不测,则粤省政治有真如(陈铭枢)、军事由伯南(陈济棠)负责”。[6]李济深被囚后,一直备受李济深信任的两陈(陈铭枢、陈济棠),先前早已受到蒋介石的极力拉拢。民国18年(1929)2月,蒋介石致信陈铭枢等,“有以政治付真如,以军事付伯南,以财政付祝万,各语”。[7]许诺推倒李济深后,由陈铭枢、陈济棠、冯祝万等三人共同接管广东。[8]陈济棠被蒋介石任命为广东区编遣特派员,主管广东军事,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主管广东政治。自后,陈济棠在粤主军的局面形成。

陈济棠就任广东区编遣特派员后,为了巩固对广东的统治,积极地进行内部整顿和扩军建设。民国18年(1929)4月,封闭了李济深的第8路军总指挥部,设立广东区编遣特派员公署,作为广东军事最高临时权力机关。[9]第八路总指挥部自结束后,所有隶属该部的各部队,均归广东编遣特派员管理。[10]陈济棠改编李济深时期第八路总指挥部宪兵队,开始着手准备建立由自己掌控的广东宪兵。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宪兵隶属于军政部,受军政部长管辖。关于宪兵职务的执行,凡属于军事警察者,受军政部长、海军部长指挥;属于行政警察者,受内政部长指挥。属于司法警察者,受司法行政部长指挥。[11]由南京国民政府派遣中央宪兵部队驻扎地方,代表中央负责纠察当地军队的军纪、风纪。而陈济棠主粤时期建立的广东宪兵,隶属于陈济棠并服从其领导,则是对粤省独立于南京中央政府的侧面反映。

二、建立于陈济棠初掌粤省政权之时

在李济深时期,广东宪兵称之为“第八路总指挥部宪兵队”,共有九队以及组建的宪兵教导队,由总指挥部副官处长李青管辖。分队长分别由吕定国、高肇发、林仕伟、陈海超、王锵良、柯衡、谭道源等担任。[12]此时宪兵队额虽有九队,而第五队尚未成立,其他宪兵队也存在缺额、训练不足等现象。

民国18年(1929)3月李济深被囚之后,陈济棠被任命为广东编遣特派。4月9日,陈济棠委任其亲信第一师副官处长林时清为宪兵司令。11日林时清在永胜寺宪兵教导队就职广东宪兵司令。[13]15日陈济棠改定各队番号:“从前宪兵均冠以第八路字样,现在已不适用,应自文到之日起,即改为广东宪兵第□队名称,至各队番号次序,仍照旧排列。”[14]自此,李济深时期建立的第八路总部宪兵队正式改名为广东宪兵队,林时清担任广东宪兵司令。

三、首次扩充于粤桂军事冲突之际

陈济棠治粤时期,粤省与外界存在着较深的芥蒂和错综复杂的联系。广东宪兵发轫于陈济棠初掌广东之时,迅速扩充完善于粤省与外部关系恶化、爆发武装冲突之际。

粤桂之间既合作又敌对。陈济棠治粤初期双方迫于形势,出现对峙局面,爆发了两次粤桂战争。旧中国军队是倾向于用紧密的私人关系来维系的,[15]陈济棠、李宗仁等新桂系分别作为粤省、桂省非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地方实力派,一直是中央觊觎统一和消灭的对象。粤桂之间唇亡齿寒,两者之间以和平为主。民国18年(1929)爆发粤桂战争,实则是粤桂之间因不信任而导致的无奈之举。桂系害怕陈济棠归附于蒋,宁粤合作;一方面李、白所部垂涎广东的富庶,认为取得广东才能与蒋介石对抗,[16]故而侵粤。陈济棠初掌广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粤省地盘不受桂系侵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赢得蒋介石的信任,站稳脚跟。[17]蒋桂战争初期,陈济棠仍抱定与广西和平相处的态度,极力“主张和平”,坚持不打第一枪,对桂军采取守势。[18]战争结束之后,粤桂关系进入和平时期。两者都拥有坚定的反蒋立场,并在反蒋运动中积极充当地方实力派的代表。

民国18年(1929)先后爆发两次粤桂战争,广东宪兵队在此期间得到快速扩充。林时清以“原宪兵队人数有限,不足以担负起维持后方秩序稳定的任务为由,广东宪兵队扩充了第五队和机关枪队。委定黎寅唐为第五队队长,陈任之为宪兵机关枪队队长。”[19]11月,林时清以“所属宪兵队虽已编成九队,分发各处服务,未尚觉不敷分配,故特呈请陈总指挥增编两队,特将其依次编成第十第十一两队。”[20]

民国18年(1929)粤桂之间的两次军事较量,实则是新桂系地方实力派与南京中央政府力量失衡,最终爆发中央与桂省武力对抗下的地方冲突。北伐之后,形成地方军阀割据之势,尤其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脱颖而出。新桂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占据广大的地盘(从广西、两湖一直延伸到华北)。地方实力的增强,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威望,对蒋介石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此时南京中央政府尚缺乏绝对的实力同时发动对粤桂两省的战事。陈济棠初掌广东,地位尚未巩固,需要中央支持,蒋、陈出于自身考量,只得联合对抗新桂系。新桂系则企图联陈抗蒋无果,却又觊觎粤省富庶的财源,最终爆发粤桂战争。在此期间,广东宪兵得到了首次集中的扩充。

四、中央与粤省武装对峙下的发展

陈被蒋任命为广东编遣特派员,实质是多方之间妥协、博弈的结果。李济深被囚之时,陈铭枢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蒋陈(铭枢)关系紧密,但陈始终不是蒋介石忠诚的亲信,蒋介石恐陈难于驾驭,故而不敢授予兼摄军权。因此,蒋便决定仍以陈铭枢掌握广东政权,而以陈济棠掌握军权,使之相互牵制,以便从中操纵。[21]陈济棠在最初入主广东时,曾得到胡汉民、古应芬的支持和提携,陈济棠以胡、古两人作为自己在中央的主要政治靠山,胡、古则以陈济棠及广东作为自己的地方支持者和退路。[22]旧中国军队派系纷争堪称是国民党的一大颇具特色的政治文化,[23]同样,陈济棠作为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之间更是貌合神离,又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粤地位的巩固,必然成为蒋介石消灭的对象。

陈济棠与蒋介石之间,一直存在着且不可调和的矛盾。不仅是陈作为地方实力派阻碍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更是因为陈济棠与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元老派”、孙科为首的“太子派”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元老派”“太子派”对蒋介石的独裁形成了莫大的制约。“元老派”“太子派”属没有军队、地盘的政治性派系,而陈济棠则是以军队、地盘为凭借的地方实力派。[24]陈把胡、古当作其政治上的保护伞,在政治上唯胡、古意志是从。而胡、古凭借自身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威望以及陈济棠的军事支持,成为其跻身中央的政治和实力资本。

宁粤之间脆弱的关系最终没有维持太久。民国20年(1931)2月“胡汉民事件” 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粤宁之间脆弱的关系。其他与蒋介石有隙的国民政府要员也纷纷参与进来。蒋、陈矛盾的激化,“胡汉民事件”的发生,5月3日“如蒋中正不亟引退,仍欲负固以暴力维持其地位,则济棠……为党国争存亡,为天下留正气,正宜所在,义无反顾”。[25]陈济棠发表弹劾声明,明确提出反蒋,陈济棠借助胡汉民、孙科等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内的声望、法理上的依据,成立了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简称西南两机关),与南京国民政府武力相向。此事件是国民政府派系内部的又一次权力争夺。在此背景下,广东宪兵部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国20年(1931)8月,林时清以军事时期宪兵任务繁多为借口,派员分往南路各属招募新兵,从事训练,成立三队宪兵,编为第十二、十三、十四队。[26]

民国18年(1929)4月,自陈济棠担任广东区编遣特派员之后,将李济深在粤设立的第八路总指挥部宪兵队改为广东宪兵队;将先前人员、训练不足的宪兵队在短时间内扩充至十五队,成立机关枪队和特务队。[27]更为关键的是宪兵队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28]

广东宪兵的建立,虽只是新生地方实力派进行军事扩充的一方面,其背后实质是地方军人盘踞做大之势的体现。地方形成军人盘踞,国民政府实力的不足,导致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进一步疏远,地方脱离中央统治的离心力加强。

五、粤省地方归属中央后的改编

民国25年(1936)5月,胡汉民逝世,随着国民党内部聚粤反蒋人士的离开,先前陈济棠在粤成立的西南两机关在法理上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西南与南京长期的积怨,最终在当年6月1日爆发,即“两广事变”的发生。6月2日,蒋即已决定“调重兵于粤边,以震慑之矣”。[29]在当时日本扩大侵华之际,陈内部将领以及社会各阶层对陈济棠发动内战的反对,最终导致陈济棠离粤赴港。

“两广事变”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派中央宪兵第六团和宪兵教导团一部分赴粤,中央宪兵抵省,暂驻扎于东山。[30]代表中央对地方进行监督,结束了广东自民国18年(1929)独立的状态,正式归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随后,中央对陈济棠时期建立的军政机构进行改革。自北伐以后,蒋介石逐渐集国民党军、政、党大权于一身,南京国民政府实力增强,地方实力派势力削弱。中央与地方矛盾的解决方式,已由先前的武装冲突转变为温和的政治性改革。

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前期主要是针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民国23年(1934)3月,蒋介石提出,“民众苟且萎靡的精神……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倡礼义廉耻,欲建立人民现代之生活,造成一个新社会”。[31]但到了后期,“新生活运动”则强调社会军事化。民国25年2月,蒋介石提出“推行新生活运动概括的说,就是‘军事化’”。[32]蒋在讲解《新生活运动之要义》时明白指出:“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可以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所谓军事化,就是要义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也是必须如此,才合乎为礼义廉耻,适于现代生存,配做一个现代的国民!”[33]

新生活运动章则明确规定:“各省市如有发起新生活运动者,为推进工作便利起见,得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与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切实联络,并受其指导。各省市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应冠以所在省市之名称。”[34]当时广东相对独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难以在广东开展。自粤省归属中央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即在广东推行“新生活运动”。“成立广东宪兵区司令部新生活劳动服务团,隶属于广州市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关于本市新运之推行,悉受其指导与调遣。”[35]之后,广东宪兵改称为广东区宪兵。陈济棠时期建立的党政机关,悉服从中央的领导,即接受南京“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的领导。

从根本上说,广东宪兵的产生是列强造成近代中国国家分裂、地方割据(即军阀割据,军人治国)状态下后遗症的延续。在当时外患日亟,地方武装割据,地方与中央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下,受损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民国25年(1936)6月后广东归属中央统治,也就使得南京国民政府真正统治的辖区延伸到了华南地区。地方归属中央统治,在当时日本加剧侵华的背景下,有利于凝聚全民族力量,支援中华民族的抗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注释:

[1]关于陈济棠研究的专著主要有:(美)余炎光、陈福霖:《南粤割据——从龙济光到陈济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凌力坤、凌匡东:《陈济棠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钟卓安:《陈济棠》[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肖自力:《陈济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等。

[2]关于陈济棠某一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闻少华、孙彩霞:《“非常会议”中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6期;夏潮:《试论“两广事变”》[J],《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3期;邓正兵:《陈济棠与两广事变的发动—兼论两广事变的性质》[J],《学术研究》2002年第8期;连浩鋈:《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36年)广州地区的工业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1期;罗敏:《“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J],《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5期;肖自力:《十九路军从拥蒋到反蒋》[J],《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罗敏:《蒋介石与两广六一事变》[J],《历史研究》2011年第1期;张金超:《陈济棠、陈策与1932年粤海风潮》[J],《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等。

[3]沈成飞:《吴稚晖在李济深被囚汤山案中的角色》[J]。《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第150页。

[4][1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大事记》[M]。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北京:中华书局,第51、75页,1985。

[5][8][22]肖自力:《陈济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0、58、94页。

[6]黄旭初:《广西与中央廿余年来悲欢离合议述——北伐完成后的第一幕悲剧》[J]。《香港春秋(117)》;王禹廷:《桂系异动自取败亡》,《台北传记文学》45(1)。

[7]梁漱溟:《追记广州往事》[M]。载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六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第510页,1993。

[9]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军事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59页,1999。

[10][13]《林时清定今日就宪兵司令职》[N]。《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4月11日,第3版。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军事(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第277页,1991。

[12]曾颖:《广东宪兵起源及其活动情况》[M]。广东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六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25页,2008。

[14]《明令裁撤卫戍部,宪兵司令部迁入卫戍部办公,改定各队番号》[N]。《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4月15日,第4版。

[15](美)易劳逸著,陈谦平等译:《流产的革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05页,1989。

[16]李洁之:《陈济棠主粤始末》。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天岁月》(陈济棠主粤时期闻实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6页,1987。

[17]邓正兵:《两广地方实力派关系述论(1927-1936)》[J]。《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100页。

[19]《大军出发后维持本市治安严密,派宪兵屯驻本市郊外,即日成力宪兵第五队》[N]。《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5月9日,第5版。

[20]《增编宪兵》[N]。《广州民国日报》,1930年11月10日,第1版。

[21]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精编 上编》第1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4页,2008。

[23][24]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第213、215页,2003。

[25]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粤系军事史大事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63页,1986。

[26]《增设宪兵三队,已招募成立》[N]。《广州民国日报》,1931年8月3日,第4版。

[27]广东宪兵司令部政治办公厅:《宪兵周刊汇集》[M]。广东宪兵政治办公厅编印,1930。

[28]广东陆军速成学堂编:《广东宪兵暂行服务条例》[M]。年份不详。

[29]蒋介石档案(大溪档案),1936年6月2日,“事略稿本”。转引自肖自力:《陈济棠》,广东人民出版社,第439页,2002。

[30]《中央宪兵抵省》[N]。《广州民国日报》,1936年8月8日,第4版。

[31]蒋介石:《新生活运动》[M]。南京中正书局刊,第87-102页,1934。

[32]蒋介石:《新生活运动演讲集》[M]。南京中正书局刊,第438页,年份不详。

[33]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M]。见蒋介石《全集》第一册,第811页。

[34]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章则(上)》[M]。南京中正书局刊,第1页,1935。

[35]广东宪兵区司令部劳动服务团:《广东宪兵区司令部劳动服务团组织简章》[M]。年份不详。

猜你喜欢
李济深宪兵民国
国民党特务机关对李济深在港活动的秘密监视
为促成联众抗日疾呼
——李济深《致胡鄂公信札》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兵王要飞第五话宪兵之争(连载)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李济深的军务后勤
西班牙宪兵用佩枪换毒品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