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歌谣的类别以及文化内涵*

2019-12-16 15:55韦舒元李文波
黄河之声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古歌苗族

韦舒元 李文波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融水苗族是苗族的一支,主要居住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内,融水县则位于广西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融水苗族歌谣大多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创作主题,本文将其进行整理分类为叙事歌、爱情歌、礼俗歌、劳动歌。苗族歌谣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苗族的来源及迁徙,社会组成以及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演变。

一、叙事歌

叙事歌也称为苗族古歌或者苗族大歌,主要以叙事为其主,内容涉及广泛,时间跨越长,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其中口口相传、脍炙人口的有《迁徙歌》、《龙牙颗颗订满天》、《开天辟地歌》等。

《迁徙歌》记录了苗族的迁徙过程:

“从前又从前,古老那时候,妈住在哪里?爸住在哪里?妈住黄河边,爸住黄河边。不知为那样,不知为那样,妈讲不好住,爸讲不好住。……妈过黄河来,爸过黄河来,妈沿大岭来,爸沿大岭来。妈见整海好,爸见整海好。……”

从中可了解到当地苗民对于本民族溯源有着强烈的情结,也体现了当地苗民对于歌词中所说“妈住黄河边,爸住黄河边”的“族源观”认同和肯定。

对于天体的运行,万物的存在和演变,古代苗民也做出了种种臆测,有许多神话歌谣传承了下来。如一组叙事歌名为《开天辟地歌》。包括《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四首。歌中唱道:

“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天刚刚生来,天是白色泥;地刚刚生来,地是黑色泥:天刚刚生来,像个大撮箕;地刚刚生来,像张大晒席?”

歌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天地万物的产生问题。开天辟地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白天没太阳,夜里没月亮;天是灰蒙蒙,地是黑漆漆;牯牛不打架,姑娘不出嫁;田水不温暖,庄稼不生长。……包公和雄公,且公和当公,他们好心肠,想出好主张,来铸金太阳,太阳照四方;来铸银月亮,月亮照四方。……”

《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三首古歌,展示了宝公、雄公、且公和当公四位神人的丰功伟绩,他们运金运银,打造金柱银柱,支撑天地,又铸造日月。四位祖先请来神女月黛、月优帮忙,他们一鼓作气,造了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挂在了天上,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日月十二双,昼夜不停跑,晒得田水啊,好比开水冒;晒得石头啊,软得像粘膏;晒得坡上啊,草木齐枯焦。”

最后,是神射手桑扎射下了十一个太阳、十一个月亮,人们这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组古歌,生动描绘了在苗民心中宇宙形成、神人开天辟地、征服自然的历史,不难看出苗民对于天地的形成,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古歌中的神人宝工、雄公、且公和当公,为苗民的祖先。在苗族神话中,是一个神人共治的时代,苗王与各神人共治天下,而神与人难于区分,在苗民心目中,宝公、雄公、且公和当公是神也是人。这组古歌,是对苗族先民战胜自然的礼赞,同时也为我们了解苗族先民时代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材料。

二、爱情歌

爱情歌用以男女之间抒发心中爱慕之情,同时也蕴含着苗族的婚恋文化。苗族男女交流感情的特殊方式是“走妹”,在坡会或者其它场合,小伙子看上了某一位姑娘,便会千方百计打听那位姑娘的住所。到了晚上,小伙子邀上朋友聚集到姑娘家木楼前,弹琴吹笛唱歌。姑娘听到歌声,便和家中长辈、兄妹出门迎接。随后,主客一同围坐在火塘边,聊天、唱歌。待到深夜,留下有情男女继续对歌聊天,这时小伙子抓紧机会倾述爱意,两人一直谈唱到鸡叫日白。临走时,小伙子会故意遗落一件礼物留在姑娘家,这是等待回音的信号。姑娘如不中意,次日会把礼物送回,如果中意,就会收下礼物。在“走妹”过程中,主要唱的就是情歌。

融水苗族情歌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情歌对唱是融水当地重要的文娱形式,也是当地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情歌为《哈梅》、《友荣配衣》。

《哈梅》描述一对苗族男女青年的婚姻故事,女主角哈梅不愿意尊崇舅爷让自己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最后被逼得悬梁自尽告别了人间。歌中唱到:

“最美哈梅妹,貌美似太阳;身材如仙女,哈巴天下人。哈咪天上人,哈出生凡间;那时哈梅小,跟妈填上去。”

开头简明描述了哈梅是一个地上人,她聪明伶俐,美若天仙。因为母亲是一个天上人,所以哈梅就随着母亲去了天上。在天上去探望舅爷佬时,有了新的故事:

“去走舅爷佬,舅爷见了很高兴;舅公问话说,小孩长好靓。等她长大了,留配我各仔;舅公他各仔,也未长成人。……”

舅爷觉得哈梅非常漂亮,想将自己的各仔(苗语叫做各的后生)和哈梅结成一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哈梅有了自己的心上人,不愿意嫁给天上老表。舅爷横直不肯,便发下狠话:

“你撑完铁拐棍,你才得嫁别人;撑损不完铁棍,不能嫁别人。数完这桶米,你才得嫁别人;数不完这桶米,你转回舅爷家。”

但是哈梅数了一年,还是无法完成舅爷的无理要求,最后被逼得悬梁自尽,歌词是这样唱到的:

“哈数了一年,不去一尺深;撑铁棍一年,磨不去一寸。哈一下变老,哈梅没办法;他找来棍子,吊颈上树丫。……哈死变什么?哈死变枫叶;立死变什么?立死变艾叶,抽烟艾接火,人们念我俩。”

虽然哈梅最后悬梁自尽告别了人生,死后化成了枫叶,人们永远记住了她。这首古歌不仅反映了哈梅坚贞不渝的爱情,更是反映出哈梅勇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和宁死不屈的刚烈性格。

《友荣配衣》这首古歌反映的是两千多年前三个苗族男女青年,即“友荣配衣”、“兑工”、“兑告”的“三角”恋爱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开头先对主人公友荣配衣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古老的时候,最美是有容;是荣衣最美,白嫩似棉花,闪亮似白银。友容何地生?友荣生抗良;整些寨里边,生在败奶屯。”

家中的女人牝鸡司晨,总是喜欢爬到他的头上来做窠拉屎,乐此不疲。人要是一倒霉,喝口凉水就塞牙,出门会碰到什么鸟屎落到头顶上,一路上乌鸦爱不停地朝你叫。风影弄不懂红琴脸上的表情,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笑,诡谲而神秘,佛陀拈花微笑,他尚且略懂一二,她脸上的笑他实在弄不明白,而有时候她又会阴霾密布,比当下那种雾霾天气还要厉害,弄不好会突然炸出个惊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现在总算浅层次地理解了一些师父话中的意思,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老虎是要吃人的。

然后,在一次坡会中友荣遇到另一个主人公兑告。兑告家庭富裕,但他却是一个相貌丑陋,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歌是这样唱到的:

“告是富家崽,相貌长丑陋;脸颊凹进去,额头凸出来。像个小撮箕,像个破鸟笼;头也不梳洗,汗臭很难闻。”

在兑告多次追求友荣被拒绝之后,友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另外一个主人公兑工,兑工家庭贫穷,但他是一个英俊帅气,勤劳朴实的人。而且十分孝顺,歌是这样唱到的:

“工是穷家崽,生得很帅气,面貌白又亮。……茅草盖屋顶,从外望见里;鸡鸭无一只,无只鸡叮米。热天工干啥,热天与富豪,放木排下河;换米莱养妈,不给妈饿死。冬天工干啥,他下路底边;劈柴萖给妈,给妈佬取暖。”

正因为兑工的性格让友荣对他念念不忘,在冲破种种困难之后,两人终成眷属。

《友荣配衣》中友荣配衣面对兑告、兑工两人的同时追逐中,在富与贫,美与丑,勤与懒的天坪上。她选择了后者,与贫穷的兑工结为终生伴侣。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勤谨持家,用勤劳的双手开田造地,开荒种棉,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不仅反映了友荣配衣的爱情观,更突出苗族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的农耕精神。

三、礼俗歌

礼俗歌是苗族各类礼俗活动中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类型,它的形成得益于融水苗族民俗文化的长期保留。礼俗歌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礼俗歌还记录民间法律条文、转播古规古理的内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礼俗歌为《依直》、《五罗无六》。

依直在苗语中有“立岩”的意思。立岩是融水苗族历史上重要的无文法规,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集体讨论对某方面问题的处理办法,统一意见后将一块长形岩石立如土中,这块岩石就代表定下的法律法规,人人自觉遵守。立下的岩石不刻文字,也没有符号,岩石一经立下立即产生法律效应。立岩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抵御外敌的“同心岩”,有团结兄弟民族的“兄弟岩”,有主张婚姻自由的“男女岩”等等。每次立岩都会决定一些相关的规约,违反者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在苗族历史上,立岩定法对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直》便是一首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古歌,开头说明立岩习俗的来源及立法的原因:

“要述竖岩歌,从前党羊岩;天上岩稳定,稳固在天上。不知是何人,坡上去敲鼓;迎乡天上王,他家有牛马。……都上天上去,去断洪灾案;天下免洪灾,天下免灾难。”

接着说立岩的内容及作用:

“有个海边岩,竖在整海寨;瓜西是寨王,来竖海寨岩。整海寨安定,瓜西定理论;教寨老小人,不准人淫乱。汉苗不分裂,不偷抢鸡鹅;不能抢牛马,整海寨稳定。”

立岩法中规定不准人淫乱,不准偷东西,这有利于整海寨的稳定,其中的汉苗不分裂还有利于民族团结。还有一个竖岩也非常出名:汪傲竖岩,歌中是这样描述的:

“八万上整各,北方招九万;八万下各整,来汪傲竖岩。古顶杀只鹅,叫做整各岩;哲理定何条,娃陈罗立王。大官来度理,不准伯伦姨;不准姨伦叔。……鬼师不准骗,卜见鬼吃鹅;莫骗鬼吃牛,莫偷鸡偷鹅。不准挖禾仓,都是整各定;汪傲岩定理,千万年稳固。”

汪傲岩的竖立,规定不能伯伦姨、不准姨伦叔,体现了苗族人民非常重视男女平等的观念。鬼师不能骗人,不可以偷鸡偷鹅,不准乱挖禾仓这些条理条规的制定使得整各千万年稳固。

《依直》以歌的形式,唱出依直的条理条规,教育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行为道理和家庭伦理道德。

五罗无六在苗语中有“男婚女嫁”的意思,《五罗无六》是一首反映古时候男女婚嫁之事的古歌。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只能靠依直(前文中立岩的意思)来定理行事,规定凡同村同姓男女青年不能结婚,只能与外村远村联姻,谁违反了规定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很古的时候,那时党祖岩;松开岩稳定,同姓不准婚。不能嫁本寨,婚配择远方;何为去嫁娶,果恋去出走。”

因为婚事得走九天路,途中艰难重重,去了不知何时回,来了不知何时返。再加上路途遥远,财理饭留久坚硬像石块,包里酸肉硬似蛇干,祭祀祖先不领情,吃了父母不高兴,小孩更是不爱吃。歌是这样描述的:

“结婚九天路,用时间很长;去了不知返,来了不知去。饭硬如石块,肉干如烤蛇;祖神不认领,父母不想吃,小孩不想吃。”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苗民认为该条理不合理,但是却不敢提出废除旧婚岩的意见。后来柳能配卖(苗语即柳能的一对青年男女)和果败配幕(苗语即果败的另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参加依直仪式中,提出建议废除旧婚岩。各寨王认为他们说得有理,积极响应了他们,帮他们定理,确立新婚岩的条理。

“配卖在柳能,配幕在果败;同去竖岩坡,去换婚姻岩,换旧立新岩。……毛竹作肉串,分成九串肉;十串肉整整,有串上古败,沙丢来度理。有串给安太,五立来度理。……串下六百河,当冬来度理。他们是寨王,这帮定度理。”

各寨王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废除了许多旧条理,确立了许多新条理。并将首婚岩埋至古败;中婚岩埋在整各;尾婚岩埋在柳南。从此,旧姻岩失效,实施新婚岩。歌中是这样描述的:

“女的坐家等,男的来走玩,不结亲远地;远的怕碰虎,老虎咬生人,因此结本寨。……首婚埋古败,敌东哪里来;中婚埋整各,到王乌仅略。尾婚埋柳南,丁些来结尾;叙到这里止,不知对与否。”

新婚岩的实施打破了旧婚岩中规定凡同村同姓男女青年不能结婚的规定。允许同娃同姓结婚,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虽然不知这个制度对错与否,但是对于我们研究苗族婚姻习俗以及婚嫁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劳动歌

劳动歌是苗人在农事活动中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演唱的民歌。

劳动歌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内容上配合劳动过程,歌词中会有较多协调节奏的呼喊声,如“呼啦嘿”、“嘿扎拉”、“呼哇哇”等;有些歌的歌词不是直接涉及到劳动内容,而会用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调节大家的情绪,造成一种活跃的气氛,使大家在繁忙、单调的劳动中不感到乏味。而在唱法上,劳动歌的曲调大多有明显的节奏,在干重力活或者在劳动中遇到需要集体协助时音调高亢,近于呐喊。苗族历来喜用歌谣来传授生产技术、协调劳动节奏和提高生产效率。

久而久之,他们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就逐渐形成种田歌、拉木歌等一系列的劳动歌曲。而比较既有代表性的为《拉山号子》,是在众人拉大衫木过坳时唱的:

“嘿,动起来呀!嘿扎拉!呵吙!嘿扎拉!木头大!嘿扎拉!大家扛!嘿扎拉!肩并肩!嘿扎拉!齐步上呀!嘿扎拉!用力拉呀!嘿扎拉!过沟坎!嘿扎拉!”

从这首《拉山号子》中不难看出,当在“木头大”、“大家扛”、“用力拉呀”等重力活或者需要集体协助的劳动时,都会采用近于呐喊的歌词“嘿扎拉”。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

苗族歌谣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苗族歌谣文化对于我们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古歌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对苗族服饰面料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的美学探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受尔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