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9-12-16 08:10冯有香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5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资产单位

冯有香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可以使事业单位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资产的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存在內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重购置轻管理、会计核算信息不实的问题,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文章在分析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能为完善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事业单位有效运转的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论数量还是价值都较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如何发挥投资价值,让固定资产更好的服务于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当前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问题。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要求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占有大量资金,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使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在更大程度上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出租出借以及后期的报废处置制定严格的制度并执行,将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合理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在编制资金预算时,固定资产占有很大比例。管理好固定资产,可以让预算编制人员了解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导致部分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日常管理。很多地市的相关部门虽相继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很多单位缺乏健全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定的制度不可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二)会计核算信息不实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部分事业单位往往会出现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受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限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往往不计提折旧,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较大差异,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隐瞒清理收入,固定资产处置费用设为账外资金,不入账;在建工程未设明细账,导致工程完工后不能按实际支出转入固定资产;未对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实物的盘盈、盘亏不进行账务处理;捐赠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到报废期的资产未及时报废,有的固定资产已到了报废期,但未向有关部门申请报废,致使报废资产长期挂在账上,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有的财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差,在登记固定资产账时有意漏记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松散

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效能,但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工作缺乏主动性,日常管理松散。有些单位只有财务部门登记的总账和明细账,没有实物资产账或台账;购置和领用未办理登记,造成个别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间断、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问题难以被发现,使固定资产管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固定资产的处置不严格按规定程序,未到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擅自变卖、转让。

(四)资产配置不科学

虽然各地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但很多单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准配置资产的情况。由于未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有一些虽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功能落后的资产也未调剂使用,造成资产闲置,同时,由于各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在资产需求和闲置之间无法进行合理调配,导致单位资产的使用成本加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五)监督管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薄弱,致使固定资产流失。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缺少对关键环节,特别是处置环节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乏力,在资产购置环节虽然也有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管,但由于资产的监管部门对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具体用途缺乏了解,导致出现监管无效的情况。各级事业单位虽然每年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产权登记,但由于有些单位没有按照资产的准确信息进行填报,存在系统数据与实物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而监管部门又缺少实地检查,使该项工作流于形式,而监管不到位又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因素。

(六)固定资产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考核评价体系,造成出现固定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流失等管理问题。考评体系的缺乏,减少了对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的约束,使他们不能积极履行岗位职责。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以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现状和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配置、购置、使用及处置做出明确的规定。单位内部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明确责任人及职责。

(二)规范会计核算信息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自2019年1月1日实施,按照新制度编制财务报告的要求,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净值更能真实的反映其实际价值,会计信息更加准确。

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进行验收,财务部门应根据验收后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之后,将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及处置按规定程序上报,待审核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处置取得的收入,属于非税收入的,要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三)重视并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实物资产账,做好实物资产的保管;购置固定资产时,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办理入库、建卡手续;领用和使用人员调离时做好登记办好交接手续;按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梳理,对达到使用年限确实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按照固定資产管理制度要求,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清查盘点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现状。对毁损或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程序上报后,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将闲置的资产整合利用,以发挥其最大使用效能。

同时, 资产管理人员应当提高管理意识,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要纳入日常费用核算,杜绝报废资产长期挂账、资产重复购置等现象的发生。

(四)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各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当地财政部门出台的办公用房、通用资产、公务用车等资产配置标准,进行合理配置,严禁超标配置资产。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将单位长期闲置的资产在部门之间调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可以借鉴办公用房的管理经验,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发布平台,协助供需双方根据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调配和使用,减少资产的重复购置,提高使用效率。

(五)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事业单位应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梳理工作流程,排查风险点。加强关键环节特别是出租、出借、报废、转让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财政、审计部门应定期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切实加强对资产的完整性及保值增值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将责任落实到人,防止资产的流失。

(六)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固定资产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效率,还可以根据考评结果设立奖惩机制,有利于促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考评体系及时了解各单位资产的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开展业务、促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各事业单位应当创新管理模式,改进原有的、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完整,以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

[2]陈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07).

[3]曹劲.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务学习,2018(22).

【作者单位: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沂蒙革命纪念馆)】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资产单位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