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思维特点出发,走向开放性识字的智慧学习

2019-12-16 08:10吕莉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智慧学习

吕莉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切准学生识字心理,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识字记忆方法,让学生走向开放性识字的智慧学习。创设生活识字情境、引入游戏识字活动、启用媒体识字手段、运用歌谣识字等形式,能够增长儿童的语言智慧、行为智慧、视觉智慧、音乐智慧。语文教师要利用多元智慧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充满情趣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开放识字;儿童思维;智慧学习

识字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学生的识字学习也有规律可循,教师应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创设生活识字场景,引入游戏识字活动,采用媒体识字手段,运用识字歌谣方式,以成功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行为智慧、视觉体验、音乐感知,为识字教学注入活力。在筛选识字形式时,应充分开展教情和学情调研,利用多元智慧理论指导识字,全面构建学生的识字认知基础。

一、创设生活识字场景,增长儿童语言智慧

小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积累,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教学。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以及一些公共场所,教师在具体接轨性操作时,不妨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适当调研,针对需要识记的汉字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生活认知的切入点。如果有可能,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触动,成功激活学生的语言智慧。

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将需要学习的汉字投放出来,并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学习引导:“袋”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一个“代”,下面是一个“衣”。大家看看自己穿的衣服上,有没有口袋呢?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很快就有了答案。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脑袋”和“口袋”都是用一个“袋”,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袋”?学生开始热议,并不断给出自己的发现:“袋鼠也是用这个‘袋。”“麻袋、布袋、塑料袋等,都用这个‘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然后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找出“欢迎”的“迎”字、“水塘”中的“塘”字、“教学”中的“教”字等生活常用字。学生识字学习进入高潮,课堂气氛和谐热烈。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识字新课,给学生提供更多识字启迪,不仅能够强化识字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增长学生的语言智慧。

二、引入游戏识字活动,增长儿童行为智慧

小学生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这是其天性使然。教师利用游戏开展识字教学时,应对游戏识字形式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以提升游戏的生动性、互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高频互动中完成识字学习任务。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而游戏的特点是互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肢体活动展开识字学习,以成功激活学生的识字思维,增加学生的运动量。除了字谜游戏,其他识字游戏都带有运动性,教师需要将汉字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识字任务。

游戏识字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要对学生的游戏经历和游戏兴趣有更多的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契合性。例如,《拍手歌》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游戏,为了让学生自然记忆相关生字,教师先让学生跟随朗读,当学生逐渐掌握生字读音之后,教师再将需要记忆的生字列在黑板上,并为学生设计一个识字游戏:这里有13个生字,现在做一个游戏,大家先看一分钟,然后默写生字,看谁默写生字最多。学生听说要做游戏,都积极行动起来,经过一番观察和归结,学生记住了绝大多数生字。最后,教师给学生限定记忆时间,让学生都能够顺利记忆所有生字。

教师为学生设计识记生字的游戏活动,带有一定竞赛性质,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低年级学生不仅对游戏情有独钟,而且对比赛也非常敏感,将游戏和比赛融合在一起,对学生形成的心理冲击会更为强烈,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好。

三、采用媒体识字手段,增长儿童感官智慧

低年级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媒体手段进行识字调动,让学生利用识字卡片、识字绘本、识字动画等手段识记生字,其记忆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选择,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识字学习提供了更多信息手段,如果可能,教师不妨给学生推荐一些识字软件,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利用课余时间识字,其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将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识字教学之中,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教学引导,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颖独特的感官冲击。如《黄山奇石》一课,在教学之初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山的一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这些图片进行觀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对其语意进行解读。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教师可以布置识字学习任务:找出一些硬纸片,自制识字卡片,对本课所有生字进行直观展示,看谁制作的识字卡片更完美。学生对识字卡片都比较熟悉,接到这个学习任务后,都能够快速行动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制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给出具体的解答。经过一番实践操作,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制作卡片的任务,并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识字认知。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识字卡片进行筛选对比,挑选出最优秀的卡片进行重点展示和表扬,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就更加浓厚。

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特别是识字卡片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历练的机会。识字卡片讲究图文并茂,将图画和生字结合在一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知和体验的机会。教师对这些识字卡片进行积极评价,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

四、运用歌谣识字形式,增长儿童音乐智慧

识字方法众多,字谜、童谣、儿歌等,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识字方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了歌谣,教师将歌谣变成识字手段,学生会感觉更亲切。为了提升歌谣识字的效果,教师不妨对学生熟悉的歌谣进行创新改造,将其变成学生接受度更高的识字歌谣。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发动学生开展字谜、识字歌谣的创编活动,学生一定会积极响应。虽然学生学力基础较低,难以创作出更好的识字歌谣和识字谜语,但只要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便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认知和体验。

运用歌谣识字方法,教师不仅要有借鉴的意识,还需要有实践探索的精神,对一些现成的歌谣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编,使其成为识字歌谣,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诵读歌唱。如《场景歌》带有歌谣性质,它涉及的生字有:滩、艘、军舰、稻、园、孔、翠、队、铜、号等。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营造诵读气氛,然后利用童谣形式展开教学发动:我们都会背诵一些歌谣,可以借助你熟悉的歌谣,将我们学习的生字融入进来,然后参与班级展示。学生听说要自己创编识字歌谣,都显得有些为难。这时教师带头为其展示:海滩海滩有贝壳,我与妈妈捉蟹螺,海鸥海鸥咕咕叫,一条帆船便来到……学生听过教师的示范后,都开始创编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对话,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思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歌谣的节奏之中。学生展示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出更多鼓励。虽然学生的歌谣创编品质不高,但学生从具体实践中获得的学习认知却是极为丰富的。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识字歌谣创编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创编能力有限,不会有太精彩的表现,但只要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其学习思维便会经历更多磨砺和锻炼,其学习收获也是多方面的。

小学生直观学习思维比较发达,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识字场景、采用游戏识字、媒体识字、歌谣识字等学习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识字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巧英.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中趣味教学运用探讨[J].语文天地,2017,(06).

[2]陈天荣.藏趣于文,寓教于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索[J].福建教育,2018,(10).

[3]叶小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识字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中的高中英语教育初探
中职智慧学习中智慧引领的机制构建
基于移动传媒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思考与实践
交互式微课教学平台研究与分析
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智慧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
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云班课实现智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