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6 08:10韩冬梅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本剧应用分析小学语文

韩冬梅

[摘要]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语文课本剧的教学任务需要高度重视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本剧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课本剧活动,还需要提升指导教师团体的专业素质,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戏剧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课程指导教师对于课本剧的作用了解不够,实施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一些学生对于课本剧的参与热情偏低。文章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课本剧的重要性展开深入的分析,对于开展课本剧教学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应用分析

随着教育学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背景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开展课本剧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艺术表演水平,建立对语文课程的浓厚兴趣,为小学生语文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思考能力和实践水平,认识到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一、课本剧的深刻内涵

1.对课本剧的内涵进行分析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需要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剧是通过戏剧的方式把课文中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故事情节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把握好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它变为动作和形态呈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更好地呈现。从狭义层面上理解课本剧,主要是把语文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改编成相应的戏剧方式,但是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前对于课本剧的范围已经拓宽了很多,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小品、朗诵和话剧等方式,把课内的教材内容进行延伸,通过自己的理解更好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表演,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2.语文教学中应用课本剧的理论基础分析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主要是从人的智力发展来看,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的划分,对传统的智力研究理论进行突破。在多元智力理论下,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差异,不单单是某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同智力的组合结构特点,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追求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是把发展学生特定方面的智力关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智力水平,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特长,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采用课本剧方式教学,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特殊才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设计和改编,通过在线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各方面智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课本剧应用的实施秩序

1.选择最恰当的文本载体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关注课本剧的教学模式,它完全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对课本剧的类型要有一定的认识,课本剧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对于不同文章的内容也要有具体的要求。根据课内文章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文本载体,选择恰当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文章的突出性和叙事性要求,把具有这些特征的小说和诗词等融入进来。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对文章的主要需求,包括文章故事情节的波折性和起伏性、文章人物角色的安排上、文章故事情节设置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只有满足上述要求,才能够在后续的课本剧改编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在选择课本剧的文章时,不能让学生从课本的内容进行单项选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外的一些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在遵循课文选择的基本原则前提下,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实际情况,分析出学生的普遍爱好和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角色扮演。

2.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剧相关的表演知识

在文章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课本剧的诞生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课本剧的准备和设计,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学习一些与戏剧表演和话剧相关的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本剧的独特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明确學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位置和角色的扮演需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从思想意识和知识方面做好各项准备。

3.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和设计

在课本剧的扮演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展开有针对性的扮演,而不要偏离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课本剧扮演过程中一定要具有教学的指向性,能够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角色和主要情节有深入的了解之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按照原文的实际意思进行改编,学生也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根据课本剧的实际剧情开展人物的适当创新,可以对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大胆的设计,这样一来,能够更加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让整个课本剧的扮演变得更有意思。

4.在排练过程中提高表演效率

课本剧的表演需要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排练,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在日常课本剧的排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掌握好自己扮演角色的特征,能够在舞台上表演时充满自信。对于课本剧的排练,教师要私底下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学生哪方面的创新点运用得恰当要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于课本剧表演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排练过程当中,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课本文章的主题思想,在不远离主题思想下进行表演,能够让学生对剧本中的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5.实施多元化的主体评价方式

对于课本剧的评价工作需要重视起来,学生在多次排练后开展真正的课本剧表演,往往会花费很多的心血,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积极的认可和评价,这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在课本剧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能够在舞台上表现自己,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确保课本剧的表演到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的不合理之处,要婉转地说明,避免学生在表演过程当中出现不自信的现象,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课本剧的表演效果。

三、提高课本剧活动的实效性

在课本剧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合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把课本剧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实施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述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日常学习的文章内容进行改编,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一些优秀的课本剧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观看过程中总结一些方法,为自己后续的课本剧表演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做好任务的分配工作,在日常的排练过程对一些动作和语言的描述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课本剧的表演成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表演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浓厚兴趣,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冯颖.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左永娟. 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3]贾飞雪.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戏剧,2016,(09).

[4]刘晓东. 编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教学源头之水[J]. 华夏教师,2014,(02).

[5]任冬仙.试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J].读写算,2015,(10) .

[6]魏玮.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6) .

[7]郭哲英.小學语文作业既要形式多样,又要丰富 多 彩 [J].作文成功之路,2016,(0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课本剧应用分析小学语文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