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有效途径

2019-12-16 08:10王晓辉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基本能力注意力幼儿

王晓辉

[摘要]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记忆力是注意力的结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力就没有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记忆力是建立在良好的注意力基础上的。对于幼儿来讲,良好的专注力是入学前必备的条件之一,能使幼儿上学后学习专心。不少父母只关心幼儿学龄前学了多少字、画了多少画,而忽视了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幼儿上小学后被发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写作业心不在焉,常常会被贴上不专注的标签。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关键词]幼儿;注意力;学习保障;基本能力

幼儿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2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长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培养专注力应从2岁开始,这也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探索力和沟通力。专注力是自主学习的门户,对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抓得越早越好。

一、注意力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在儿童心理学上,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称为“专心”。注意力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其产生、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幼儿的注意发展特征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处于逐步形成阶段,所以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小。幼儿的注意力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幼儿心理学证明:小班幼儿注意力只能坚持3-5分钟;中班幼儿只能坚持10分钟左右;大班幼儿能坚持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力的时间也会随之加长。

二、注意力对幼儿的影响

注意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认知等能力的发展。

1.注意力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认知、社会性情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就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应,也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天窗,是学习的门户。”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幼儿的心田。因此,注意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幼儿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在注重早期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幼儿的智力,首先必须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注意力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联系

注意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对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都具有定向、组织和调节的作用。注意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因此,对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3.注意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其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注意集中、稳定的幼儿,智力发展较好;注意不集中、不稳定的幼儿,智力发展则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因此,虽然有的幼儿天资并不愚钝,脑子也灵活,但就是因为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稳定,学习成绩落后。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良好的注意品质对人的活动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人注重早期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

1.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的注意受其自身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制约,精神需要的迫切性也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直接兴趣是幼儿无意注意的源泉,幼儿的注意受其兴趣左右。许多实例证明,强烈、好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会唱歌的生日蛋糕、会跳的小青蛙等玩具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为此,家长可以给幼儿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以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把幼儿带到新的环境中去,利用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注意力的培养,让幼儿不自觉产生一种欲望和需求。比如,在讲常识《颜色宝宝变变变》时,教师先讲明要点,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动手将红、黄、蓝颜色分别混合,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并用自己得到的颜色给橘子、树叶等涂色。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神情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对幼儿来说,其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兴趣和情绪的控制,教师应把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2.利用情感语言稳定幼儿的注意力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是稳定幼儿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语言的针对性是要求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语言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教师说话的口吻、语气在大、中、小班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小班教师讲话亲切、缓慢,角色意识强;中班教师说话生动、有趣,游戏情趣浓;大班教师的语言应更富启发、诱导、激励和知识性。

3.把培养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幼儿也是如此。如果幼儿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教师讲授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幼儿都会不由自主的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幼儿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应把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4.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保持有意注意的持久性

幼儿的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不能持久。幼儿的活动不能单独适用无意注意,还要发展有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教师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定的活动要求,以发展其有意注意。

5.在游戏中训练幼儿的注意力

学龄前儿童的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其注意力要在游戲中逐步训练才能形成。首先,教师要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随意中断幼儿的游戏活动。其次,供给幼儿的玩具不要太多,如果一下子供给太多的玩具,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地转移,每次游戏活动只提供给幼儿几件玩具即可,过一段时间再予以调换,使幼儿的兴趣在同一方向保持一段时间,再给予新的刺激让幼儿养成专注的习惯。

6.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幼儿是好动的,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练习注意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这些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无意记忆和动手动脑能力,使幼儿养成勤于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这要比空洞的说教、灌输效果好得多,既提高了注意力,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7.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幼儿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协助教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幼儿在看书、玩玩具或阅读时避免干扰他;二是在幼儿活动时不要催促,预留充分的时间;三是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及反复的机会,并依幼儿的需求,让他们多次反复操作;四是尊重幼儿的自由选择并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幼儿建立成功的经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注力。

总之,注意力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幼儿的游戏、绘画,甚至其他早期学习都需要注意力。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还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理论,再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日臻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薄双.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有效方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基本能力注意力幼儿
让注意力“飞”回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