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策略探讨

2019-12-16 08:17李永兰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语文课堂

李永兰

摘要:本文针对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进行剖析,结合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通过研究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科学设计课程问题、注重汉语思维培养等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引导型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高中是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自我思想境界的重要阶段。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可以根据问题自主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语文课堂中通入引导型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现象呈现→提出疑问→问题讨论→得出结论”的流程[1]。该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想要完成问题解答,需要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使自身能力得到有效开发,进而加快问题解决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是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在进行此类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制造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其他成员长处和自身的不足,使其逐渐适应小组活动模式,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第三,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对被动,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并不透彻。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整体教学结构进行调整,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首先,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主体地位转换成辅助地位[2]。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主导权,教师结合学生问题反饋情况,对现阶段教学进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契合现阶段课程教学所需,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其次,探究原则。在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探究问题,由学生合作进行问题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方向进行适当指引,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解答问题的成就感,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问题引导性原则。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问题,教师在设计课程问题时,需要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进行展开,同时由简到难的进行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完成预期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在构建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时,还需要遵循民主性原则。学生在提出疑问时,教师应保持客观态度对其进行评价,避免学生积极性受挫,丧失学习兴趣。

三、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是生活交流的常用语言[3]。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对现有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将其他教材的同类型内容作为拓展知识点,借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语文教师从网上下载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案例,从中筛选同类型知识点作为拓展问题添加到课堂教学中。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供学生讨论,如“而”作为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含义。该教师在黑板写下若干文言语句,让学生讨论虚词“而”的表示意义,在学生完成讨论后,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该校投入资金采购课外读物,课外读物包括当代杂志、古代优秀作品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读物选择,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奠定基础。另外,该校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内容,使课程知识点可以直观展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通过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资源获取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布置课前预习作业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知识点复杂,受到课时长度的限制,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时,会选择删减或简单带过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方法虽然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系统性较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在构建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简单知识点作为课前作业,借助社交软件将作业下发,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作业,借此增加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完整度。例如,某教师进行《出师表》课程教学前,将文章中比较简单和中等难度的知识点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利用社交工具在晚上六点时下发作业。为了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该校教师会在晚上八点半进行预习结果的抽查。教师随机提问学生,被点名学生有十秒钟发送语音的时间,若学生不能回答该问题,在第二天课堂开始前需要做十个俯卧撑或蹲起,借此提高学生对课程预习的重视程度。另外,该教师将部分较难知识点作为有奖竞猜题目,抢答并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红包奖励,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在制度推行初期,教师需要增加督促频次。在养成习惯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习作业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科学设计课程问题

文言文和诗词是该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文化沉淀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引导型教学课堂时,教师需要遵循由浅至深的原则,设置合理的课程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能够产生浓厚的自豪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例如,某教师在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课程教学时,该诗词的教学重点是探究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该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全诗,了解全诗的基本含义。在完成阅读后,教师挑选学生讲述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学生之前已经完成课文预习,能够准确回答教师问题。教师让学生以“梦境”和“现实”为关键词,将文章段落进行划分,让学生体会作者构建的反差效果,使学生在品读时逐渐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理解到作者所谓的梦境暗指之前的生活,而现实是指被赐金放还的人生境遇。通过科学设计课程问题,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四)注重汉语思维培养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受到地域、文化沉淀等影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构建引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重视学生汉语思维的培养,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认知。例如,某教师进行《六国论》课程教学时,该作品属于政治类文章,全文具有较高的客观性,逻辑非常严谨。在进行文章讲解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六国的兴衰历程,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学生根据多媒体中所展现的内容,对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知,在进行《六国论》全文学习重点也就放在了文章逻辑性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提高。在比如在优秀作品《前赤壁赋》中有很多对偶句存在,学生在背诵时,可以利用对偶句的规律加快背诵速度。对偶句是我国“对称”思维模式的直观展现,也是学生思维模式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注重汉语思维培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维模式,体会作品中的语言美感;另一方面,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时间,科学设计课程问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汉语思维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将引导型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对促进的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伟.“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77-79.

[2]李静波.初中数学课堂引导式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171.

[3]刘婷.高中化学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8.

(作者单位:山东成武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