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建设模式评价与优化对策

2019-12-16 01:42朱琳姜卫兵魏家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朱琳 姜卫兵 魏家星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连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帮助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乡村转型升级。通过对南京地区9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的调研评价,发现了建设短板,以期为今后发展提供科学性建议。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乡村产业、乡村景观和旅游开发3个角度入手,建立包含28个评价因子的评价体系,对南京地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的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因子权重方面,项目层乡村产业占比略高于乡村景观,高于旅游开发;要素层中,农业规模化、聚落景观和旅游项目分别在其所属部分占比领先。综合来看,示范村得分均低于4分,尚未达到最优,蓝溪村等3处示范村达Ⅰ类水平,蒋山村等5处示范村达Ⅱ类水平,中桥村仅达Ⅲ类水平。示范村发展总体差异性较大,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平衡区域发展、挖掘产业特色、协调村域景观和灵活项目设置4个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南京市;农旅融合;乡村建设;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9-0020-05

收稿日期:2019-05-18

基金项目: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编号:2011PAPD)。

作者简介:朱 琳(1993—),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景观评价。E-mail:565314795@qq.com。

通信作者:姜卫兵,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规划与休闲农业。E-mail:weibingj@njau.edu.cn。

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颁布乡村振兴实施建议,再到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如何引导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成为人们思考的热点[1]。农旅融合作为乡村转型升级的新思路,通过整合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促进了产业融合,拓展了农业功能性,有效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是保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有力措施之一。

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是江苏省推出的以农旅融合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新模式,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通过乡村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典故、农家庭院等资源的规划整合,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园等经营主体,提供农耕文化体验、农事活动参与等活动,示范性与带动性极强。自2016年至今,江苏省共发展示范村121处,其中,苏南5市示范村共计59处,数量明显多于苏中、苏北地区,苏中3市共计24处,苏北5市共计38处。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乡村基底和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示范村开发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对其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分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与参考价值。

乡村建设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尚不完善。相关研究以单要素评价居多,集中在乡村产业[2]、乡村景观[3]、旅游开发[4]、文化遗产[5]、低碳性空间[6]等领域,综合评价通常结合国家乡村政策开展,成熟度整体低于单要素评价。评价多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方法[7-8],AVC、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方法也有应用[9-10],部分学者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乡村可视性评价研究[11]。由于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发展时间较短,学术案例研究现处于空缺状态;以农旅融合为切入点的乡村建设成效评价研究同样匮乏,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地区9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为例,运用AHP方法开展评价研究,以期丰富乡村综合评价领域的研究案例,并为后续乡村优化提供给科学性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辖玄武、秦淮等11个区,区域面积 6 587.02 km2,常住人口833.50万人。南京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于宁镇杨山地区域,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交织;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植被类型复杂,森林覆盖率达27.1%。作为首批全国旅游城市,南京市的历史文化深厚,擁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技艺,建成国家级以上重点旅游项目100余项。

在农业农村方面,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乡村人口195万人,乡村实有从业人员114.6万人,农林牧渔总产值 4 706 496万元。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超过3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65%,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75亿元。自2016年起,南京市分2批共计发展11处省级示范村,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搜集,选取产业特色明显、村庄发展有序、村容景致优美且具有一定农旅融合基础的9处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见表1,区位分布见图1。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南京统计年鉴2018》、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网站资源、实地走访调研及现场勘测。

2 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分析法

收集国家以及地方相关建设文件,解读政策环境;查阅国内外该领域文献书籍,梳理农旅融合及乡村建设成效评价等相关理论基础,确立研究目的,为后期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价标准的完善夯实基础。

2.1.2 现场调查法

实地走访南京地区9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从乡村产业、田园景观、聚落格局、旅游配套等方面深入调研,收集农户游客及管理人员意见,采集研究所需图像与基础数据。

2.1.3 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目标问题层次化表述,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示范村评价体系及其指标权重,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了人为主观影响因素。

2.2 评价体系的构建

2.2.1 确定评价指标

在充分研读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针对产业支撑强劲、村容景致独特、服务设施完备、休闲项目丰富、管理制度规范、联络机制完善6项申报基本条件,结合实地调研,初步拟定评价指标。征求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项目层的3项指标、要素层的9项指标和因子层的28项指标,并对指标进行解释说明(表2)。

2.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先前确定的评价指标,依据科学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原则[12],构建起4层28因子的南京地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详见表2。

2.2.3 构造判断矩阵

对每层的因子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13]。比较从第2层开始直至全部结束。结合1~9比较尺度,以1、3、5、7、9分别表示2个指标间重要性程度为同等重要、略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绝对重要的关系,构造A-B、B1-C、B2-C、B3-C、C1-U、C2-U、C3-U、C4-U、C5-U、C6-U、C7-U、C8-U、C9-U共计13个判断矩阵。

2.2.4 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乘积Mi=∏[DD(]nj=1[DD)]bij,i=1,2,…,n;对Mi进行n次开方Wi[TX-]=[KF(S]nMi[KF)],并进行归一化处理Wi[TX-]=(W1[TX-],W2[TX-],…,Wn[TX-]);计算权重Wi=[SX(]Wi[TX-]∑[DD(]nj=1[DD)]Wj[TX-][SX)],其中i,j=1,2,…,n,结果见表4。

2.2.5 一致性检验

为避免专家打分过程中主观因素引起的分值前后矛盾,应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DD(]ni=1[DD)][SX(](BW)inWi[SX)],求出一致性指标CI=[SX(]λmax-nn-1[SX)];查找RI(表3)得出一致性比率CR=[SX(]CIRI[SX)],当CR<0.1时满足一致性,否则应重新调整。

2.2.6 计算綜合得分

S=∑[DD(]ni=1[DD)]WiFi,式中:Wi为指标权重;Fi为指标打分值。得分结果见表5。

3 结果与分析

3.1 因子权重结果及分析

由表4可知,项目层中,乡村产业略高于乡村景观,高于旅游开发,这是由于乡村产业是村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和收入,故具有最高权重。乡村产业指标中,规模化占较大比重,这是因为规模大小最能直接反映产业活力程度。乡村景观指标中,聚落景观远高于田园景观及生态景观,因为聚落作为村民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其环境直接影响居住体验,同时也更容易产生直观视觉感受。旅游开发指标中,旅游项目高于旅游配套,远高于宣传推广,因为旅游开发是基于村庄本体而展开的,而配套设施和宣传推广则需基于旅游项目进行,项目设置较大程度决定了旅游开发的质量。

评价因子权重结果与江苏省示范村发展文件要求较为契合,印证了产业活力在示范村发展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村庄本体景观及功能的优化和旅游项目完善也成为关注重点。

3.2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基于示范村建设成效综合评价体系,以5分为满分,对9个示范村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结果见表5。以满分的70%和50%为界限,划分3类建设等级,等级评定结果见表6。

3.2.1 Ⅰ类示范村

Ⅰ类示范村包括蓝溪村、石塘社区和石头寨社区。总结三者发展优势如下:(1)地理位置优越。石塘社区和石头寨村位于南京城区50 km区域内,石头寨村紧邻常州市,蓝溪村距市区100 km,可达性较高。(2)村容景致优美。依托自然资源,重点进行村庄整治与环境美化,同时保留乡村特色,扩充公共空间,密度适宜,宜居宜游。(3)产业实力强劲。石头寨两莓产业、蓝溪茶叶及石塘竹海等特色产业,为村庄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4)旅游开发完善。石塘社区和蓝溪村作为美丽乡村先行者,设施完善,项目丰富,石头寨村与李巷村合并之后,整合红色旅游和蓝莓采摘2条主线,为乡村体验游融入了历史文化要素。

3.2.2 Ⅱ类示范村

Ⅱ类示范村包括5个村庄:蒋山村、桦墅社区、联合社区、芮家村和大埝社区。蒋山村属于历史文化型村落,整村开发均衡,村落环境宜人且靠近固城湖,旅游项目丰富,但村域面积较小,产业绝对规模受限制,类型多样但特色不突出。联合社区和大埝社区相似,分别以西埂莲乡和水墨大埝景区作为发展依托,在旅游方面优势明显,除此之外并未进行精心规划,村落内部建筑、公共空间等有待提升。桦墅社区和芮家村较为类似, 分别以周冲自然村和石山下自然村作为重点进行建设,应重点思考如何平衡重点开发的村落与普通自然村间较大的差异性问题,体现在基础设施、村庄风貌等方面。

3.2.3 Ⅲ类示范村

中桥村属于Ⅲ类示范村。中桥村距离城区不到30 km,区位优势明显,南京农业嘉年华主会场坐落于此,旅游资源尚佳。但其综合得分仅为2.20分,主要受产业与景观方面的影响。首先,未能将优势芦蒿产业形成较好的规模,品牌化与组织化建设欠缺,且效益性较差;其次,在景观方面,村域内小江南河贯穿,但未能对河畔景观进行合理美化利用,聚落内部建筑风格混乱,加之本身沿河分布,空间营造方面处于弱势,绿化美化等均未形成体系。

3.3 存在的问题

南京地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问题。(1)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淳区和江宁区建设水平优于其他区,栖霞区最弱;9个示范村中最高得分为蓝溪村(3.79分),远高于最低得分2.20分的中桥村,发展水平差异巨大。(2)特色产业不突出、产业化水平低。9个示范村中,仅有4个具有绝对优势产业支柱,占比不及1/2;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较少。(3)内部自然村景观建设差异大。突出表现在以芮家村和桦墅村为代表的,以单一自然村为重点建设对象的村落,通常与普通自然村形成明显的对比,影响视觉及体验感。(4)项目设置缺乏灵活性与互动性。目前游览观光型项目仍然偏多,体验型项目数量不足且类型单一,没有进行季节性空缺问题的处理。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支持力度、平衡区域发展

南京市所辖的江宁、溧水、浦口、高淳、栖霞及六合六大郊区区位情况、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及环境承载力等各有不同[14]。应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结合实际划分核心功能区,辐射带动各功能板块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实行灵活匹配,对薄弱区域加大资金人才等支持,成熟区域则注意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

4.2 挖掘产业特色、拓展经营途径

根据不同地貌特征,优化农业结构,规划开发策略,挖掘主导产业,注重科技兴农,着手农产品三品认证建设,成立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15]。重视农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业知名度,推进“一村一品”农产建设。

4.3 提升村容环境、协调村域景观

平衡自然村之间的乡村景观建设,做到主次分明,共同提升。核心区域应加大投资,在改善基本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融入乡村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次要村落则首先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河塘整治、厕所革命及危房改造等基础工作。

4.4 灵活项目设置、增强互动体验

区分农旅项目的时效性及目标人群,个性化地进行项目设置,如采摘类项目中,为填补非挂果期采摘活动空白,可针对亲子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分别设置果品科普游戏比拼及养生保健类活动,延长消费过程,实现客群与效益双丰收。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南京地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建设成效综合得分均低于4分,尚未达到最优,且建设水平存在差异,仍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调研的9处村庄中,蓝溪村等3处达到Ⅰ类水平,蒋山村等5处达到Ⅱ类水平,中桥村整体建设水平稍弱,仅处于Ⅲ类水平。

5.2 讨论

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实践,它以行政村为单位整村开发,具有更强的区域带动性,可借鉴意义较大;其次,示范村发展注重乡村产业支撑,强调以产业融合尤其是农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进而激活全村发展活力,实现游客与村民的双重收益,对示范村进行评价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首次从乡村产业、乡村景观和旅游开发3个方面对南京地区9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进行评价,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但鉴于乡村评价具有动态性和復杂性,目前的评价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后续应继续着手此类研究,在指标选取、量化分析以及主观因素削弱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示范村各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其友,伦闰琪,杨亚东,等. 我国乡村振兴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2):1-7.

[2]罗雅丽. 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多维评价与调整——以西安市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27-34.

[3]晋国亮. 乡村景观多元价值体系与规划设计控制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4]王晓丽,宋书巧,张建勇,等. 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阳朔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3):45-48.

[5]唐 维. 顺德杏坛镇乡村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与活态传承研究[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8.

[6]范理扬.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低碳乡村空间设计策略与评价方法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7.

[7]刘继志.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天津市美丽乡村评价指标研究[J]. 南方农业,2018,12(17):100-102.

[8]王 飞,王建国. 基于AHP-FCE模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的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1):41-45.

[9]朱元庆. 基于AVC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美丽乡村景观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7.

[10]张秋月,吕文靖. 基于DEA模型的青岛市休闲农业效率评价——以青岛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284-288.

[11]邸琰茗. 基于GIS的重庆市开县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初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4):72-76.

[12]汪 乐.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7.

[13]王 静. 平顶山市休闲农业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13-218.

[14]刘 敬. 南京郊区城市化发展问题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15]姜长云. 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18(2):58-67.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