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12-17 08:28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
艺术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歌舞满族文化遗产

□张 燕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

不同民族的舞蹈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特点。为了将舞蹈文化发展与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舞蹈文化与历史文化,我们应不断完善与改进满族舞蹈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丰富我国的民族文化内容。本文对满族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

一、满族舞蹈的发展历程

满族舞蹈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背景,自清朝以来,满族与汉族长期混合居住在一起,关内的满族在语言、服饰、习俗方面与汉族没有过多差异。在我国各个地区居住的满族人民,有部分满族居民保持满族习惯。在汉语习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关于满族的文化内容[1]。由于长时间的混居,我们可以发现,汉族与满族之间会相互模仿彼此民族的习惯,但满族居民模仿汉族居民较多。

满族是一个非常热情的民族,不仅善于学习,而且创造能力也非常强,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努尔哈赤起兵,在满族舞蹈中融入了战争内容,将军队的阵势与征战融入舞蹈中,展示出满族文化、生产、生活,通过不同文化内容的融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满族文化的多样性。

满族舞蹈主要有四种类型:萨满祭祀歌舞、筵宴喜庆歌舞、宫廷歌舞、民间歌舞。满族人民信奉萨满教,在举行重大的祭祀大典时,满族人民会以舞蹈的方式庆祝,其中萨满是舞蹈的主要角色。在跳舞的过程中,萨满腰间系铃,手中执鼓,穿着神衣神裙,使用神器在伴奏下翩翩起舞。满族舞蹈中比较著名的歌曲有《清神调》《背灯调》《跳饽饽神调》等,舞蹈有《腰铃舞》《铜镜舞》。萨满祭祀歌舞通过歌舞的形式,向神明祈祷,后来这种祭祀舞蹈成为满族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筵宴喜庆歌舞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如男莽势、女莽势、对舞、衬舞。宫廷歌舞在节庆、出征、凯旋等多种不同宫廷活动中的应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由宫廷贵族自由舞蹈,也可以由专业舞蹈人员进行跳舞庆祝[2]。在清朝入关之后,满族礼乐制度得以延用,同时将满族传统的歌舞融入宫廷歌舞中,丰富了传统的舞蹈文化。民间歌舞在满族舞蹈文化中独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秧歌舞。逢年过节时,民间会利用秧歌舞庆祝节日,不同的表演者有不同的扮相,如书生、老妪等,这种舞蹈将歌曲与肢体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人以非常活跃的感受。

二、满族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及价值

(一)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第一,独特性。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迄今为止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满族文化不仅蕴含着满族生活文化特点,同时也融入了满族人民的精神[3]。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第二,地域性。满族舞蹈文化起源于辽宁,其舞蹈文化与辽宁历史发展、社会背景、地理位置等具有密切联系。例如,扭秧歌展示出了满族人民热情的特点。这一舞蹈作为民间舞蹈文化,其随着满族人的生活、生产的进步而发展,可以展示出满族人民的生活意识与形态。此外,通过秧歌舞蹈,可以萨满教的一些内容,展示出独特的地域风情。第三,悠久性。满族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满族文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满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秧歌舞最早起源于唐代舞蹈,最初以男女相继歌舞的形式出现。由此可以看出满足舞蹈具有悠久性的特点[4]。第四,继承性。满族舞蹈,作为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满族舞蹈文化的作用。

(二)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价值

首先,研究价值。满族舞蹈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记载着满族人们的生活生产,蕴含着人们的智慧与经验,为现代人展示出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满族舞蹈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舞蹈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其次,历史价值。满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舞蹈变化可以展示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变化,能够体现出一个朝代的特征。最后,文化价值。满族舞蹈可以展示出该民族的文化价值与宗教情况。通过对舞蹈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满族信仰的宗教、文化发展历程。因此,满族舞蹈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

三、满族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加强对舞蹈文化的认识,为保护传承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在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工作者应对舞蹈文化内涵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该舞蹈文化的背景,明确传承与保护的意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满族舞蹈的研究,分析与研究不同类型的舞蹈,掌握其中内涵,以此推动满族舞蹈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文化工作者采取一定的措施重新塑造舞蹈,以此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研究满族舞蹈文化时,应立足于满族人当时的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然后进行分析,以此保证研究分析的有效性。以《腰铃舞》为例,其为满族传统民间舞蹈,它来源于满族早期的骑射生活。在研究该舞蹈时,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还原当时场景等实践行为,还原当时舞蹈创造场景,分析其中内涵,找出精华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内容,以此丰富满族舞蹈文化。

(二)政府部门管理,提高工作有效性

在我国政府的宣传下,很多文艺工作者参与到满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推动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经过我国多名文化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满族舞蹈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及意义,明确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满族舞蹈文化没有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面临失传问题。但经过传统文化的发展,满族舞蹈文化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法规来维护民族舞蹈文化发展。随着国家政府政策的制定,我国当地相关部门开始加强对满族舞蹈的研究,将满族舞蹈研究内容整理成册,为人们提供学习、观赏依据。在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投入,以此提高文艺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探索不同宣传渠道,加强对满族舞蹈的认识

目前,我们正处于文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满族舞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其在国际文化中的宣传,提高其文化地位。我国满族一直生活在落后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满族舞蹈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因此,需要我们保护其中的传统文化,展示其中蕴含的魅力,并传承下去。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应联系该民族的特点,通过多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展示其价值,实现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宣传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应保持初心,坚持基本的内容与情感,展示满族舞蹈文化的特点与内涵,以此推动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发展。

(四)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增加保护途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场所。高校开设满族舞蹈课程,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是提高国民民族意识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部分艺术高校已经开设一些舞蹈专业课程,但在授课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应重视融入满族舞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以此推动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文化传播途径

实践活动开展,可以拓展文化传播途径,使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满族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满族舞蹈文化已经失传。为了促进满族舞蹈文化发展,相关工作者可以组织相关比赛活动或演出活动,帮助人们认识满族舞蹈,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应重视对满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相关工作者应采取不同措施,让更多人了解满族舞蹈文化,推动满足舞蹈文化发展,通过不断实践,完善相关保护工作,以此推动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歌舞满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歌舞欢庆“三月三”
Tough Nut to Crack
歌舞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