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域下中国当代美声唱法现状探究

2019-12-17 19:08高艺家孙婕
黄河之声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面罩美声唱法唱法

高艺家 孙婕

(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美声唱法在我国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是依然属于受众很小的声乐艺术,很多社会公众对美声唱法对敬而远之,认为其属于十分高深的音乐艺术,一般人觉得欣赏不了,这就表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相对比较弱。究其原因在于美声唱法在我国还属于外来艺术,与民族化的声乐审美、音乐体系向冲突,加上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受众每天接触各种文化,从而制约了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探索契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美声唱法发展途径显得很有必要。

一、我国当代美声唱法发展现状

从我国当代美声唱法发展现状看,主要呈现以下问题:

(一)美声歌唱家水平很高,但后备力量不足。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以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音乐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国著名的美声歌唱家有戴玉强、黄英、邓小俊、张建一等,不同的美声歌唱家在美声领域的造诣有所差异,但是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对美声唱法发展现状进行仔细剖析就可以看出,与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相比较,美声唱法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当前人们听到的美声歌曲大多是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而新一代美声歌唱家却很少,这就会对美声唱法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美声唱法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不足,当前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美声唱法的书籍、论文等资料,但是在内容上却十分相似,大多是直接对西方的美声唱法资料进行翻译,虽然也有一些内容是对美声唱法中国化发展进行研究,但是在美声唱法研究的深度、广度上依然有所不足,从而不利于我国美声唱法发展。

(三)美声唱法本土化融合程度弱,当前我国有很多受众都认为美声唱法属于“阳春白雪”的演唱风格,欣赏美声唱法必须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否则很难领悟到其内涵、奥秘,这也使得很多普通受众去欣赏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在我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与宣传不到位、教育体系不完善、研究深度及广度不够等都有极大关联,而这也说明了美声唱法的本土化程度比较弱。

二、多元化视角下美声唱法的文化冲突

在实际中,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当代美声唱法发展,建立契合我国实际的美声唱法体系,就需要从多元化视角下来探索美声唱法背后的音乐文化冲突,以此探寻美声唱法与我国本土音乐的融合途径。

(一)基于语言层次的声乐文化冲突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观众大多是为了听高音而买票,也就是说,美声歌曲、高音旋律是意大利观众的首要审美对象;而我国观众在欣赏音乐时,必须借助“字腔”这一语言层面。我国民族声乐经常会对字腔的声韵进行调节,通过调整力度、速度、发声状态,来产生强弱、轻重、明暗对比,进而展现出情感变化。与意大利美声歌曲相比较,我国声乐是无法脱离语言层次的字腔限制,所以在发展我国美声唱法时,必须依据民族声乐“依字行腔”的规律进行。

(二)基于审美心理的声乐文化冲突

多元化视角下,中西方美声唱法的差异还体现在声乐旋律形态、审美品质等方面,音乐是人类在认知、表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其承载着创作者的价值观。对于西方的观众,在欣赏音乐时,更多的是保持单一的审美心理,其会沉浸在音乐审美情绪中;而中国的观众则是在欣赏音乐时,其心态表现的更加复杂,会不自觉的品味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意蕴。以意大利语为例,其语言特点决定了美声歌曲具有很强的自由性、独立审美性,意大利的观众也习惯了欣赏歌剧的过程中,将身心投入到音乐旋律带来的纯粹愉悦中。但是汉语的特点,使得歌曲旋律会受到语言层次的“字腔”规律限制,这也使得中国民间音乐人会通过发展丰富的润腔手法,指引观众进行充分的想象、联想,从而感受声音背后的丰富情感,满足自身内心需求。我国美声唱法虽然借鉴西方美声唱法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其仅仅是通过共鸣、气息来改善民族歌曲中的演唱,并没有将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润腔、音响效果表现出来,难以契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从而造成了“千人一腔、千歌一味”的现状。所以必须从观众审美的视角入手,把握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精髓,实现两者的深层次融合,这样才能促进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

三、中国当代美声唱法发展策略

(一)借助“面罩与关闭”之争把握美声唱法本质

在国际美声学领域,存在“面罩唱法”与“关闭唱法”相互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唱法均是在上世纪传入我国,这也使得在我国近代美声音乐发展中,存在这两种唱法相互对立的情况。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不管是“面罩唱法”还是“关闭唱法”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美声歌唱家,表明这两种唱法都是科学的美声唱法。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当代美声唱法的发展,就需要充分把握“面罩唱法”与“关闭唱法”的原理,从中剖析美声唱法本质,并结合我国本土实际情况,以此推进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

从唱法上看,“关闭唱法”主要是向鼻窦腔供气,引起鼻咽腔共鸣分流,其路线却比较内敛,不管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力度上都相对比较柔和,其激发的头腔共鸣位置比较偏后,色彩也相对柔和、暗淡。对于“面罩唱法”向鼻窦腔供气,引起鼻咽腔共鸣分流的路线更加直接,使得速度、力度都比较强烈,涌入鼻窦腔、鼻腔的气息以及咽腔共鸣也比较充足,使得激发的头腔共鸣位置偏前,色彩要清晰、鲜明。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面罩唱法”,还是“关闭唱法”,在发声原理上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如何向口鼻腔分流咽腔共鸣音。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面罩”、“关闭”之争,主要是受前苏联美声教学方式的影响,前苏联过于看重“关闭”,却有没有把握“关闭”精髓,我国美声领域改革之前,长期信奉前苏联教法,很少与世界沟通,导致视野狭窄,出现了不良应用的情况。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充分把握“面罩”、“关闭”唱法的本质,了解美声唱法的精髓,掌握各种技巧,灵活的应用美声唱法,并将发声原理、技巧合理的融入到我国民族唱法中,一方面创新我国民族唱法新形式,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二)注重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活用

在美声唱法的民族化发展中,武秀之教授创立的“三女合一”唱法最令人瞩目。“三女”主要是西方歌剧中的茶花女、民族歌剧中的白毛女、传统戏曲七仙女,“三女合一”提倡将西方的美声、传统戏曲、戏歌综合三种声乐唱法进行全面融合,推出一种既可以展现西方美声唱法科学发声,又能展现民族声乐情怀的新型演唱方式。

在“三女合一”唱法下,声带发出的声音是“一分真,三分假”,与美声唱法中的气息支持、共鸣腔形态十分接近,使得声音具有很强的亲切感,但是又具备假声的金属光泽特色。女歌手通过“三女合一”唱法可以让声音显得婀娜刚健,男歌手则会让声音变得清越铿锵。此外,“三女合一”唱法具优势“高低音成线”的特点,真声的低音要用假声位置真声进行演唱,使得音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共鸣效果依然是高音共鸣,让高低声转变不太明显,防止了旋律中高低音裂痕。“三女合一”唱法无疑为我国当代美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当代美声发展中,必须结合我国本土现实情况,立足于我国观众的审美需求,结合社会多元化发展特点,统合各项优势,取长补短,创造独属于我国的美声唱法技法范式。

(三)创建中国美声唱法体系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中国美声唱法体系”的建立可以分成基础部分、提升部分两个方面,其中基础部分是单纯的对西方美声唱法在我国的传播进行介绍,在教育领域中,要打破“面罩、关闭”之争,将两种唱法的优势全面展现到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哪一种唱法,或者是将两者集合起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我国要构建因材施教的美声唱法教学模式,尊重学习者的艺术个性,促进美声唱法教学效果提升。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借助“微课”这种新模式,将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展现出来,让学习者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发声方法、声带状态、胸腔、腹腔、鼻咽喉腔、头腔等的状态,使得学习者能灵活的应用发声原理,自主选择契合自身的美声歌唱方法。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介手段,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对美声歌曲、美声唱法进行传播,提高观众对于美声唱法的适用性,引导公众可以更好的接受、欣赏美声唱法。

对于提升部分,主要是实现美声唱法的深度民族化发展,要对我国各民族歌曲、曲艺、戏曲中的演唱技巧、发生方式、共鸣等进行全面挖掘,对比其与美声唱法的差别,创建“民—美”全面融合的民族声乐审美体系。学习美声唱法并不是单纯的唱好外国歌曲,更重要的是灵活应用美声唱法技巧来唱好我国的民族歌曲,因此,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民族化发展是我国美声唱法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拥有了民族独特的美声作品,才会获取西方美声学领域的尊重。这也要求在实践中,必须推进“纯粹美声唱法的发展”与“美声唱法本土化”进程,实现两者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以此促进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学派建设。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声唱法是多元音乐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实际中,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本民族音乐审美特点、审美需求出发,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美声风格,实现民族化美声唱法,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握美声唱法本质,灵活的应用美声唱法技巧,实现美声唱法与民族声乐的良好结合,促进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

猜你喜欢
面罩美声唱法唱法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LED 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理想面罩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美声唱法在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