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9-12-17 21:34魏杰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师应民族

魏杰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陕西 西安 710000)

爱国主义是一种行为,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情感。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懂得家国一体的道理。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分析中,引导学生感受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以此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意义重大。

一、挖掘教材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沟通师生之间的主要桥梁。历史教材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稍加挖掘,即可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比如说,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时,笔者问学生道:“假如可以穿越时空,学生们最想回到哪个朝代?”开放性的问题,一下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喜欢铁骨铮铮的汉朝,有的学生喜欢鼎足而立的三国,有的学生喜欢开放宏博的唐朝,有的学生喜欢气象万千的宋朝等等不一而足。在学生们的回答中,喜欢唐朝的学生人数最多。比如说,学生A回答到:“我最喜欢古诗词,而古诗的最高峰在唐朝。大唐盛世,文化璀璨,十分让人向往。”有学生B回答到:“可以穿越时空,我想回到唐朝。李唐王朝大有胡人气,社会开放度较高,国家经济发达,武力强盛。”在学生们的讨论后,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了辉煌的唐朝文化,如书法、绘画、工艺、建筑、诗歌等等。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宣传口号,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教材文本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了解到我们民族智慧、勤劳、坚韧等美好品格。通过挖掘教材,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才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中,“时间”、“空间”因素是客观上阻碍学生学习历史的两大因素。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年代久远,沧海桑田,彼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学生们已然不能“设身处地”的获得全面性感受。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多,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学生们没有身临其境。没有代入感,因而感触不深。比如说,教学“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时,匈奴冒顿单于控弦三十万,围高帝于白登,社稷和民族有累卵之危。然而,学生们无法想象当时紧张的局面,也体会不到匈奴驰突无垣,来去无踪和对汉王朝造成的巨大威胁。为此,为了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印象,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效应,以视频、图片、动漫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给予学生直观、具体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笔者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们播放了一些档案记录资料。侵华日军对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家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等等,侵华日军带给我们民族的伤害罄竹难书,擢发难数。档案视频显示:一个日军用刺刀杀害了一个中国婴儿,将其尸体高高举起,其同伴欢呼雀跃。学生们观看视频后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笔者告诉学生:“同学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国家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十分屈辱。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国际准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自立自强,国家强大,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能让近代史重演。”

三、人格魅力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未曾断绝的国家。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古老的东方大地,究其根源,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无数杰出的优秀儿女,有无数捐躯救国的仁人志士。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拓展课堂,通过舍身取义的历史故事激励学生,通过民族英雄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具体的故事和人物,直击学生心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说,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笔者向学生们讲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厉兵秣马,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的人格魅力,甚至感染到他的对手康熙皇帝。在郑成功去世后,康熙皇帝亲题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在近代史教学中,保家卫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权益的事迹不胜枚举。比如说,鸦片战争中,水师提督关天培亲临前线。在火器火力与英军相距悬殊,且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依旧死战不退,直至最后战死沙场。正是有林则徐、左宗棠、冯子材、刘铭传、邓世昌、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左权、赵登禹等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族的脊梁,我们民族才不能被征服,我们的文化才不能被同化,我们的国家才能欣欣向荣的发展。

四、结语

修齐治平是古代中国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习印象。拓展和延伸历史课堂,结合教学主题为学生讲述爱国的历史故事,通过民族英雄的人格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英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师应民族
我们的民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