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2019-12-17 21:34谢爱荣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班风心理健康情绪

谢爱荣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联校高马小学,山东 聊城 252033)

学生作为成长中的群体,他们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但往往由于年纪偏小,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独立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可能是升学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也可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如果未能得到适当的排遣,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这时候,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力,它涉及到人际交往、意志力、青春期的困惑等各方面,全方位覆盖学生成长的细节。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个人的良好发展,甚至影响成年后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建设层面影响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而心理情感总是相互影响的,生活中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会延伸到学习层面,因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帮助班风的建设

作为集体的一份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综合起来也会影响到班级班风的建设,落实到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同一间教室里会相互波及。如果是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占大多数,那么他们会感染到剩下的心理需要帮助的学生,从而带动良好的班风建设。

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一)引导者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是起主导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身份,有助于展开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彻底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二)关注者

由于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班主任可以有效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阶段的孩子普遍比较敏感,情感容易受波动,动态的心理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状态的教师才能及时发现,而班主任很好地扮演着“关注者”的角色。当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只有班主任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三)陪伴者

由于班主任带班的稳定性,他们也可以视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一般班主任带一个班级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六年,他们参与了学生成长道路上极为关键的几年,在这个阶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再适合不过的。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论

(一)课堂内容的渗透

班主任一般同时兼任班级某个学科的任课老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在授课内容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与课业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心理情绪,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主题班会是集中学生集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机会,班主任应利用好班会课时间,策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游戏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科普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通过案例的分享,引导学生认识心理问题,分析性格缺陷对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危害,实现深层次的自我认识[2]。

(二)人格魅力的影响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个正直、真诚的班主任,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赖,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顺畅。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的直接负责人更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3],班主任要端正个人的处事风格,审视自我的情绪,善于发现并解决自我的心理健康问题,以饱满健康的情绪面对学生。

(三)实践机会的创造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只停留在知识的科普,还应与实践相结合,研究表明,实践更容易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例如组织集体的户外考察、植树活动等。通过集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强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集体的户外活动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团结友爱的班级风貌建设,进而促使学生健康建立的形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良药,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正面的心理情绪,健全独立的人格,正确认识自我。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应该加深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中,及时引导学生调整生活、学习中出现的负面心理情绪,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班风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