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9-12-17 21:34王玉琼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阅读教学

王玉琼

(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小学,重庆 404700)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外,还要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没有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氛围会觉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缺少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心理健康的渗透不够明确,挖掘渗透点的能力也不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所使用的手段非常单一,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缺少整体意识,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是相分离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适时的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寻找课堂教学的渗透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包含了一定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要深刻的挖掘教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背后隐藏的这里,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2]。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同时喜欢表演,对于教材中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加深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最后,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意愿很强,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让学生学习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在情绪上很容易发生变化。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阅读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使学生明白保持积极情绪的好处,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如果学生的情绪不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通过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在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平时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阅读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