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邦 用服务助他人获得幸福

2019-12-17 08:16梁正汪美坤
今日华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共融人士香港

梁正 汪美坤

服务伤健人士且助他们成就人生的工作是高尚的

就如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

或是默默陪伴霍金的伴侣简·怀尔德

因为这种奉献无私、慷慨,亦可创造奇蹟

林卫邦先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引导和训练

帮助众多伤健人士变得坚强、独立

既可相互帮助、共同参加马拉松赛事

又能照顾家庭,在义工的帮助下养育後代

“用服务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是他简单的理念

卻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不凡之成就

同时彰显了博爱的精神

互助参赛 各展长处

不久前,在风光秀丽的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马拉松比赛,只见来自全国多个地方的参赛选手们分为两两一组,纷纷一前一後地站在了起跑线後。比赛开始,每一组前面的选手通过道具或肢体,引导後面的选手向前奔跑,二人配合默契,动作对接流畅连贯,步调保持一致,前行速度丝毫不受影响。如果对此次比赛不熟悉的观众,也许会好奇,不过待他们仔细观察後,很快就会发现答案:每个参赛的“二人组”中,在前方引路的是听障人士,後面奔跑的则是视障人士,他们虽因身体上存在缺陷,无法像常人一样同步通过听觉、视觉进行赛跑。不过经过专业的训练後,已拥有並熟悉了彼此间的沟通方式,可以配合默契同步奔跑,共同參与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比赛。

“组织和训练听障人士以及视障人士参加马拉松比赛,是我当前主要工作之一。”林卫邦先生作为此次比赛香港队的负责人之一,既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倍感欣慰,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为了训练听障人士以及视障人士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到今日可以独立组队完成比赛,实属不易。而他们的付出,将创造比赢得赛事更可贵的成果——激励更多伤健人士,让他们充满自信,从而以积极的状态,创造属於自己的人生。至今,林卫邦先生以及义工们已带领听障人士与视障人士参加了多个地方及国家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如新会、广州、深圳以及日本、澳洲等等。“我比较关注的社会团体是香港伤健共融网络,它组建了由视障和听障人士构成的‘猛龙长跑队,並藉由该队参加多项赛事,赋予长跑特别的意义,进而帮助伤健人士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写人生的故事。”

据介绍,香港伤健共融网络旨在推动伤健群体共融社会,通过构建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以及增强官方、企业及民间的协作等方式,为众多伤健人士提供训练和支持,让他们可以拥有与普通人一样平等的机会,参与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体育科技等领域工作,从而实现团体“平等贡献,伤健共融”的使命。

目前,香港伤健共融网络除了积极参与长跑比赛之外,也为解决残疾家庭的跨代贫穷问题而成立了“富二代”残障家长子女教育基金。参与该活动的社会贤达们筹集善款,为伤健人士子女提供专才专教的功课辅导,或提供其他的学习机会,帮助这些渴望改变命运的青少年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改善家庭日後的境况。

林卫邦先生表示,伤健人士由於自身行为受限,无法很好地照顾自己的子女,有的甚至还要子女们照顾,这对这些青少年的学业和成长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若无人关注,恐怕不少伤健人士和他们的家人会一直滞留在社会基层,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对此,香港伤健共融网络採取各种方法,如聘请补习老师帮助伤健人士子女完成学业,让他们用知识的力量改善自己的命运。“人到了四十岁的阶段,发展往往会出现瓶颈,要是他是伤健人士,那会受到更多的阻力,家庭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我们除了与香港大学推出‘去街易项目,帮助伤健人士学到信息科技改善生活。同时也要做好对下一代的教育,因为做好青少年的工作,他们能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给家庭带来希望。”

虽然成立时间不足十年,但香港伤健共融网络的工作已惠及众多伤健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庭,“猛龙长跑队”“富二代”“去街易”等项目的陆续推出,不仅提高了服务对象的体质、增加了技能,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这个需要帮助和关怀的群体。香港伤健共融网络的持续付出,凸显了受助群体的价值,赋予了他们应有的尊严,他们所传递的爱,是积极向上的,也是自强不息的。

服务心路 感动常在

在香港伤健共融网络诞生的前19年,林卫邦先生已开始投身服务社会的工作。过去,他参与不同的社团,与其他的热心人一起开展敬老爱幼、义助病患的工作,也渐渐地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伤健人士。从此,他的奉献从未中断,他的善良也持续地予人温暖。

“我大部分的活动都与伤健人士有关,其中又以视障人士居多。”以前,内地的经济和基建皆不如今日,医疗资源和设备都无法满足大众所需,卻有不少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人等待就医的机会。所以在那些年里,香港不少公益团体组织医生、带上手术的设备和器材,把医疗服务送到众多患者面前,助他们重新获得光明“视界”。

後来,随着内地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香港的公益团体也减少了这一部分的付出,服务的重点回归本土。在此期间,已经把社会工作重心放在伤健人士群体的林卫邦先生总结了过去的经历,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服务的理念。他认为,不仅要在经济和生活上惠及受助群体,也应该引导他们变得自强自立,因此就有了今日香港伤健共融网络的各个项目。

“过去,我看到白内障患者被治愈了,心里会很感动,觉得只有自己力所能及,能帮助的人越多,满足感就越强。後来我发现,他人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做到过去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一类经历能带来更大的信心,对社会工作也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决定帮助伤健人士身心皆得到提升,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经过对视障和听障人士的训练,林卫邦先生欣喜地看到,“猛龙长跑队”的成员们通过数月训练,竟然能跑完共42公里的“全马”——这可是平常人也难以坚持完成的运动!心中顿时满是激动,也替这些残障人士高兴。

另外,他也是香港导盲犬协会的主席,致力於为香港引入专业的导盲犬,不仅可以帮助视障人士解决居家、出行中的难题,也可以通过伴侣动物,改善服务对象的心情。通过导盲犬的工作,他帮助不少伤健人士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维持心理的愉悦和健康。

“社会工作给我最大的回报並非经济层面,而是通过帮助伤健人士实现愿望,获得尊重,从而改变了对方以及其家庭成员的人生,这样的收穫是难以预测的,也是令人期待的。”用自己的服务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是林卫邦先生的工作理念,也是他正执著追求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伤健人士会受到他的感染,变得自信而自强,以充满希望的精神开拓人生,他们的生命因此变得更加明媚、灿烂。

猜你喜欢
共融人士香港
共融共建共育,构建教育新生态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WHEELS IN MOTION
共融机器人
香港ifc商场
二米饭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