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诗敏院士 与慈善共舞 凝聚公益力量

2019-12-17 08:16王权廖冬梅
今日华人 2019年15期
关键词:老人院善事老人家

王权 廖冬梅

她的人生信条唯“坚持”二字

相信熬过苦寒便能遇见芬芳

人生起伏,事业虽曾跌落低谷

她仍以坚韧不拔之意志

一路奋鬥成就事业华章

而今她将“坚持”奉献给舞蹈与慈善事业

一念善举便是一处希望

她愿与慈善共舞,凝聚公益力量

她说“做善事,我不会退休”

拥抱生活 坚韧坚强

“就算跌至谷底,也一定要坚持做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寒香自苦寒来”,唯有努力、坚持,以韧性熬过苦寒,才能遇见芬芳,这亦是连诗敏女士的人生信条。

人们常说女人如菟丝花,娇弱不经风雨,但她卻如“蒲苇”,蒲苇韧如丝,她在磨难中依然不改其志。连诗敏女士的“坚持”是源於香港人特有的拼搏与奋斗精神——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经济並不发达,也没有继续教育、深造的条件,大部分人都在从事製衣厂、胶花厂、假髪厂等製造业工作,她亦是如此。

时至八十年代,香港经济飞速发展,房地产迎来重要的发展期,一大批新兴地产公司崛起,纷纷上市融资,一些综合商住楼盘也随着地铁的开通拔地而起。连诗敏女士看準时机,进入房地产行业大展宏图。

但她的房地产事业进展並没有一帆风顺,在最困难之时,她心中浮現的仍是“坚持”二字。“有风浪不可怕,一定要坚持做自己”。她说到1997年香港经济受大环境影响,地产行业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多年来打拼的事业一夕间跌入谷底,但她並没有被打垮。“我那时同时做三份工,地产行业我没有放棄,也在酒楼帮忙收银,还到铺面去招呼客人。”她从未因人生起伏而怨天尤人,即使独自抚养三个子女的重担压在她的身上,但她对生活仍抱有憧憬。

这份希望,让连诗敏女士在走过困苦,仍能笑着给予青年人建议——“从头来过不可怕,可怕的是停下前进的脚步,所以要勤奋做事”。一直以来,无论事业的成就如何,每年她都会去进修,学习行业新知识。“每个行业里,可能九千九百人都是普通人,只有一百人能脱颖而出,要想做行业顶端的人才,唯有努力。”因进修成绩优異,她除每年都获香港“地产代理监管局(EAA)”颁发持续进修嘉许证书外,还获地产代理监管局(EAA)颁发“金钥匙”以示对她努力学习的嘉奖。多年来,她学习勤力刻苦,荣获了香港商业专业评审中心颁发的院士荣誉称号。

熬过隆冬便是春,历经亚洲金融风暴、科网泡沫、SARS等冲击,连诗敏女士凭着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坚持,事业也终於迎来了春天。回望过往,是坚韧的品性让她在跌宕中不移其志,是不懈的努力让她在低谷中重攀高峰。同时她更将此品性融入舞蹈与慈善事业中去。

凝聚力量 为善最乐

“我做善事是不会退休的,会一直坚持下去。”

跨入千禧年,社会欣欣向荣,而事业上渐渐趋於平稳,连诗敏女士也停下忙碌的脚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两项事业上——舞蹈和慈善。

连诗敏女士与舞蹈结缘,是从2003年开始的。刚开始接触则是因为兴趣,“我很享受全情投入跳舞的过程,可以忘记一些现实的烦恼”。而师承世界排名第五的俄罗斯籍亚历山大老师後,跳舞便成为了她的另一项事业。做任何事都十分认真的她,一直进修学习,从考执照、做老师,再到做评审。从一个毫无基础的人做到了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离不开“坚持”二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苦练基本功,汗水才不会白流,才能让舞姿优美”。

而她第二项坚持的事业,便是慈善。本着“施比受更有福”的信念,一念善举,便是一处希望,予人温情可三冬暖,走过事业低谷的连诗敏女士,更懂得人生的苦需要温情、善举化解;而她选择去做善事,坚持做善事,希望帮助更多人,亦希望影响更多人。

红十字会耆英团、再生会,她自加入後,便全情投入去做。无论多忙,社团活动她都是百分之百出席,连诗敏女士说到,“如果事业与慈善有冲突,我选择去做慈善。”六年前,她开始全职做慈善工作,而因她对慈善事业的热忱与奉献,也把她推到了担任骨幹、理事,再到荣任社团副主席及会长之职。

连诗敏女士深感做善事是好的、重要的,“我们可能付出的只是一点点善意,但对於老人家来说,他们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和快乐”。每次她去探望老人院,老人家都会拉着她的手叙叙家常,对於他们来说,偶尔一次的探望就是排解寂寞、孤单的良药,“乐与人善,既使只字片语,也皆为良药”。对此,她十分感慨,“一点善举就能给予别人快乐,为何不去做善事呢?”而她经常去探望的老人院早已视她为家人,如果她哪天没有去探望,老人家便会追问她去了哪里。正是因为老人家的期盼,多年来,她不会停下做善事的脚步,坚持身体力行地去做。

“用意深而劝诫切,为言信而善恶明”,连诗敏女士不单单自己做善事,更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行善的队伍,而往往凭她的影响力,能影响到许多人与她一起去做善事。“帮助别人亦能收获快乐。我觉得付出很开心、很有意义”。

连诗敏女士做善事不限於某一个地方,“我们每年会组织一些慈善活动,到内地、外国去,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她曾带领香港红十字会耆英团去河源探望老人院,给老人家捐献生活物品,陪伴他们叙叙话、倾听他们的点滴。为向更多人宣传遗体器官捐献,她也曾带领香港红十字会耆英团去南京考察交流,而《南京市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的实施,就是国内首次将遗体、人体器官及人体组织捐献“三合一”进行规范的地方法规。

2019年9月,她也曾带80人的团队去新加坡探望老人院及其他关爱机构,同时关注新加坡的环境,参观了“再生水”工程。此行中团员虽都是60岁以上的长者,但他们做善事的心如年轻人一般火热。

经历过风雨洗礼,攀登过高峰,也跌落过谷底,连诗敏女士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将经历轻描淡写——“我现在儿孙满堂,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也很满足。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就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是这样想的,亦是这样做的,如此,她与慈善共舞,凝聚公益的力量,“我做善事是不会退休的,会一直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老人院善事老人家
善的原则
铭记于心的残缺
老人院擦出的爱情火花
名副其实
多与少的随想
做善事
我想去看望上帝
刍议当代老人建筑设计
名声
感谢爷爷给我带来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