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束河

2019-12-18 02:55谭继红
壹读 2019年7期
关键词:华坪芒果文字

◆谭继红

一个人,住在束河古镇的“养心客栈”,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向丽的《好梦在丽江》:“宁静的高山 ,和谐气悠长,八百年风霜雨雪后 ,梦归丽江,情归丽江……”

这首歌百听不厌,每一次聆听,都有一股澎湃激昂的情愫在胸腔碰撞。

丽江,有一种想拥抱它、想亲近它的冲动。

有人说“艳遇丽江”,我倒是不想在丽江艳遇某个人或者某段情,但束河却让我艳遇了。那清澈见底的水,那洁白飘逸的云,那独有的阳光,那独有的慵懒,还有那东巴文字特有的诗意,仙境般宾至如归的温馨客栈,让我的脚步流连忘返,无法离开。

白天,坐在古镇中心的四方街,看着一群纳西老奶,身上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七星披肩,在阳光下快乐地打着跳。此时,思绪可以跟随她们的脚步,无比欢快地踏着节奏,摇头晃脑,看得入迷。不多时候,简单欢快的音乐节点,就把脚勾引得痒痒的,即刻加入了打跳的行列,这里不管男女老幼,牵着手,转着圈,什么烦恼都会在这一刻消融。

广场四周都是一些五彩斑斓的店铺,古老的雕花木门,暗红的油漆色彩,门前光亮斑驳的青石板路面,路边哗哗流淌在青石上清澈见底的溪水。溪边,有一些闲坐的老人,也有一些年轻的情侣。这里有小桥流水,垂柳依依,最适合闲坐和发呆。你不必担心在这里会虚度时光,因为时间在这里是静止的。

沿着古老的街道,不时就到了丽江石桥之最的束河“青龙桥”。此桥全部由石块垒砌,桥面用青石铺就,有400多年历史,是丽江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建筑。一弯溪水错落着贯穿整座古镇,斑驳的桥栏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显得更加苍老厚重。站在桥上,放眼古老的村寨,丛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上面架满金黄的包谷和红彤彤的辣椒,构成纳西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这让我想到了电影《千里走单骑》里的一些片段,这部电影的主要场景和故事都是发生在这里的。古石桥默默无语,在束河盘桓的茶马古道上,我看到当年徐霞客游仙芝山解脱林时,曾在这里写下:“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轻轻的微风拂来,我似乎听到了茶马古道遥远的马蹄声,仿佛低头就能在石缝里寻找那些马儿留下的痕迹。

走过石桥百米左右,就到了龙泉山下被纳西人视为“神泉”的龙潭。这里古树参天,一泓好水淙淙涌出,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妙飘舞,鱼儿自由逍遥;远处洁白的雪山倒映其中,此情此景,美不胜收。音乐般的龙泉水蜿蜒着流向远方,摇曳着碧绿的青葕,在脚边叮咚流淌。清新凉爽的场景,促使我把脚步放轻、再放轻,把声音放低、再放低,真不想打扰这静静的世界。

一个人游走在束河古镇的青石小巷里,走走停停,看古旧的屋檐和临街的商铺,在阳光下闪烁着古老的记忆,想象着多年前的今天,是否有一队马帮,驮着盐巴、茶叶和布匹从这里走过,再驮上束河人引以为豪的优质皮制品,走向遥远的拉萨。侧耳细听,隐约有马蹄声和清脆的铃铛声在寂静里悠扬。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如同一张张老照片,浪漫怀旧又温暖迷人。一幢幢三坊一照壁的古老住宅,还有过去的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看着让人浮想联翩。来来往往的游人,操不同口音的外地游客,在温暖和煦的阳光里,在湛蓝如洗的晴空下,静静地享受着这远古的静谧。

“养心客栈”的老板是一位80后的年轻人,他酷爱诗书,崇尚文化,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闲暇之时还优雅地弹琴下棋、吟诗作对。在他的精心打造下,“养心客栈”既是古色古香的纳西庭院,又是花香满径、曲桥回廊的现代别院,住在安静舒适的民居小院,开窗就能看到隐隐绰绰的玉龙雪山。在这里听鸟儿婉转鸣啼,偶尔搅动周遭的寂静,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觉。在二楼的书斋里,存放着很多世界名著,在这里,你不用看手机,一杯茶,一本书,一个房间,便可安度一天。困了,眯一会,饿了,到客栈餐厅享受居家美食。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既可以养心又可以养性。

我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神仙住的地方/其实不在天上/在束河/做人或者做植物/都是幸福的……”

苦尽甘来芒果香

有人说:喜欢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一个你喜欢的人。那么,喜欢一座山,一定是这座山,山青水秀惹人爱了。

华坪果子山,不仅山灵水秀,而且是一座金山,满山黄灿灿的金蛋蛋,是龙头山人的宝贝——华坪优质晚熟芒果。

金秋八月,彩云之南,美丽华坪,芒果飘香。一条新铺的水泥大道,像一道优美的弧线,蜿蜒在一坡又一坡的芒果园,直通果子山农欣芒果技术合作社修建的芒果展示中心。沿途,林木苍翠,硕果累累,那些金黄的、深红的大芒果,就是多年前,有着世界芒果种植技术的权威人士都不相信,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纬度最北端,能够种植出这样世界公认的无公害优质晚熟芒果。

华坪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决定了芒果能在华坪安家,繁荣,不得不归功于李德福叔侄。1994年,果子山上无果子,只有乱石遍地、杂草丛生。李德福和叔叔刘宗顺,在别人嘲笑的目光下,购买了200多亩荒山,进驻果子山。雨天,泥里滚,热天,汗水浴,一间窝棚难挡风霜,辛辛苦苦在山上折腾一年,却连贷款都还不上。由于华坪属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从福建和广西引进的品种是早熟芒果,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果树不死不活,没有收益没有成效,果农们叹息着说:“芒果芒果,白忙的果。”

李德福买了很多关于芒果种植栽培技术的书籍和资料,自己琢磨钻研,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投资,走了很多弯路。再加上果子山上没有路,运肥运水运果子,都得靠人背马驮,很是不便。吃尽苦头的李德福和种植户们,决定一镐一锄先修路,没有资金,只好你家一节,我家一段,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有了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李德福和刘宗顺的芒果初见成效,有了千元的进账收入。

收益是有了,可是与付出的艰辛和投资相比,差距甚远。加上冰雹,霜冻,炭疽病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挂果率极低,有些树甚至不挂果,有人笑他栽了公树,有人笑他栽的是景观树,说什么的都有。李德福顶着巨大的压力,不甘心每年几千元的收入。他带着妻子,骑上摩托,到四十多公里外的攀枝花去取经,风里来,雨里去。现在,他妻子还玩笑着说:“屁股都颠疤了。”多次取经以后,他的执着也感动了人家,终于取回了真经。经过十年的摸索实践,在品种选良,嫁接果苗,授花扬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出了他独特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十年磨一剑,今天的李德福,拥有芒果树300多亩,年收入被称作“双百”大户,是华坪县农欣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有了一套自己多年来摸索出来的芒果种植经验,麾下有社员180名,还承担着覆盖全县2.2万亩芒果的技术和经营指导。李德福,一位地地道道的华坪汉子,还没有见到他时,就听说了很多关于他创业的传奇经历。当他到来时,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心目中想象着的传奇人物。一双夹板拖鞋,一条大短裤,一件廉价的普通T恤衫,一张笑眯眯的脸上挂满淳朴。他谦和地跟我们讲述着创业时的艰辛与困苦,成功时的感恩与回报。李德福富裕了,可他没有忘记乡亲们,哪家有困难,或者需要技术指导,他都会积极地毫不保留给予帮助。最打动我的不是他荣将街上的四层洋楼,丽江城里的别墅,轿车、卡车,而是一个朴实无华,敢于跟天斗跟地斗,跟自然灾害斗,百折不饶的华坪汉子,是社员们公认的好领头人,他与龙头山人的那一份凝聚力,才是能够真正致富的无价之宝。

李德福说:华坪芒果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从起初农综办的资金、技术支持,到农业局的套袋技术的推广。2009年金秋八月,县委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快速提高了华坪芒果的知名度,加上2010年在昆明举办的芒果产业发展推广会,华坪芒果远销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来到果子山,看到的是全国各地果商们争相抢购的激烈场面,问其原因,原来是全世界的芒果都销售完后,只有华坪的晚熟芒果填补了这一空档期,加上华坪芒果品相好,果农讲信誉,果商们都愿意来这里收购。

果园里,果农们欢快地边摘果边闲谈,到处是幸福满满的笑容。整个果园风景如画,香味扑鼻。打开套袋,金黄的凯特,像揭开盖头的新娘,醉了眼,也醉了心,一个个芒果绽放出金色的笑脸,吸引行人驻足青睐,让人垂涎欲滴。粉红色的圣心,像极了婴儿红扑扑的脸,让人爱不释手,抱着一亲再亲。李德福告诉我们,华坪的芒果用的是滴灌技术,不打杀虫药,用的是反光膜推广杀虫灯,不用除草剂,施的是有机肥,典型的生态果园。

每年三、四月,踏着晚春的脚步,芒果花不急不慢地竞相开放,蜂蝶欢快地忙着为果树授粉,林子里绿草青青,白鹅们在树下悠闲地除草,丰茂的青草是牛羊甜美的饲料,果农们有句话说:“养牛不赚钱,只是肥丘田”,牛粪羊粪就是芒果树最好的肥料。经过果农们的辛勤劳作,果子山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晚熟的优质有机芒果,不但销往祖国各地,还走出国门,远销迪拜和一些东南亚国家。

在果子山欣农芒果技术合作社,聚集着很多外来的客户和参观的游客,一辆辆卡车来来往往,果农们认真地将芒果一个个检验、装筐,又一筐一筐的过磅,抬上抬下然后装上车,有人还打趣地说:“芒果芒果,不忙就没有果”。大家边说笑边干活,幸福快乐的笑声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想和他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离开果子山,我一直在想,芒果能在华坪蓬勃发展,顺应了古人说的那句话“天时,地利,人和”。重要的是华坪人对芒果的喜爱,敢于尝试和勤劳执着的精神,这才是成就美丽华坪,芒果飘香的主要动力!

苏州白马涧游记

客居无锡宜兴,闲暇之时,到江南各地游览。

昨天报了名,今天去苏州一日游。苏州,有很多著名风景旅游景点,如:拙政园、寒山寺、留园、虎丘、狮子林、沧浪亭等等。最想去的就是寒山寺。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唐朝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从古人的诗句里,能感受长途跋山涉水,在异乡飘泊,历尽风霜雨雪的孤独情怀。

宜兴的早晨,4点半,天就开始亮了。五点钟,起床做好早餐,一家人吃过之后,就出发到旅游车候车站点,这时太阳已升起一竹杆高了。

六点三十分,一辆由宜兴广电旅游公司组团,载满四十九位游客的空调旅游大巴准时出发了。上车以后,导游才告诉我们今天去的是苏州白马涧龙池,不是寒山寺。不免心里“咯噔”一下,有点失望,赶紧打开手机,搜索苏州白马涧龙池的概况。经过初步了解,这个地方,也还是值得去游览观光的。

坐在旅游大巴车上,满眼是江南绿荫掩映下的小桥流水,小镇村庄被川流不息的车辆连接,时而又行进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六月的夏日,氤氲着江南的温暖时光。

导游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李爽,还很风趣地让大家叫他“爽歪歪”就行了。跟名字一样,性格爽朗的他,带动全车人嘻笑颜开,一路欢快地前行。车上有一位宜兴高塍的漂亮大姐,是锡剧爱好者,一路为大家演唱了锡剧《珍珠塔》中的多个片断,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她还为我们唱了《双珠凤》《玉连环》《玉蜻蜓》《孟姜女》等等。锡剧,顾名思义,就是无锡的地方戏,也叫无锡滩簧。听说无锡还有一个锡剧博物馆,专门研究和传承锡剧。锡剧的唱腔委婉舒缓、优雅动听,长腔短调,如诉如泣 。虽然不大听得懂,但是,那种唱腔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精彩,让人听着就联想到了江南水乡的秦淮河边,九曲桥上手抱琵琶,依栏演唱评弹的那些娇柔女子。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旅游车到达了白马涧龙池风景区门口,导游“爽歪歪”去买门票,我们则到门边刻有“龙池风景区”的大石刻前拍照留念。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塑有两匹白马腾空展翅扬蹄的大型雕塑。

这时,在导游的讲解中我知道了很多有关“白马涧”的传说:相传太湖龙王的儿子是一条全身洁白的小白龙,由于龙王溺爱,从小纨绔不羁,调皮捣蛋。有一天外出游玩,来到了阖闾上空(今苏州老城),见这里山明水秀,林木葱茏,绿草茵茵。一时高兴就呼风唤雨,引来太湖水,眼看就要淹城,幸被观音娘娘发现,挥动手里的杨柳枝,逼退了水位。

玉帝知道后,大怒。龙王为了保住儿子性命,命小白龙附身吴王心爱的赤兔马身上。从此陪伴吴王出生入死,征战疆场。在一次混战中,吴王阖闾被越王砍伤了右脚。这时赤兔马长啸一声,驮着吴王飞奔逃离,宝驹救下了吴王阖闾的性命,但吴王由于伤口严重感染发病而亡。赤兔马为失去主人而十分哀伤,悲鸣数日后,全身赤色褪去,变成一匹白马。后人为纪念这匹神驹宝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白马涧”。

吴王阖闾死后不到一年,天下大旱,阳山、华山、支硎山的泉水、溪流全部枯竭,眼看着马涧就要见底了。白马为了马涧不缺水,在父亲太湖老龙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处泉眼,这里离马涧不远,但泉眼被堵住了,只有铁拐李才能搬掉堵泉之物。原来铁拐李驾云路过,酒瘾大发,坐在泉边饮醉了酒,不慎将酒葫芦的塞子掉落,化作一块顽石堵住了泉眼。神仙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收回,别的神仙是动不了的。小白龙只好化作一位顽童,趁铁拐李醉酒时盗走他的拐杖,铁拐李惊醒后,追赶着小白龙一路到了泉边,怒斥小白龙归还,小白龙要求他把塞子拔掉,才还其拐杖。铁拐李追不上,只好答应。堵石一除,泉水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流向马涧。因与小白龙有关,后人就将此处叫做“龙池”。

这里也曾经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养病的地方。从前叫“养心楼”,现在叫“心远楼”。我仿佛看到那个二千多年前的娇俏美女,在每个清晨和黄昏,轻提罗裳,娇喘着爬上楼亭,一手捂胸,依栏翘首眺望远方,企盼吴王征战归来的忧伤画面。

后来越王勾践做了吴国的俘虏,失去自由的越王,想往早日复国,为离开吴王的视线,他贿赂了吴国的太宰,得以在离姑苏城外二十里的白马涧为吴王养马。越王勾践在此养马三年,虽然生活艰苦,但监视减少了,并与吴国取得了联系,策划好复国大计。期间勾践百般讨好当地百姓,使吴王降低了对越王的戒备。终于熬到了被放归回国的那一天,勾践在一座平坦的小山岭摆宴答谢这里的父老,百姓很感动,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件事,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岭起名为“谢宴岭”。

越王回国后,为了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在自己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醒来都要尝一口,提醒自己:不能忘了自已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衣裳,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耙地播种。勾践夫人则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夫妇俩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十年以后,越兵攻入吴都,终于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本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吴王拒绝后自杀而亡。西施听到吴王的死讯,哀痛加心病,最后也跳湖追随夫差而去。

勾践复国后,白马涧老百姓摆宴请勾践喝酒,得知此地叫做“谢宴岭”,是勾践以前设宴答谢众百姓而留下的。勾践大怒,要诸杀百姓,幸得谋士为众人解脱说:“是谢越岭,吴国老百姓应该感谢您”。百姓才得以保全性命,从此这座山就叫做了“谢越岭”。

沿着曲廊石桥的青石板路前行,首先经过一片梅园,此时梅树硕果累累,青黄满枝,不禁想到了那句“郎骑竹马来,煮酒弄青梅”的诗句。在这风景如画的梅园里,如果与郎交杯弄盏,自有一番浪漫的韵味。想归想,只是错过了,梅开时节,赏花看雪的佳期。

一路前行,沿着乾隆皇帝当年的古栈道,曲径通幽处,山水美景两相宜。移步换景,或莺啼柳绿,或溪水潺潺。不久就到了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龙池”边。这里三山相拥,集天地之精华,润山水之灵气,泉水汇龙池。双湖相叠,飞瀑倒倾,真的不愧为“江南小九寨”。漫步在白马涧的每一处圣地,有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行宫遗址、明朝文学家赵宦光题刻的千尺雪、寿星室石、明末清初大书画家徐坊的涧上举堂及洗心泉,还有乾隆御碑、云谷飞瀑、寻马亭、天工石韵、十里木栈、心远楼和越王养马的地方等。每一处景点都有它的传说或典故,彰显出人文自然的归一返璞。

秀水栈道之间,碧水白鹅两相映。一对浪漫的的黑天鹅,静静地摇曳在碧绿的水面,交颈秀恩爱。双宿双栖的绿头鸭恍若无人之境,嘴对嘴热烈亲吻,让湖边人头攒动的游客羡慕不己。人们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图画中,白马涧龙池风景区,是真正值得流连忘返的天堂之旅。

听雨

一阵急促的雨点叩打着窗棂,“叮叮咚咚”的响声把我从梦中惊醒。立刻翻身起床,关好窗,睡意全无,看看挂钟,零点一刻,注定今夜无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虽无古人悲欢离合的悲壮情怀,在这晚秋的冷夜里,听着窗外的雨声,一阵急促,一阵舒缓,自言自语,如诉如泣。在这飘雨的日子,总有许多感慨,思绪像一棵长满枝叶的藤蔓,让人前思后想,无法入睡。

人生就是如此,有时享受阳光明媚的白天,有时是阴雨绵绵的夜晚,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一生的阴晴圆缺,只有自己看到,也只有自己才能感受。生活,不全是花前月下的漫步,也有风雨路上的坎坷,每一阶段都承载着岁月赋予我们的沉重。

人到中年,看淡了世事的苍凉,也认清了自己。就像这个静谧的雨夜,雨滴退出了暴雨的锋芒,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如春蚕咀嚼桑叶般平和,夜深人静,唯有这雨打在窗上、屋顶上、树叶上、地面上,是那样真实,万物勇敢又平和地接纳着雨水带来的馈赠与苦难。空气里透着一股寒凉,一段久远与绵长。

雨声听得久了,就无所谓始,也无所谓终,只会感悟到有种无生命的洁净与安详。心平气和地回望来路,很多时候,总以为会有人肯为你挡风遮雨,会有一个给你依靠的肩膀,最后才发现,能全心全意给你爱的人,也只有自己。

在这样一个雨夜里,静静地躺在床上,任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驰骋在过往的岁月里,从无忧无虑的孩提到青春浪漫的青年,越过凡尘中的悲悲喜喜,在爱恨情仇中不知不觉就到了知天命年。时间,就好像一个神偷,转眼就把人生的大半光阴盗走了。

秋雨下得久了,微凉的夜色里已有了些许寒意。空气透着一丝清新、一丝恬淡,一丝留恋,一丝思念。

忧郁,彷徨,孤独,失落,一直把自己困在惑里,在这雨夜里不知如何笔耕,记录不堪的命数。

秋天的雨,没有电闪,也没有雷鸣。在这静静的雨夜,小雨无声润物,心灵在黑暗中舒袖长舞,无思、无想、无愁、无喜,让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

我喜欢在无眠的雨夜,捻灯夜读,打开唐诗宋词,在寂静中走进文字的喜怒哀乐里。“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知不觉,东方泛白,雨也停了,文字的寄托,是我的唯一,只要走进文字的墨香里,所有寂寞与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只要在文字里徜徉,光阴竟然可以拿来虚度却丝毫不会觉得辜负或愧对。

喜欢雨,也热爱雨,常常幻想,如果能在生命的轮回中,做一滴小雨,无所谓得,也无所谓失,用娇小的身躯润泽万物,涤荡尘世,用一种温馨之美散发出缕缕馨香。

“生命自有规律可遵,轮回自有因缘可循。”

愿来世做一滴雨!

喜欢文字

喜欢文字,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习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文字,什么样的书都喜欢看,妹妹到现在还取笑我,“从小就是书呆子”。文字里的淡淡墨香让我陶醉,游弋在文字里,可以敞开自己难以抑制的激情,放开思绪、放飞美好梦想,释放快乐或者忧伤的心境。在文字里寻找品位,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在那里我有无尽的愉悦,我告诉老公:喜欢那些快乐奋进、美丽忧伤的文字,读到就可以成为充饥的食粮,可以成为我日夜相随的伴侣。文字就是我心中的伊甸园,在文字里徜徉,读宇宙奥妙;看古今磅礴;领山河雄壮;赏白云飘逸;听花开花落,让自己陶醉在文字的喜怒哀乐里。

闲暇之余,文字是我最好的挚友,在每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或是平淡宁静的夜晚,我与文字轻轻诉说知心话语,侃侃肺腑之言。我不在意自己的文字,有多大的成就,或者拥有多少粉丝,因为自己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在于镌刻岁月里的精彩片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当时光从指间流过,翻阅用文字记录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生活因文字而变得充实美丽。文字记录我的心绪,记录我的情感,记录我快乐与疲惫的心灵。

文字能赐予我无尽的力量,当生活的重担与磨难,啃噬柔弱的灵魂,那些坚强的文字就会给我力量。只要把自己搁浅在文字的海洋,在静静的每个夜晚,让无尘的文字飘飘洒洒流淌于眼前或是笔端,再苦难的日子也就会在文字中化解。爱上文字的灵性,爱上文字的刚强,爱上文字的酣畅,爱上文字的优雅与凄美。当寂寞的时候,任凭灵魂在文字里尽情发泄,让生命的感悟与生命的对话,用文字镌刻,在指尖流淌,自娱自乐,无须人懂;文字和着自己的爱恨、悲喜,演绎着心灵深处的独白。

在漫长的人生历程里,生命没有目的,灵魂没有归宿,面对尘世的悲凉,人性的欲望与功利,生活中偶尔的缠绵与感伤。我把文字作为灵魂的寄托和栖息方式,寻找到用文字堆砌的美丽家园,家园里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漫步在心灵的花园里,心与灵魂相通,聚拢在一起,让灵魂与心境,碰撞交流,相契共鸣。那心上的花,更加醇厚芳香,如深谷的幽兰,清香而又绵长悠远;如荷塘的白莲,美丽清新又洁白淡雅;如醇香的美酒,交心忘我而又酣畅陶醉。这种与心灵相通的默契,会在岁月的流逝中,相扶共存。有文字相伴,平淡的日子也会过得清新透亮。在经年的辛勤耕耘下,就会绽放出最美的心花,这份心花会经久不衰,灿烂一世,在春夏秋冬的每个季节,都能聆听到花开花落的美妙声音。

生活赐予我们蓝天白云,漫步在阳光明媚的山水田园之间,身心回归自然,文字与自然紧紧相拥,美好的世界和生活的激情在文字中流淌,心会随着文字,由指间漾上心头,谱写出人间最美的乐章。走过经年的沧桑,在崎岖蜿蜒的人生之路上,文字会用至纯至真的情感,铺满经年的幽香。让绚烂的文字,走进紧闭的心扉,用阳光般的暖,书写心灵深处的那份执着,编织多彩的幸福生活,把余下的人生之花尽情绽放。

猜你喜欢
华坪芒果文字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字的前世今生
华坪女高的校训
热爱与坚持
我才不要穿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丽江华坪花傈僳服饰特征探析
小洞会“咬”人
小洞会“咬”人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