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2019-12-18 17:29杨虹偲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右脑创造性想象力

杨虹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艺术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针对艺术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分析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尤其在近些年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艺术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关联,涵盖内容和切入角度十分丰富。其中江奇生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创造性思维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和事件,且将“创造”与“本土元素”相结合,进一步提出创新精神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所开拓出的平面设计的本土风格将为新时代的艺术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1 马骅则分析了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价值,强调创造性音乐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与精神、实施完整教育的有效途径。2 此外,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研究结果支持艺术教育确实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心理学强调情感、艺术和想象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影响,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反映情感、实践想象的现实创造,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艺术家通过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对于生活进行的创造性演绎。

二、艺术教育的概念

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丰子恺在《关于学校的艺术科》中提出了广义的艺术教育的概念,即“艺术教育,是全般的教养,是应该融入各科的,不是可以机械的独立的,也不是所谓艺术科的图画与音乐能代替的”。他将教育归为“真、善、美”三类,其中“真”为科学,“善”是道德,“美”则是艺术。他尤其重视艺术教育,并坚持它和科学、道德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不该被狭隘地等同于美术、音乐,也不该被单独排除在教育之外。3 目前为止,主流观点也大部采纳了丰子恺的这一思想,将艺术教育描述为“审美教育活动”(以下简称“美育”),包含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教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欣赏、促进艺术创作为主要目的。在专业艺术教育领域,有戏剧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艺术教育的本质目的其实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尽管长久以来创造性思维的界定并没有在学术界取得一致意见,但创造性思维并非全然来自于天赋,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后天培养。学者们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将创造性思维看成一个过程,一种状态还是一个结果。例如,大脑皮层通过感知、记忆、思考等形成联系和恢复联系,即是一种过程;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呈现的灵感、直觉和想象等思维,即是一种状态;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新奇的结论,收获,则是一种结果。4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中,笔者较为倾向于第一种,即创造性思维经由大脑皮层建立和恢复联系产生,继而获得感知、记忆、思考等能力,并且具有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活动。

四、艺术教育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

史百瑞的研究证明,人脑由两个半球构成,各自专管人的不同行为,即脑功能不对称性。左半球负责语言、理论思考、分析、计算等能力,右半球负责非语言、绘画和图形、音乐、直觉、几何空间等能力,总体上看,左脑负责科学,右脑负责艺术。但优秀的科学家并不仅仅只有左脑发达,例如爱因斯坦,他不但十分擅长小提琴,还有着超乎常人的思考模式,即使用非语言进行思考,思考完毕之后,再转换成语言,即思考过程发生在右脑,右脑工作完毕之后,再将结果转换到左脑,变成语言。普朗克、波恩和海森伯等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法拉第的右脑思维则体现在图像表达上,他著名的法拉第线和电磁线,正是用图画、图形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并无实体的电磁现象。右脑的发达,为这些科学家提供了进行创造性思考的重要生理基础,而同为右脑分管,艺术教育将有助于右脑的进一步开发和锻炼,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开更广泛的大脑空间,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艺术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是灵活的,也是发散的。它既可以是建立在前人发现之上的创新或再创作,也可以是毫无规律、天马行空的灵光一现,这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不谋而合。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浮力定理、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在睡梦中悟到化学元素周期表等,都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和偶然性,或者换句话说,来自于科学家的灵感。而艺术正是灵感的重要来源,它和上述种种科学发现一样,充满不合规律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灵光一现的绝妙收获。以美术为例,抽象派大师毕加索的创作不见得有分毫明确的规律可循,却是美术史上无可取代的伟大之作;在音乐领域,李斯特的乐曲狂野豪放,其中不乏常人的手掌尺寸所不能及的跨度和音域,时人看来或许毫无章法,但并不影响他在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另外,想象力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之一,与“灵感”一词相比,它更强调“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概念。科学家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通过想象力将微不足道的细节转化为科学链条中关键的线索,艺术家则以生活为蓝图,通过想象力绘制五光十色的梦境。灵感与想象力,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艺术教育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源泉

无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正是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任务更应该是长远、长久的,如何让创造性思维成为一种习惯,让创新思想成为大众思想,也将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命题。笔者认为,艺术教育正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源泉,这里使用“源泉”一词,也蕴含着“源泉混混,不舍昼夜”和“材如源泉,汲用无穷”的意味。前文提到,艺术教育并不为专业艺术院校所独有,普通人聆听音乐、观赏画作、欣赏影视作品、阅读书籍报刊,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对美的鉴赏,这同样也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正是因为这种与生活紧密关联,无处不在的特性,艺术教育容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习惯,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也容易长久维持,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不竭源泉。

(四)艺术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艺术教育中具体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无法一一列举。而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两种方法是联想法和发散法。联想法与人的想象力密切相关,重点是在没有联系的事物中发现相似之处,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特征,从不相似看到相似,从而进行逻辑联系。具体来说,在文学作品鉴赏课程中,可由某一句诗句进行联想,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似描写歌女的靡靡之音,实则可以联想到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感、历史背景等,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联想到许多同类以景写情的诗句。发散法则是由一个起点出发,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各种观点。其中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实例,它鼓励与众不同、多多益善,并将结果排列记录,后续统一讨论。多人之间的灵感和思维发散互相影响,从而引起连锁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综合创新思路。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联系是密切的,艺术教育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显著的。艺术教育不仅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还是它的动力、源泉,不但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生理结构层面的支持,还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想象力和灵感,并促进创造性思维形成长期习惯,总体来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右脑创造性想象力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右脑开发是谎言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