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纺织产品专业创新发展模式对策研究
——以河南地区为例

2019-12-18 17:29白晓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中原资源共享纺织

白晓

(河南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本文将河南地区开设有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三所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通过对三所院校纺织产品设计专业联合发展创新模式比对分析,提出高校发展的新理念,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多方面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型高校的创新改革。

一、健全高校联合发展机制

作为一个高校间、校企间的大规模合作项目,若想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必然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科学的联合机制,形成统一的评分标准体系。三所院校的本专业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交流时,首先需要一套统一的要求及评分标准体系,以便最合理、公平的进行管理与活动开展。而此体系需要针对教师、学生和课题团队等诸多方面进行制订与评价。例如,在教师互换教学中,应由学校双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综合的评定;再如,在三所高校中根据不同课题建立学习小组,创建统一的管理制度,避免各种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另外,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产品的项目中,更加需要一套多方管理制约与发展的合作方案或详细条例,以求公平公正有效,并利于长期合作发展。

二、拓展联合发展空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中原纺织产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的发展也必须紧跟趋势,而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便是走向联合与共享。首先,将三所院校联合培养学生,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的优质课堂中进行学习,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其次,三所院校教师定期、有计划、课题式的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有力地推进彼此间在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再次,各校共同结合企业项目开展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主题性合作。

三、联合发展校内外合作项目

目前纺织企业在用人上越来越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纺织产业越来越将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作为人才衡量的标准。高校培养的人才普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弱、工作技能弱等现状。因此,让学生大量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其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的培养,使教学与企业、与市场紧密结合,是未来本科教学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因此,注重实践能力与市场意识的培养,将设计实训引入高校联合发展的计划中来是非常重要的。

(一)共同联合发展校企合作项目,与纺织企业高效互动

注重校企联合,重视第二课程质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比如,广州美术学院,强调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在多个实力较强的纺织企业中建立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工作室的实际课题训练和下厂实习,拉近教学与市场的距离,使学生直接了解生产流程和工艺常识,提高对产品设计的综合认识和操作能力。因此,河南高校的纺织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也必须结合本地域的产业特点,依靠中原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持续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积极倡导开放办学,努力拓展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本地区的服装企业、家纺企业等建立实习基地,并同时在校内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从而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中起到相应作用。

(二)联合进行课程间的实训项目,在校际比拼中促进学科进步与学风的良性循环

实验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企业进行实习培养之外,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也能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认知。尤其是相通课程的设计,能够为学生走向专业岗位打下基础。该模式下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讨论:

模拟课题的设计实训:各高校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单元划分,制定统一的与当下市场设计运作规律相吻合的模拟课题,使学生在不同的单元学习过程中,寻找消费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包含真实的市场调研、咨询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实训过程中与完成后开展讨论与评比,将专业设计课程的所有环节都针对性的、市场化的运作,从而加强各高校本专业间的合作关系,激发各校学生的学习创新热情,加速与企业的接轨。

参赛的设计实训:根据各校本专业的共有专业课程(例如印花设计、服饰图案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课程等),定期把大赛设计课题引入课程,设计过程依据实际印花生产、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并将设计作品参赛,让各校学生与教师在各中专业大赛中比拼、成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专业学科发展。

四、促进资源共享,调整优势互补

中原纺织产业需要各层次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而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有效为纺织企业搭建并整合一全面完整的人才平台。同时,这一平台也为各高校今后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纺织品艺术设计发展的教育改革,促进各高校之间开展协同创新,以优势力量为牵引,重视交叉点上的突破与创新口,在院校联合发展之际进行教师交流访谈、开展各种以纺织产业发展为基础的的论坛、共同进行科研教研项目的申报、优秀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互惠等广泛合作。发挥各校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作用,推动中原纺织产业经济的集约、快速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生创造直击市场的教学场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落实教学的每个环节,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这一理论中,课题组根据各校专业资源及办学特色提出从“联合”、“互补”、“支援”三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

(一)资源共享

高校的联合是建立在专业内容和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校与校之间进行教育文化信息和资源共用,使得课题项目平衡、稳定的发展。首先整合三个高校的专业专项资源,对针对性展览、专家访谈、名师讲座进行平台共建。定期举办企业产品展播、各院校优秀教师、学生作品展览, 定期开展针对企业研发资源的专项讲座。一方面促进教学资源的融合, 另一方面作为资金投入也大大节约成本。因此,形成资源共享的新型联合方式可促进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二)优势互补

高校优势的资源互补合也是联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的优质课与教学成果方案可与其他院校保持交换,形成一种以优带优、以劣补劣的教学模式。通过互通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例如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纺织产品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是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着力打造技能型人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依托服装设计专业,其产品内容多以服饰类产品设计为主,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的明确;河南工程学院,以原纺织学院的工艺美术起家,注重学生手绘能力的提升,校企合作方便优势大、资源广。综上所述,三所院校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合理调配,最大化的利用优势弥补不足,使三所高的校教研成果的得到有效发挥。

五、结论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各个高校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的需求,转变培养理念,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师资力量,找准学校自身发展优势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合点,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是为创新型人才做好基础性的培养工作,也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环境下区域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顺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校企合作在高校中不断发展,已具备普遍化,而同地区高校同专业的联合发展也逐步被各个地区、高校关注,研究对策与发展目标更为清晰。因此,研究制定河南高校纺织产品专业联合发展方式方法,不仅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有效资源,也为地方型高校专业联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中原资源共享纺织
澳洋纺织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沁园春·赞中原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共绘新蓝图 中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