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的道德教育渗透策略

2019-12-18 17:29李青青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
关键词:课件德育文本

李青青

(江西省丰城市孺子学校,江西 宜春 331100)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社会对于一个合格公民的要求。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和人文内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追求、人格塑造等方面,语文的学科特点使语文教学成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需要持续关注、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要发挥课堂的积极作用

课堂作为德育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品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要务。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发挥课堂作用,使德育与智力教育统一和相互渗透,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文本中。例如,在初中文本《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在火中遇难的士兵的光彩和动人的行为。他们可能会对这一壮举无动于衷,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也无法达到改善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为此,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士兵在火中的具体行动,让学生反复阅读,体验士兵的英雄主义,让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命,学会在生活中帮助他人。此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渗透学生的道德教育。例如,《北方春天》让学生珍惜家乡和亲人;《贝多芬的交响乐》让学生感受到不屈不挠的生命;《岳阳楼》融合了风景,抒情,讨论和融合,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开放思想和开放思想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理解,并将思想的本质融入心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深钻教材,充分准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创设情境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最忌死板说教,一直提倡以情動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就要摒弃应试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授课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高涨的热情[1]。另外,初中语文还应熟悉各种情境的创设方式,精选课文中的德育素材,以形象化的手段、直观化的表达,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创设情境达到德育有效渗透的目的。如《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家乡大容山、铜石岭、会仙河、望君山等风景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接着播放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要爱护大自然,爱护身边的环境。又如,《背影》一文记叙作者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抓住文中对父亲为儿子买橘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经典细节刻画,听着课件的乐曲,看着课件展示的画面,听着录音有感情的朗读,从而被文中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顺势引导,让学生感知父母之爱的恳挚无私、弥足珍贵和伟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创设出逼真而又充满感情的课文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喷薄的激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德育渗透达到完美的效果。

三、利用技术营造氛围,为德育做好铺垫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够利用科学技术营造氛围,有的可以插入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有的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张张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资料,这些无疑都形象地丰富了文字所不具备的直观性和浓缩性。遇到写景散文,既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展示景物的真实图片,如《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遇上介绍动植物的科普小品文,最好就用各种图片填充文字所达不到的直观、真切的效果,如《绿色蝈蝈》《恐龙无处不在》《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而对于故事性很强的文本,则更适合视频再现,如学习《芦花荡》可以播放任意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剧片段;学习《信客》可以播放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片段等等。学生不但领会了文本内容,也更加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会变得更加纯净。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很多优秀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学生的所处时代相距甚远,学生与文本间的隔膜很深,以至于学生对无法理解文本的精神意涵,德育渗透自然也无法进行。因此,找到文本与生活的联系点,将学生带入文本的语境中,是进行德育的基础。

七年级的课文《台阶》是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贫苦农民的一生纪实,学生与那一代父辈农民的隔阂很深。在课堂上,我们一起分析完父亲洗脚的语段,又补充对那一代农民的手的描绘:那是不能碰棉絮的手,因为上面布满了沟壑。我问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一双手吗?有学生说到了自己爷爷的手,“手上全是口子,摸上去非常粗糙,甚至咯手”,学生就在身边同学的描绘中体会到了一双手所承载的艰辛。学会同情、懂得悲悯,先从了解生活中的一双手开始。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在教学的适当环节,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由文本的动情点联想到生活的动情点,从而加深体会,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道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必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互渗入。且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锤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和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净化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同时,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以道育人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必要途径,教师需要在德育渗透的策略上多下功夫,积极地探索德育渗透的方法,在不断求索中提高德育渗透的艺术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课件德育文本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