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9-12-20 18:25温敏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营国有企业监督

文/温敏,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

1 内部控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1 内部控制含义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其内部开展的组织管理计划和程序管理。是一种可以使企业内部各经营互动和各环节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使相互之间协调制约的管理办法,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基本职能之一。

总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内部控制制度根据控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成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履行职责,实现目标的自我规范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能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秩序,避免腐败、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促进经营管理政策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1.2 内部控制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都是手段,而信息沟通是载体,监控则是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

首先,控制环境其实就是企业的内部环境,受到企业历史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政策的影响。控制环境具体包括组织机构、治理机构、人力资源实务和企业文化等因素。其次,风险评估指的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明确风险监督控制的目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企业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含信息的收集、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等几个阶段。再次,控制活动指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层可以制定可行的政策指令,企业各阶层和各职能采取相关控制活动措施,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使得各项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因为控制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加上企业性质和规模不同,控制的类型也会根据企业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此外,信息沟通指的是在建立相应信息机制的基础上,保证信息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相应部门,保证内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内部监督是指通过相关监督方式严格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核对企业财务账目,采取职务和岗位分离的方式避免出现会计造假和贪污腐败的问题。企业一般会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安排相关机构执行内部监督工作。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控制环境的问题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受到企业历史文化和外部政策的影响。现阶段,在企业内部,不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股权结构不合理,尤其在实行国企改制以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越来越高,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往往被大股东操控,小股东很难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其次,目前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现象较为严重,使得所有者无法实施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董事会的作用发挥不大,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人的作用。由于权力的集中使得企业决策盲目性较大,容易出现决策错误的现象,使得内部管理陷入混乱。

2.2 风险管理薄弱问题

有效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得到企业领导人员的支持,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群关系着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执行。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概念比较模糊,管理意识薄弱,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影响较大。这主要和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经理人员机制有关,经营者在较小的压力下很难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此外,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快速,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在不断扩大,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会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

2.3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不少国有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存在核算不实、工作秩序混乱等问题,使得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发票管理、凭证保管和使用等制度或原则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关于会计凭证的填制没有合理的原始凭证支持,出现捏造会计事实、会计数据毁坏、账外账、隐瞒或虚报收入与利润等问题。

2.4 企业内外监督职能薄弱

一方面,企业内部监督职能比较薄弱,内部控制需要采取相关监督措施来发挥其作用,但是现在在一些国有企业背部其监督职能已经弱化,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比如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不足,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导致内部审计缺少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企业的审计部门和财会部门人员各司其职,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单独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人员临时从财会部门中选择,这些人员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很难真正发挥职能作用、最后在审计职能方面,不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对财务收支的审计,而没有对企业内壁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在外部监督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在真正执行方面的效果却并不好。

3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3.1 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可以真正实现产权分析和权责分明,各项管理工作科学透明,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健全董事会权力制衡机制,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运作方式,使权利和责任得到合理的分配。董事长和总经理应该互相制衡,但是有不会影响整体的协调运转。另一方面需健全企业的监事会监督机制,提高监事会的职能作用。比如保证监事会的独立和权威,保证监事会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对国家控股企业应该派驻专门的监事会,将财务监督作为工作核心,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保证国有资产不受到损害。

3.2 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在内控制度措施执行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督控制手段。一方面应该加强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比如发挥政府的强制性作用,加大政府执法,对违法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加强企业外部投资环境的控制,做好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系统控制工作。比如根据独立审计的原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公平或不恰当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做好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监督控制措施保证各项程序或化解的有效,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在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时,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监督控制,尤其在重大决策上应避免经营管理者独断专权,保证信息量大流动。另外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又要采取相互牵制的措施避免某个部门权力过大而出现舞弊现象。另外还要加强对关键重要岗位人员的控制监督,实行岗位轮岗制度和定期稽查制度,避免企业供销、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

3.3 以会计控制为核心,健全内控规范体系

在国有企业实际运行中应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那些内部会计核算混乱、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企业,其应该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入手,根据经营目标和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会计信息透明真实,保证财产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然后根据效益方面的要求建立内控框架。而对于那些基础管理工作良好对企业可以直接根据效益发展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国有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发挥其重要职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及开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有效的内控制度同时保证其得到严格的执行,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营国有企业监督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