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

2019-12-20 18:25李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口素质城镇城镇化

文/李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1 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一般定义为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并且其工商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点。而城镇化则是指一个过程,一个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是指工业、服务业在城镇的聚集,农村的人口不断向着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过程。其实,就目前而言,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城镇化”的含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其中比较普遍而权威的观点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的转移,二、三产业向城镇的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2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在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上,坚持以建设工业优势突出的大城市为中心,建成了各个工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引领城乡统筹发展,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引导着工业集中于园区、土地集中于规模经营、农民集中于城镇。力图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不完善等主要矛盾上取得突破,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在主要做法上,提出了“五个带动”的方式。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情况和工业建设情况来看,其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得到了合理的制定,城镇建设有着科学、系统的规划。而民族地区的工业园区建成,更是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3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本文在前面已经讲述了人口素质对促进社会文明、稳定,促进就业有着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转非人口的素质对城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提高居民素质的直接途径便是让人们读更多的书、受更多的教育。在提高居民素质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立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在我们是实行普及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而应该努力的方向就是要争取普及高中教育。当然,这离不开的是加大政府教育支出的前提是要增加政府收入,换而言之就是要增加税收,所以提高居民素质加大教育支出的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税收监管、发展经济增加税收,这两者是相铺相成的关系。最后,也应该利用好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力量,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从生活中引导人们的思维转变,做一个有素质、懂礼貌、讲文明的人。

4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对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路径

4.1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保证教育质量

教育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所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本文在前面已经讲述了人口素质对促进社会文明、稳定,促进就业有着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转非人口的素质对城镇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提高居民素质的直接途径便是让人们读更多的书、受更多的教育。在提高居民素质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立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在我们是实行普及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而应该努力的方向就是要争取普及高中教育。当然,这离不开的是加大政府教育支出的前提是要增加政府收入,换而言之就是要增加税收,所以提高居民素质加大教育支出的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税收监管、发展经济增加税收,这两者是相铺相成的关系。最后,也应该利用好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力量,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从生活中引导人们的思维转变,做一个有素质、懂礼貌、讲文明的人。

4.2 教学设施的优化

经济带动社会发展,在各个工业园区的建设下,同时也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前的没有资源,到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各个民族地区教育点都兴建了教室、操场、图书馆等设施。同时配套了新的座椅、书籍、体育用品等。使得当地的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好教育在较好的教学环境中。

4.3 完善教育机制

如果说加大教育支出,保证教育质量是提高人们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完善企业培训机制便是提高就业人口的技能素质。农转非人口的技能单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会比较偏慢,所以在与就业岗位的接轨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案。涪陵区农转非的就业人员,大多是进入了厂区,进行机械加工等相关操作性的工作。在机械操作上,与他们以前在农村所接触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企业有耐心和信心去对他们就行培训。这也无疑会加大培训费用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能够提供适当的补助。促使农转非人口进入城市后能够尽快就业、更好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素质城镇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文化边城镇远
民国时期山西人口素质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城镇化重量更要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