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18例疗效分析讨论

2019-12-20 10:10汪伟峰
关键词:肌电图微血管银杏叶

汪伟峰

(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内科,吉林 长春 130600)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积极预防肝脏功能损伤、末梢循环障碍、视神经障碍、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注重微血管状态的调节[1]。银杏叶提取物在微血管病变方面具有较好调节效果,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患共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0:8;年龄区间处于51-84岁,平均年龄(66.81±3.42)岁;糖尿病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4.96±0.33)年;入院时FPG平均(12.61±2.94)mmol/L。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9:9;年龄区间处于53-85岁,平均年龄(66.95±3.38)岁;糖尿病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4.81±0.36)年;入院时FPG平均(12.70±2.85)mmol/L。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制定的诊断标准。

剔除标准:肝肾功能受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控制血糖,根据其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病程合理安排每日胰岛素注射剂量。

对照组采用常规诺和灵药物控制血糖,同时严控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日为患者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将20 mL药液溶于250 mL生理盐水(0.9%)中配置静滴药液,持续治疗15日后改为每日三次、每次口服30mg银杏叶提取物片剂。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显效—糖尿病自觉症状好转,不存在便秘、腹泻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加5m/s;有效—糖尿病自觉症状改善,不适感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不足5m/s;无效—糖尿病自觉症状好转不明显,肌电图神经传导速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空腹血糖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为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达到94.44%(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表[n(%)]

2.2 血糖状况

统计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对照组入院时FPG平均(12.61±2.94)mmol/L,研究结束时平均(10.39±1.21)mmol/L;观察组入院时FPG平均(12.70±2.85)mmol/L,研究结束时平均(8.33±0.95)mmol/L。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从其叶片中提取的生物碱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含有大量萜类内酯以及黄酮甙,经实验室证实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激活因子、调节血脂、抗氧化、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因此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可起到改善功效。在制成药物后可对体内过多自由基予以清除,对细胞膜脂质发生过度氧化反应予以抑制,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在糖尿病控制中,其首要控制目标为血糖,其次需强调对患者血液状态的改善,避免血液流变学异常或血脂代谢紊乱,否则将加重对肾脏、心脏等靶器官血管的负面影响。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微血管病变,但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进展缓慢,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但微血管病变常累及众多脏器器官,若早期未得以纠正可能难以逆转其伤害,因此糖尿病患者同样需注重血脂状态的调节,对其身体状况可起到调节作用,辅助血糖控制。

本次研究中对18例应用了银杏叶提取物病患展开观察发现,相对于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言效果更佳且患者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更明显,证实了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电图微血管银杏叶
银杏叶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与银杏叶的约会
银杏叶离天空很近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书的怀抱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