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9-12-20 03:00马立英
甘肃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马立英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063—01

众所周知,数学在所有的学科中是最为严谨、逻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正因为这个特点,数学也是让学生最为“头疼”的一门学科,是学生考试和作业中的“拦路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小学是教育生涯的启蒙阶段,也是基础阶段,数学作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科,是学生必须要努力掌握的,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却常常“手足无措”,在最基础的小学阶段就加入了“数学学困生”的行列,这不仅让老师和家长十分着急,也让学生本人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下面,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我将从成因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就如何进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列举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不像语文、美术那样有生动的文字描述或是形象的图片,而作为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小学生,他们本身就会受到一些有趣的、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吸引,数学恰好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为数学的乐趣是蕴含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而在做任何事情时如果没有产生兴趣,那么不但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加学不进去。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就是将教学目标设定在教会大部分的学生上,采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授课,而一些从开始就出现问题的学生会被忽视,老师上课的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就不会照顾到这些学生。长期下去,这些学生就会滞后于班级水平,完完全全地成为数学方面的“学困生”。

3.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智力还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比较缓慢,需要一个过程来“消化”,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方法上很多学生也会采用照搬照套、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学习的难度。

4.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第一次适应正式的教学方式和系统的教学内容,由于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无论是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还是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被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自觉性本身就会比较差,所以更加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二、转化策略

1.引导學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从三个层次比较了三类不同的人,也告诉了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就要对这件事产生兴趣,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这要归功于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正是因为牛顿对物理感兴趣,他才会用物理的知识去解释和思考,若是换成常人,被苹果砸中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帮助那些在数学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教学。不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反应比较快,对于新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还能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反应比较慢,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和复习巩固才能对新知识完全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整体的教学进度,还要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定期进行复习和巩固。此外,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不应该拘泥于单一的方式上,可以运用小组讨论、视频教学、课堂实验等多种方式灵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的学科特点本就比较鲜明,它要求学生掌握的不是生拉硬套的公式,或是死记硬背的定理,而要让学生学会逻辑思维的方式,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然后举一反三,只要学生能够找到理解的那个“点”,同类型的问题也就不用反复讲解和练习,更不用语文式的背诵记忆。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去不断地纠正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错误方法,要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对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小学阶段的学生都还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更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导。在数学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有的并不是不去努力学,而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或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或者放弃,而是应该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地去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积极主动地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在孩子学习新知识或是做作业的过程中悉心地给予指导,和孩子一起攻克难题。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