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的途径①

2019-12-22 12:50张卓杰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服务型农村土地农户

张卓杰

(吉林省伊通县靠山镇农村集体经济服务中心 吉林伊通1307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基层政府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这既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又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因此,为提速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势在必行。

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发挥导向作用,市场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政府主要的工作是落实土地确权、优化土地流转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等。

为实现最优土地流转率,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结合经济现状及区域情况,合理制定土地流转目标,确保土地流转质量与速度同步发展[1]。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稳步完成土地流转任务与农村专项工作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其中,农村专项工作包括乡村振兴、劳动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完善、农民致富等,而土地流转方案可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1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现状

1.1 流转信息片面

流转信息对政策制订、资源配置有重要影响,因此,土地流转参与主体对流转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较高要求。当前,由于土地流转信息获取方式比较传统,导致信息共享、流通效果不尽如人意,最终影响政策制订执行,且无法保证土地定价合理,长此以往,将降低农民在土地经营方面的积极性[2]。

1.2 维权阻力较大

目前,大多数农户对政府权责分配持片面认知。当土地权益受到侵害,一些农户选择息事宁人,放弃维权机会;部分农户虽渴望维权,但在维权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会中止维权活动。这可能是由于农户了解的维权渠道较少,加之现有维权体系不健全,无法保障利益维护主体的合法权益。

1.3 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有政策法规适用范围局限,且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实效性,导致监管形式化、私人流转等现象频繁出现,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易引起各方利益纷争,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2 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公民参与热情不够

公民需求引导基层政府建设方向,公民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基层政府的服务质量。因此,基层政府只有掌握公民需求,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得到公民拥护和支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反之,将无从调动公民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加服务型基层政府的建设难度,阻碍新农村建设进程。

2.2 公共文化教育服务能力低

随着农村公共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基层政府应逐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教育的需求。基层政府应投入充足资金,更新基础设施、发展文化教育,创建农村良好的公共环境。反之,公共服务能力长期低下,不利于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进程。

2.3 基层政府建设方向有待调整

政府只有妥善处理好地方经济与优质服务的关系,才能平衡稳定地发展。因此,需调整经济型基础政府建设方向,否则,政府服务质量无法提升,服务水平也将大幅度降低。

3 农村土地流转中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的途径

在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为顺利完成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的任务,基层政府探索了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提供培训机会

基层政府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使农户了解并使用先进机械设备,提升设备的操作能力。可开设多种培训班,如法律法规培训、技术培训、理论培训等,让农户根据学习需要选择培训科目,有助于农户积极配合土地流转工作,为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提出合理建议,缩短土地流转时间,增进农户与基层政府的关系。同时,通过培训可储备土地流转管理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大幅提高土地流转管理水平,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

3.2 扩大宣传范围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得到基层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基层政府应扩大宣传范围,使群众了解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主动参与政府组织的惠农服务。政府可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并详细介绍土地流转意义、方式、目标要求,让群众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支持,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充分激发农民自主性,进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3.3 发挥示范作用

为激发农户积极主动参与土地流转活动,政府应积极培育示范主体,全面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基层政府可通过差异化补贴或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积极配合、表现出色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或政策奖励,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政府也可有针对性地对农户实施优惠政策,如农业一体化开发、农机设备购买补贴、特色农基地构建等,这样既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又满足农村持续发展的需要。稳步推进典型对象培育工作,参照相关政策规定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为服务型政府建设贡献力量。

3.4 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工作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应重视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3]。基层政府遵循现代性、生活化原则,通过有效引进世界优秀文化、大力传播地方传统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内容,丰富群众生活、拓展文化视野,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支持,拉近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同时,基层政府应明确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使群众在文化氛围中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助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新农村文化建设。因此,基层政府应坚持均衡发展原则,妥善处理文化建设与土地流转的关系。

3.5 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要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应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基层政府可对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低保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改进合作医疗制度等,以期缩小农村与城市经济差距,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为城乡均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范围也应相应扩大,完善土地流转保障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在土地经营问题,是优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3.6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体系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体系需要创新政府服务理念。调整基层政府职能应向便民服务倾斜,即运用为民服务理念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全面发挥土地流转政策优势,全方面满足群众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提供专项指导及惠民服务,其中,信息数据库在信息存储、类别划分、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类型、多功能中介机构,保证中介机构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并动态监管中介组织工作行为,为利益纠纷处理、流转价格调整、合法权益维护提供支持,以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稳步推进。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体系需优化土地流转程序,土地流转参与者应签订具备法律效应的流转合同,将流转数量、方式、权责义务等内容以合同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确保土地流转活动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管理体系还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备案机制,有据、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4 结语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推进,土地流转政策已全面实施,基层政府作为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主体,应致力于建设服务型基层政府,以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为目标,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基层政府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服务型农村土地农户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