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控教育融入新的教育理念研究

2019-12-23 07:55陈明伟刘浩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胶体金布病检测仪

陈明伟,刘浩东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1 布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危害极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我国2003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0.48/10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严重的可造成并发症并致死[1]。1990—1995年,各年度畜间血检阳性率均在0.2%以下,而1996年血检阳性率明显增高为0.9%。家畜患布病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而且生产能力下降、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推广。每年因布病引起的畜牧业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2]。不仅如此,布病所产生的深层负面效应包括[3]:(1)布病所致的潜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所延伸的公共卫生问题;(2)布病所致的法律诉讼、财产纠纷、职业病等问题在逐年增多。

2 布病预防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手段较为复杂,耗时长

目前我国布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由于布病症状的复杂性,且布氏菌具有很强的逃避机体免疫保护的能力,要对布病进行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4]。细菌学是通过从患者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血清学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4种,主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SAT虽是一种经典人畜布病免疫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操作步骤比较复杂,使用器械多,血清用量大,检测时间长,需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CFT的特异性很好,但其条件要求很高,过程十分复杂,难以在基层推广;RBT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其特异性较低,受试验温度和凝集时间的影响,不易准确判断结果,一般用RBT检测为阳性者,还要经过SAT或CFT进行确诊,若这两种检测仍为阳性者,才能最终判断为阳性;而ELISA方法虽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操作烦琐、耗时长,需要一定的仪器,在基层推广受到限制。所以,不论是细菌学和血清学诊断都有赖于化验诊断,存在血清用量大、操作步骤复杂、检测速度慢等缺点[5-6],对布病防控存在负面影响。

2.2 检测结果不能共享,布病防控时效性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应在诊断后12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7]。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12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现行的布病监测网络中,样本检测、结果读取、数据上传和数据分析利用的步骤都是独立的,存在大量的时间消耗,而布病的流行情况十分严重,采用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刻不容缓的,传统的监测方案使得布病信息利用严重滞后、布病防控措施的时效性将大打折扣,布病防控、布病的预防教育需要更加精准且时效性更强的数据信息,需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秒级的查询需求响应。

2.3 监测数据量大,分析利用困难

《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中规定,选定14个省(自治区)的15个市(地、州、盟)承担全国监测工作。在以上每市(地、州、盟)选择1个县(市、旗)为固定监测点。固定监测点要保持相对稳定,至少连续监测3~5年之后,各市(地、州、盟)可根据疫情等对辖区内的固定监测点进行调整。在疫情不清或疫情较轻的省区,选定贵州省贵阳市、海南省澄迈县、重庆市彭水县、云南省昆明市、江西省宜春市和甘肃省武威市承担流动监测工作,每地选择1个县作为监测点,监测工作按固定点要求进行。

由于监测点众多,且其所涉及的数据量从收集涉及的原始数据、个案数据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数据量逐渐增大。对于大规模数据来说,它不仅在于数据量大,更在于其具有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征,导致其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从而无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不仅不利于布病的防控,对我国的医疗费用也造成巨大的负担。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分类、实时统计分析布病发生时间、空间以及人群的多维分布。

3 布病防控教育中应融入的新的教育理念

3.1 在线监测理念

胶体金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已广泛用于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病等免疫诊断方面。胶体金技术除具有试剂敏感、特异的优点外,血清用量少,操作更为简便,更适合于布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应用,为布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手段[8]。以胶体金技术为基础,研制开发能够自动判读阴性和阳性,带有唯一标识二维码的布病试剂盒和胶体金检测仪,融合二维码识别、诊断试剂机器自动判读、实时信息在线传输于一体,集成试剂、机械、信息和网络的便携式、微型化设备。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实施布病的在线监测已成为可能。

3.2 大数据理念

在线胶体金检测仪是一种基于光学比色原理对胶体免疫层析金试纸条进行快速、准确定量检测分析方法的检测分析仪,由主控处理器、光学检测系统、信号处理单元、电容触摸屏、网络模块、微型打印机、存储器、其他通信接口组成。在线胶体金检测仪具有多种功能,它的实现依赖于附加模块的设计,例如二维码扫描、GPRS传输和卫星定位等。二维码扫描模块中包含了检测对象、生产厂家、有效期和检测灵敏度等信息。GPRS传输模块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利用互联网传输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技术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可方便数据备份、存储、统计、分析等。卫星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测试位置信息和时间等。新的软硬件发展为布病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布病的防控应该也必须融入大数据的理念。

3.3 云平台理念

布病监测防控云平台是布病一站式标准化服务管理平台,以布病临床路径筛查和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由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路由器和UPS以及智能系统构成的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云箱)为云平台基础,以在线胶体金检测仪、ICU在线生命体征仪、在线生化检测仪提供实时动态检测,以桌面聚检测监视仪和移动聚检测视仪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医疗云平台安全体系提供数据安全保障,通过医疗卫生规范与标准达到统一规范管理,最终实现布鲁氏菌病的筛查、诊疗和随访的一站式标准化服务管理。

通过运用云平台成熟的数据传输技术、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实时动态更新的云端数据分析算法,实现布病数据分析与挖掘、异常监测数据报警、阶段数据流行趋势分析以及潜在的风险评估,从而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并完成数据的异地存储、同步显示、多元分发和远程推送等功能。这些数据在云端动态存储和共享,解决了布病监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有效弥补了现有布病监测系统的不足[9]。云平台的建立,有效地连接了布病发源地、预防和医疗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整合了布病防控的相关部门和力量,为实现布病有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胶体金布病检测仪
胶体金标记兔抗-维氏气单胞菌Lam B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优化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免疫胶体金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胶体金制备标记条件优化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一种防雷接地装置的便携式检测仪电路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体脂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