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学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的探讨

2019-12-23 07:55李鹏跃杜守颖田湾湾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成药药师中医药

李鹏跃,陆 洋,白 洁,杜守颖,田湾湾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遵循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经过药学和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准,按照规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可供临床医生辨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用的一类药品[1]。中成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中医、中药和临床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因此,加强对中成药学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中成药学教学质量,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临床中药师、驻店药师、从业药师等中医药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当前中成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课程重视不够

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以其疗效可靠,携带、服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是,高校中成药学课程设置却与其重要性不匹配。以某校为例,中成药学被设为选修课,且常因选修人数较少而停课,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大损失。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社会对职业药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院校增设了以培养临床药师为目标的专业,中成药学这门课也逐渐被重视。

中成药学内容既涉及理、法、方等中医学知识,又涉及剂、工、质、效、检验、贮存等中药学知识,既有很强的知识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与执业药师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我国当前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即人才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课程设置不完善。重视中成药学的课程地位,优化课程设置,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现代化人才,让执业药师培养体系更完善[2],使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符。

1.2 《中成药学》教材较少

中成药学课程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目前《中成药学》教材较少。教材的实用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且教材内容对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培养不足,教材与岗位需求不符,急需开发新的教材。

1.3 教学内容缺乏学科间的有机联系

中成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系统阐述中成药的组方原理、剂型选择、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功效主治、适应证、临床应用、药理研究及其新品开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2]。其知识涉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高等数学等学科内容[3],但目前的教学内容缺乏与上述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一方面是由于中成药的研究现状所致,如当前对于中成药中各成分药效和毒理的研究、中成药产品的溯源、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中西药联用数据的收集与跟踪不足,在学科融会贯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在药品审批环节,部分药物品种批号太多、剂型太多,造成理论知识与市场现状相矛盾,这也造成中成药学教学的困难。如何贯通各学科知识,在中成药“选题→组方→剂型选择→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上市”过程中体现一以贯之的标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 中成药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加大重视力度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各行业、各岗位输送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才。而当前存在高校理论教学有余而对人才技能培养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加强面向工作岗位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医药院校应加大重视力度,加强中成药学等综合性、应用性学科的教学,以提升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

2.2 优化教材

针对当前教材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进行调研,在结合行业、受众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编写人员不仅限于高校教师、医生,药师、药企研究人员等也应参与其中,集思广益。根据岗位需求筛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成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中成药的组方原则与治则治法”“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影响中成药疗效的因素”“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等。删去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不多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在各论中以功效为模块进行划分,融入临床经典案例,培养学生中成药学思维及相关技能。

2.3 教学模式改革

2.3.1 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4]。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不强。PBL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提高其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有助于科学思维模式的培养。例如可给定某处方,由学生查阅文献结合已学知识,自行设计工艺、剂型,梳理整个研发流程[5]。亦可在PBL中加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将一定数量的案例引入理论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6]。可收集历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及现代临证病案,让学生进行辨证选药,也可引导学生根据医案方剂设计相应的中成药,使学生将中医理、法、方、药、剂、工、质、效融会贯通,既有助于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加强了临床实践能力[7]。

2.3.2 注重实训 中成药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中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可在药品生产企业,也可以在医院药学部、药品销售企业、学校自建的临床实训中心,让学生通过适当的药学服务、处方点评进一步学习中成药的辨证用药、功效、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通过直观感受,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成药学是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特别是对于中医药学生来说,不能缺少。通过应用以上中成药学教学改革措施,可以改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良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其对授课教师也有很高的要求。中成药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中成药药师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