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人体解剖学知识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策略

2019-12-23 07:55张栋梁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结构化导图

郝 玲,张栋梁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学生进校后首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对后续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解剖学的名词复杂繁多、内容枯燥难懂,导致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松散,难以应对综合性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缺乏结构化,导致思维领域比较狭窄,难以做到知识的迁移。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校的智慧职教云平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及策略。

1 产生的原因

1.1 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不统一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1]。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内在本质联系构成了该门学科的知识结构。而认知结构是个体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由个体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组成。在学习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教材是根据学科的结构、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的一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也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目前,《人体解剖学》教材普遍是从解剖学科知识体系角度编写,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而学生的认知与教材的编写内容、顺序往往不统一,在刚开始学习时,就面临大量的生词、概念,难以把握,且随着后续内容的讲解,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堆积在脑中,无法有效消化,进而影响后续学习的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1.2 碎片化资源与知识结构化要求不相符

近年来,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教育背景下,微课在教育领域悄然兴起,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微课是指以阐释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目标,经过精心设计的视频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碎片化知识。在解剖学微课中侧重的是对结构或位置的讲解,但受所学内容范围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表面化和片面性,特别是其中往往涉及大量名词、毗邻结构等,无法将所学知识前后串联起来,加大了学习掌握难度。所以尽管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便捷等诸多优势,但考虑到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将庞大的课程内容分解成形式多样的“碎片化”课程信息后,学习者往往容易忽视课程背后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忽略对整体框架的把握[2]。如何将松散的碎片化知识形成有效关联的知识体系,也就是知识结构化是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2 知识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应对策略

2.1 合理构建知识树,注重设计知识体系框架——知识整体可视化

知识树理念就是帮助学习者进行整体知识构建的理念,是综合考虑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和整体性的知识建构要求,是将隐匿在表面的课程知识分离性进行关联的有效方法[3]。我校智慧职教云平台的人体解剖学在线开放课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课程以九大系统为主干,划分相关的若干层次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对应着一个或者多个下一级知识,以器官为中心,将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进行互联,实现知识的整体性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知识树所呈现的知识脉络学习知识。同时,云平台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记载,对碎片化资源完成情况进行标识,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通过知识树,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体系,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4]。

2.2 构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的教学素材网络——重、难点清晰化

围绕知识点按学生认知顺序对碎片化资源进行排序:课前学习准备、微课、PPT、电子教材、思维导图、效果检测、拓展学习。这是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推荐的学习序列,但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进行个性化学习。在内容设计上还需要特别注意知识结构和课程结构及微课的关联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养成知识迁移的好习惯。

2.3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应用结构化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元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呈现方式,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LBL、CBL、PBL、TBL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生为本,找到传授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合适的切入点,促使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内化。

2.3.1 CBL结合PBL 采用“从大到小”策略,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以解剖学知识点为主的入门级临床案例,“从大到小”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例如面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设计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子任务(表情肌的神经支配)以及完成子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和技能。以学生原有知识较贴近的某一知识为起点,通过对案例问题的层层分析,逐步向外扩展,构建知识体系[5]。

2.3.2 TBL 对比异同,分类整合,从内在联系出发使学生思维可视化。学生思维可视化旨在让学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6]。讲解关系密切、对比性强的结构时,推荐小组讨论,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联系。例如在讲授脑神经时,引导学生将其与所学习的脑神经核团进行对比学习,推演出不同神经、部位受损后的临床表现,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将思维可视化,迅速构建出新的知识框架,进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对照、归纳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组织,也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将学科有关的知识体系逐步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学到的就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随着后续课程的学习,这个体系会不断延伸,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也提高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4 运用思维导图,注重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构建,达到长效记忆效果

思维导图是为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以达到思维的清晰化和结构化[7]。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对知识和想法进行碎片整理并不断优化的过程,以达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再创造,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学习记忆的容量,有效促进知识的记忆。人体解剖学结构复杂,名词繁多,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零碎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在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才能达到长效记忆。因此,对于每一章节,教师先进行思维导图展示,以达到统领整章或整节内容,再指导学生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使学生思路清晰,知识层次分明。

3 结语

知识建构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的过程,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来说,它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视角对知识学习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知建构,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碎片化知识结构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解剖学结构化导图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