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的随记

2019-12-23 12:22朱凌云
人文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节奏形式舞蹈

朱凌云

“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看似很简单,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就此问题各抒己见,但纵观古今,曾未有人敢断言自己可以将这一命题分析的淋漓尽致,进而给出最全面、最详细的答案。因为这一命题不仅包含 “音乐”与 “舞蹈”两大艺术的相关概念,更是涉猎了其他艺术门类。各艺术门类由于表现方式、物质载体、受众人群等方面均存有一定的出入,所以表面看似毫无瓜葛,但无论从哲学角度分析还是遵循史论来研究,不同形式的艺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对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探讨:第一,音乐与舞蹈的联结协作;第二,音乐影响舞蹈动作;第三,音乐烘托舞蹈情感。旨在研究音乐如何在舞蹈创作、表演和鉴赏这几个不同阶段中影响舞蹈动作以及烘托作品情感,分析音乐在舞蹈中所具有的功能与整合形成的意义。

一、音乐与舞蹈的联结协作

音乐与舞蹈作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却有着不可分割、不可断裂的联结关系。

首先基于它们原初形态的天然联系。 “中国舞蹈先锋”吴晓邦先生曾经在 《新舞蹈艺术概论》中提到: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凡是借着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自然或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炼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反映了某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都可称为舞蹈。”所以这决定了音乐与舞蹈的主要载体都是人的身体。同时,它们都直接产生于人之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冲动,正如 《毛诗序》中所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其次,音乐与舞蹈可以同时并存。它们的外在形式材料分别是实体性的人体和非实体性的音响,这为它们在同一个时空中的联结共生提供了可能性与现实性;再次,它们的外在形式运动都具有节奏性。同时,音乐与舞蹈的外部运动形式是有节奏的。音乐的节拍是具有周期性,音乐节拍的周期和音乐起始符的间隔相等。其中,音乐节拍指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音乐节奏指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目前,我国对舞蹈动作的高层特征 (如节奏、情感)的提取研究比较少。根据Laban理论,高层特征可以通过动作的底层特征来描述,分为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舞蹈动作的动态特征是指各关节的动作速度、动作的加速度以及关节运动方向的变化。静态特征用来描述人体角色的姿态特征,如动作间距、胳膊形态和脚步足迹等。动作节奏提取基于停止动作的检测。可见,音乐和舞蹈这两大艺术门类,在对 “节奏”元素的研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为它们的并行协作提供了必要保障。

最后,舞蹈广博的包容性及对其他艺术的同化能力,使得它能够从容接纳音乐等各门类艺术,在以舞为本的前提下,于有限的时空中,绽放出多样中见同一,共生中见差异的无限艺术魅力。

二、音乐影响舞蹈动作

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节奏上。当你观看舞蹈表演时,你会发现舞蹈的动作其实是与音乐的节奏相对应的,音乐的节奏在舞蹈中起着指导作用。事实上,当舞蹈中没有音乐背景时,独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也具有节奏感。然而在音乐的带动下,人们更能清晰的认识到舞蹈的节奏。舞蹈与音乐的节奏以及情感都是同步展示的,但是舞蹈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动作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舞蹈动作有急有缓、有强有弱、有刚有柔,这一切不同的展示动作都跟既定的音乐旋律有关。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舞蹈的编排过程离不开音乐的线索,是音乐在牵引着舞蹈,而在表达的时候如果舞蹈的动作展现不出这种音乐线索,那么动作就表现的生硬、拖沓,不能展示出舞蹈动作的干净利落,舞蹈形式的美就不能充分展现。舞蹈动作的节奏美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需要以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随着节奏的协调,舞步流畅,充分展现了舞蹈的形式美,不受音乐的牵引和制约,这就是舞蹈形式的成功,这种成功得益于舞蹈动作的内在美,音乐成了舞蹈表达的手段,而不是舞蹈表现的核心。

其次,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影响体现在思想表达方面。我们知道舞蹈和音乐都是表达思想的形式,舞蹈是以具体的方式表达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思想。然而,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仅通过舞蹈很难表达思想的主题。然而,在音乐的引导下,演员通过不同的音乐和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下,观众可以通过音乐氛围的渲染感受到舞蹈的理念。音乐的选择将对舞蹈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的互补必将使舞蹈艺术更加辉煌。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音乐的效果,优秀的舞蹈作品无法区分音乐和舞蹈哪个更好,哪个更美,因为两者是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这样一部舞蹈作品。好的舞蹈作品,音乐必须得体,必须要符合舞蹈所表达的思想。在舞蹈中,音乐为舞蹈服务,音乐是舞蹈的衬托。没有舞蹈,音乐就不能独立存在。如果离开舞蹈,音乐单独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内在美的展现规律可能要与舞蹈中的音乐有很大的区别。脱离了舞蹈,音乐就不再是舞蹈中的音乐,在舞蹈中音乐要紧随舞蹈的风格来展现,离开了舞蹈的音乐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舞蹈中音乐的形式,注重舞蹈中音乐的艺术展示,突出音乐的美,突出音乐在舞蹈中的美。

三、音乐烘托舞蹈情感

音乐的表达具有情绪性,因此音乐影响舞蹈情绪的表达。我们知道音乐根据不同的旋律、曲调,甚至由于不同的管弦乐器以及音色,能够表现不同的情绪,那么在一场舞蹈表演中,如果没有音乐,仅仅靠肢体动作表演,是无法将作品中的不同情绪表现出来的,观众也无法透彻地理解舞蹈的意义。而在音乐的作用下,舞蹈表演就有了情感结构,背景、情境、情感、思想、悲喜都能够得以展现,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不同音乐环境下作品的情绪。实际上舞蹈和音乐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二者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舞蹈是直观的情景表达,而音乐是听觉和思维的抽象表达,舞蹈和音乐相结合不仅能让所要表达的内容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多种文化特色的作品。总的来讲,音乐能够决定舞蹈的情绪,从这方面看舞蹈表演离不开音乐。

作为依靠肢体来进行表达的舞蹈艺术,在通过直观的肢体语言很难对艺术思想、主题、情感等进行清晰表达的时候,音乐的听觉配合能够很好的做到弥补,带观众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知体味作用下进入富有想象的境界,从而达到更加清晰感受舞蹈的主题思想和音乐对舞蹈中带来的美的享受。

音乐与舞蹈就其本身来看,就是两种独立的艺术,音乐以声音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声音表达思想、情感和现实生活,给人整个身心上的体验,而舞蹈是通过肢体上的、有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现象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在实际的表演中,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用音乐来表演舞蹈,虽然没有音乐的舞蹈也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主题,但它会使人感到孤独和缺乏活力;而音乐若能加以舞蹈的衬托,则会更加完美的诠释与展现自己的主题思想。因此,舞蹈是将肢体动作作为首要表现形式的艺术,音乐为其表演提供了最有利的不二保障,使舞蹈更加容易感染观众,引发观众的共鸣与反思。

《乐记·乐象》中所言: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集解》作 “器”)从之。”诗、歌、舞都是发自人的内心的,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诗歌以文字传情,歌曲以旋律达意,舞蹈以肢体释放。我国古代中所称的 “乐 ”是舞蹈、诗歌、音乐相互结合为一体的总称。由此可以得知,乐舞同行是永恒不变的舞蹈创作规律。

猜你喜欢
节奏形式舞蹈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轻快漫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