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培育机制
——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3 13:14高丽霞詹克钰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财会产教校企

□毛 庆 高丽霞 詹克钰

近年来,“校企合作”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但大多数流于形式,内涵不足。深化校企合作,寻求校企战略级持久的深度合作迫在眉睫。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道公司”)“产教融合、专业共建”为例,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培育机制,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发展。

一、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专业共建”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及动向,从而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专业特色;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找到智力支持,为人才提供相应储备。

二、创新模式与培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对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的要求,顺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与新道公司首创“新道学院”,联合培养商科优质人才。在此基础上,经济系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作为首批成立的新道学院校企共建专业,通过与新道公司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充分引入新道公司的优质资源,为师生搭建优质的学习平台。

专业共建采用“3+1”模式,即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产教融合专业共建以3个合作层次落地,1个数据服务支撑。“3”即3个共建层次:课程共建、专业共建、学院共建,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提升课程质量,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建设特色专业,打造院校品牌。“1”即商科教育大数据服务,宏观层面协助政府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微观层面为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与评估、教学管理与组织改进、教学理论与研究提供数据依据,驱动教学变革。

(一)共建“精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人培方案

从审计、财务管理相关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与新道公司共同开展专业调研工作,共同探索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认真研究分析本地区、行业企业对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从专业特色入手,精准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保证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服务本地区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经济系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V综、V财课程平台为依托,共同推进财会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要提高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人才能力培养的精准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目前,经济系与新道公司合作,已经为学生搭建了V综、V财两个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整合原有教学资源,推进“强化技能”、建设健全素质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分阶段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真实教学场景与企业真实环境对接;真实企业业务数据和真实商业环境对接。通过互联网化实践教学模式、先进的信息化实训方式,实现理实一体、线下课堂教学及线上随时随地“互联网+”自主学习的需求,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三)以新道校企交流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优质企业资源开展多层面合作

1.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结合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利用新道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共同合作开发优质专业课程,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符,校企一体共育企业所需、岗位所适的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2.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利用新道公司优秀的研修、培训、认证服务、下厂实践等多元化平台,为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制订专业的教学团队培养计划,带动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

3.共同开展技术服务项目和科研课题研发,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审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充分依托新道公司的优质平台,结合新道公司现有的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利用自身优质资源,承担部分合作项目,或者与新道公司共同研发新的合作项目,并进行紧密合作,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高质量转化。

4.拓展学生对口实习岗位,共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各项工作。充分利用新道公司的优质企业资源平台,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优质企业进行对口实习并就业,提升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从而加速审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改革步伐,最终促进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

(四)以河北省财会职教联盟为依托,打造校校联盟运行机制

1.建立校校联盟合作机制。利用新道公司的优秀合作院校资源,和学院财会专业发展优势,努力打造河北省财会职教联盟,建立长效的校校联盟合作机制,确定河北省内优秀财会专业院校作为联盟主要成员,共建河北省优秀财会专业群,扶持河北省其他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建设,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财会专业大省。

2.开展企业财会专业导师认证和授权,培育优秀名师。通过新道公司“五步研修”“三级认证”师资培养体系,培养2-4名专任教师取得财会专业导师认证资格和授权,培养专家级教学名师,在本地区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支撑起河北省财会职教联盟的各项工作。

3.联合举办区域财会专业论坛会议。以河北省职教联盟为依托,联合省内优质院校和优秀财会专业群,建立定期举办河北省内财会专业论坛会议机制,主要研讨省内财会专业建设核心工作、省内财会专业领域最新研究理论、汇总省内优秀财会建设成果、表彰优秀院校及教育工作者。通过论坛会议机制,提升河北省内财会专业建设的创新性和凝聚力,最终提升该省财会专业在全国财会专业建设上的综合水平。

(六)试点“新道特色精英班”,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依据财会人才岗位需求和培养特色,试点“新道特色精英班”,由企业、学院和新道公司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校企联合培养的就业优势,吸引优质生源,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三、结语

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审计、财务管理专业,以“精准人才培养”为核心,政行企校共同参与,联合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创新、特色发展,深化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能够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构建适应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专业,实现院校教育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审计、财务管理一线相关岗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财会产教校企
告示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