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各领域中的体现

2019-12-23 07:13周亭
教师·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形象民族文化审美

周亭

摘 要: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是各类艺术作品的核心。在各类艺术作品中,不同的艺术语言是为了树立艺术形象,没有成熟的艺术形象就没有成功的艺术作品,把广泛的生活、工作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之中,每件艺术作品也就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艺术形象;民族文化;审美;概念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2-0101-02

一、引言

在文学领域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不能凭感官直接把握的,需要通过语言的中介,经过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得以实现。在音乐中,音乐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但其创作的艺术形象是不够确定的,媒介需要通过声音,引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但是美术较之文学、音乐等其他文艺作品,其艺术形象性有着自己的顯著特点,表现更为突出、直接。绘画、雕塑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在空间中有着确定的形式,是完全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眼睛所把握,所以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特点。

二、艺术的视觉形象

形象表达,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而忽视视觉的形象表达方式,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就曾有过。早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作为视觉的形象表达方式——绘画和雕刻就已经出现。形象先于语言。在人类原始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就创造了视觉的形象表达方式,如仰韶文化的彩陶文饰、绘画、绘鹿,都是绘画史上最先出现的重要作品,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欧洲则以法国、西班牙等地的洞窟美术为代表。从当时的美术作者们所表现的各种野兽来看,原始人的艺术创作是他们的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到了今天,视觉形象的图画仍被称作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文学用语言来描写事物,被称为语言形象,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用以声表情的方法来创造听觉形象,但它们都是把被表达的事物诉之于想象,“而这种想象却不能用眼见到,只在黑暗的心目中产生”。视觉的形象表达则通过点、线、面、体质、质感、空间、色彩、笔触等一系列视觉的形象语言,把被表达的事物陈列在眼前,使人们所想象的事物一下子成了可视的形象而接近现实,大大减少了人们进行想象与思维的中介环节。视觉形象表达由于呈现栩栩如生、具体可视的形象,因此有利于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观察力,同时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借助视觉形象的直观性,有利于发现和创造艺术美。在科学研究中借助视觉形象的直观性,有利于发现科学美和探寻科学迷宫的奥秘。视觉形象表达由于呈现亲切感人、真实可信的形象,更容易起到感化和教育人们的作用。系统的视觉形象表达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的特殊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方式比语言文字更具有感染力量。视觉表达由于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来传达感情和交流思想,因而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精神享受的需要。

三、语言和图像

相较于语言文字,视觉的形象表达则具有形象的直观性与具体性,它在一瞬间进入人的眼睛后,无须大脑再去创造什么形象。人们识别图像和认识其内容虽也需要时间,但时间却要短得多。因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视觉的形象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及快速性非文字能比。教师若采用幻灯图片和挂图的直观教学形式,则省力很多,学生理解得也要快得多。一些连环画报,将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或历史故事采用长篇形式刊登,使广大读者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名著内容及历史事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名画画面协调的比例,犹如各个声部齐唱产生整体的愉悦听觉效果一样,给予观众最高贵的感官灵魂之窗的眼睛以最大的愉悦。这是艺术家以强烈的激情和高超的技巧创造性地表现世界,以达到主客观高度统一进而产生愉悦感。视觉的形象表达既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而它本身又具有形象的创造性因素和形象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在表达创造性思维时,所使用的视觉形象都是经过艺术家头脑的想象加工而重新创造出来的。获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的油画《父亲》,在全国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强烈反响,此画艺术构思的立足点是“特写镜头”的形式及超现实主义的描绘手法,使“父亲”的形象超出一般形象的概念化模式而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马王堆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多,构图基本相同,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上段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璧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婵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再次,各种神禽异兽,矫健活泼的姿态、奇诞夸张的造型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画法是先以淡墨起稿,然后设色,再墨勾轮廓线。线条类同后世所谓“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质朴有力。设色以平涂为主,局部辅以渲染,技法纯熟,使用的颜料以石色(矿物质)为主,有青黛、藤黄、朱砂、土红、银粉等,至今仍十分鲜艳,华丽而厚重。这两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充分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由此而知,如果画家没有视觉形象的创造性,那么,再好的艺术构思也无法实现,再强烈的艺术感受亦无法表达。

所以,视觉的形象表达是人类自我表达的重要形式之一。并不是只有美术家才需要这种能力,其他人也需要视觉的形象表达能力,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离不开这种表达能力。因而,视觉的形象表达的适用性是普遍存在的,古今中外,历来有之。东汉天文学家、地动仪和天仪浑的制造者张衡,也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在创造活动中,他视觉的形象表达自然得心应手。他绘制的一幅地图流传好几百年。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一个具有巨大创造力的奇才、全才,即达·芬奇。他把科学知识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把视觉的形象表达水平提高到一个出神入化的新阶段,人的各种能力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今天,各种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无论其功能结构还是工艺样式上,都必须有视觉的形象表达来体现。

美术和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根本不同,其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知的视觉形象性。既然视觉形象性是美术的基本特征,那么,美术的其他重要性质和特点也就都与它的形象性相关。

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来源,又有主观意识的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就是说,一方面,美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它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四、艺术形象的表达手法

艺术形象的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段上偏重情感的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臆。

我们不难发现,合理的夸张、变形,有时能更好地表现意象。齐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给意象造型做了一个完美的概括。意象造型要尊重对象的客观特征,同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客观对象做相应的处理,做到“似与不似之间”。意象造型不能被客观物象牵着鼻子走,要依据主观的情感对客观对象做一定的取舍和变化,才能放开手脚,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如果意象油画完全客观地照抄对象,则无异于作茧自缚,画面会没有生机,毫无意境和神韵可言。我国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和雕塑就运用了变形的手法使形象更具感染力,如陕西洛南出土的《人头形器口陶壶》。商代的青铜器,通过变形使其看起来有神秘、威严的感觉,成为王权的象征。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极其夸张的青铜人物造型,都给人神秘威严的感觉。汉代的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以及雕塑等,也都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如洛阳烧沟61号汉墓出土的壁画《二桃杀三士》,人物形象夸张,神态生动。成都天回山出土的东汉的《击鼓说唱俑》,经过了变形处理更是把他那种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如临其境,妙趣横生。

五、结语

所以,任何美术作品的形象都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虽然在不同形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创作方法的美术作品中,主观和客观这两种因素各有侧重,但仅仅是侧重不同,侧重的程度不同而已,都不可能完全排除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

参考文献:

[1]周 亭.“超出象外”——油画创作中艺术形象的意象表达[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9.

[2]张金峰.“真实”的艺术再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4):125-126.

[3]童雁汝南.穿越形象—西方肖像艺术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2.

[4]高紅星.中国传统艺术在新表现艺术中的再现[J].华夏星火,2005(1): 61-63.

[5]周 妍.大众意识·政治启蒙·艺术运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4.

[6]陈 澜,当代风景油画意象形式语言的表现探究[J].明日风尚,2018(24): 87.

[7]何小勋.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

[8]佟绍合,感受生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农民形象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9]陈建平.中国美术简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18.

猜你喜欢
艺术形象民族文化审美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试论广告艺术形象的伦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