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2019-12-23 08:28
新材料产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涂料节水京津冀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

据报道,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公开征集对《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该指导目录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3大类,共256种项。

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共176种。

根据名单,先进化工材料包括:特种橡胶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膜材料、电子化工新材料。其他先进化工材料共52种。

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共62种。

为加快推进新材料应用示范,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保监部门建立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并开展了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发文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拟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等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6日消息,提高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

文件所列主要目标为:到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引领行业质量提升,推动不少于10个行业或领域建立质量分级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机制,提高企业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力。

其中提出,要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提高原材料工业供给质量。深入实施《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加快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鼓励研发应用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系统。加快高端材料创新,支持航空、核能、发动机等关键领域材料的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促进新材料应用验证及推广,形成高性能、功能化、差别化的先进基础材料供给能力。加快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行业测试评价中心建设,支持开发稀土绿色开采和冶炼分离技术,加快稀土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业发展。支持开展重点原材料产品用户满意度调查,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原材料供给质量。

增强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积极落实《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弥补质量短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按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规划,梳理产业质量升级亟需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目录,积极引导产业基金及社会资金支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质量水平。

促进消费品工业提质升级。贯彻落实《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制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创新产品发布。培育壮大个性化定制企业和平台,推动企业发展个性定制、规模定制、高端定制。持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示范工作,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推动产品供给向“产品+服务”转变,促进消费升级。支持重点产品与国外产品质量及性能实物对比,支持临床急需药品先进技术应用和质量提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关键领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实时追溯和查询服务,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发展5G和物联网相关产业,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基础软件、工业设计软件和平台软件开发应用,提高软件工程质量和网络信息安全水平。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规范对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的管理,改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上海证券报)

4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水利部、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下称“《计划》”),明确要求力争到2022年,京津冀重点高耗水行业(钢铁、石化化工、食品、医药)用水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10.3m3以下,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年节水1.9亿m3。

《计划》提出5方面主要任务:

一是调整优化高耗水行业结构和布局。《计划》要求,按照区域规划,以水定产,继续严格控制京津冀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新增产能。坚持分类指导,优化产业布局,包括按照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逐渐向沿海及区域外布局和转移,加大海水利用力度;鼓励焦化行业退出主城区,向煤化工基地、钢焦一体化园区聚集,促进企业间循环用水等。

二是促进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与创新集成。推广一批先进成熟工艺、技术和装备;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攻关,支持京津冀工业节水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创建工业节水重点实验室,开展京津冀工业节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性研究。

三是加强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建设一批重点水效提升项目,推动京津冀年用水量超过10万m3的企业自主开展专项节水诊断,围绕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实施循环水回用、水梯级利用、废水处理再利用、用水智慧管理、供排水管网智慧检漏等技术改造。

四是强化企业用水管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用水统计监测,2020年实现年用水量1万m3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推动建立高用水企业、园区智慧用水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系统优化;重点培育一批水效领跑者企业和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行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构建节水协同推进机制。

五是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支持京津冀沿海地区钢铁、石化化工、火电等行业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园区建设屋顶雨水收集设施、地下雨水储存及综合利用设施,鼓励矿山附近的企业利用矿井水;探索产城融合用水模式,加大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

我国在世界涂料领域主导编写的第1个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其旗下海油发展常州涂料研究院主导编写的《色漆和清漆—水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ISO 23168:2019)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在世界涂料领域主导编写的第1个国际标准。

该标准的诞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涂料品种结构的改变,推动涂料品种向着水性化、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提升我国涂料行业和涂料分析测试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标志着我国涂料工业在国际标准化領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目前,在国际上涂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卡尔·费休法。我国经过多年实践发现,气相色谱法具备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好等优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此次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为蓝本,综合国内外最新技术水平而形成。该国际标准从立项到发布仅用时一年多,比预计发布提早了近2年。(中国化工报)

猜你喜欢
涂料节水京津冀
户外使用的UV耐候性涂料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干旱区田间高效节水工程的最优设计
张媛媛出席2016年度节水论坛
PPG推出Phenguard Pro储罐涂料
节水必备水袋
挑选环保涂料的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