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处理策略

2019-12-24 22:51李艳春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谚语文学作品差异

李艳春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当前,在国际化环境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文化作品的输入和输出开始变得十分常见,国内民众开始对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文学作品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对国家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学作品具有艺术属性,它不仅注重语言的对等性,同时还注重思想文化的相关性。而作为翻译人员,在具体翻译过程中,需要把握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用科学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让翻译的结果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原作的内涵和本义。

一、翻译和文化的关系

1.翻译促进文化繁荣

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的支持,它可以将同样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够让不同语系的人们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我国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阅读一些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感悟西方文化属性,同时也能够充分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矛盾之处。为此作为翻译者,必须要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进行科学的把控,不仅要让西方文学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促使不同地区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同时还需要让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原作原意,进而对西方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当前,中西方语言在表达形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如果单一的进行语言转换,那么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翻译模式。作为翻译人员,必须要对文学作品中所涵盖的文化底蕴进行展现。为此,翻译人员就需要对文化上的差异进行科学的处理,这样才能让翻译变得更加完美。

2.文化制约或促进着翻译

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它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翻译市场和文化外来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非洲一些国家的群众还在苦苦追求温饱,他们对文化的关注度是很低的,也即是说,他们对翻译的需求极少。一个国家文化越繁荣,那么对翻译的需求就会越旺盛。譬如,古希腊文明在波斯战争之后取得了全面发展,其中包括了哲学、史学和艺术、科技等,而在此时,各种经典作品不断涌现,如《几何原本》、《日心说》等,这些都被很多翻译大师使用不同的文字进行了翻译,极大的促进了文明的传播。这也充分说明,文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相辅相成关系。

二、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1.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理环境不同,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会存在着不同,地域文化和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显著相适应性。中西方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也造成了它们的文化具有显著差异。英国属于岛国,位于地中海,这造成了英国人对自由和浪漫的偏爱,而且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英国人的处世原则具有冷静性,再加上该国四周环海,这让英国的谚语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国有着广袤的土地,传统农业文明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让我国拥有了极具特点的农耕文化,既保守,又包容。而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土地情结则表现得十分突出。

2.风俗文化间的差异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风俗文化的差异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人类属于典型的群居性动物,他们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譬如在我国,“老先生”等属于一种尊称,而在英美,如果使用“old”,那么则意味着老朽和衰败。这充分展现出中西风俗文化方面的差异。另外,在西方国家,“red”就是代表红色,而我国的红色,则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不仅有颜色之意,还有红火、喜庆之意,而且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红颜、红装则又是对美丽女性的称谓。因此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把握中西方风俗文化方面的差异,从而让翻译的结果更加准确。而要实现这个要求,就需要对词汇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需要基于语言环境对风俗文化进行科学的把握。

3.价值观念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在某些价值观念上有所不同,而且针对相关事物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变,再加上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我国和英美等国家的价值观念,显然会有着一定的差异。我国十分注重集体荣誉,群众价值观,不支持个人英雄主义。另外,我们还崇尚中庸之道以及“和”文化。但是在西方国家,却十分推崇个人主义,他们积极弘扬个人主义中所涉及到的坚毅和奋斗精神。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会对相关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

4.思维方式的差异

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也会影响到文学作品的翻译。如果不同国家民众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那么针对某一个事件的理解,就会有着显著的差异。因为思维模式不同,对应的逻辑判断结果就会不同,而且这种思维上的差异,随着社交活动的开展,则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我国的思维方式更具有思辨性,对中庸的理念十分的推崇,并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联系。而在文学创作环节,更加注重作品结构的完整性,通过诸多动词,对相关事物进行相应的描述。这点和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文学的批判性,同时还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给予了强调,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来对事物展开全面分析,谓语通常得到强调。而这种思维上的不同,无疑会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相应的影响。

三、英语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1.根据文学体裁灵活处理文化差异

英语文学体裁不同,对应的表现方式也会显著不同,翻译时也必然要体现其差异。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需要紧密的结合相应的体裁,然后选择相应的翻译模式。对于一个文学作品,中英文的写作方式是有着显著差异的,翻译工作者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科学的把握,要基于原作,并结合作者的写作思路加以翻译,这样才能显著的提升翻译质量。而小说和散文等体裁作品,通常含有作者的主观情感,针对这些作品的翻译,就需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个人信仰和生平等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翻译之后也能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而针对科技应用类作品,更多的是对具体客观事物的陈述,几乎不涉及相关的文化内容,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在准确把握其意思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汉语加以翻译,然后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民众的阅读习惯。这种应用文的翻译,难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词汇的使用,如果应用恰当,那么翻译质量就会显著提升。

2.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相结合

针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的翻译工作者,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翻译目的而产生差异性的翻译理念,譬如目前常见的两种理念是异化和归化翻译模式。对于前者,就是在翻译之时,尽可能的还原原文内容以及表达模式,进而让翻译结果展现出显著的异域风采。目前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主流选择便是异化翻译模式,这样可以让作品产生显著的文化属性。譬如,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谚语,就可以翻译成:“The weather is unpredictable……”。而对于后者,则和前者的翻译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异,翻译时尽可能的对作品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分析,让译文更有助于阅读者理解。为了更好的提升翻译质量,将这两种翻译模式进行融合,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做法。这样不仅让翻译结果和作者愿意维持一致,同时还能对译文加以一定的修饰,进一步提升译文的可读性。譬如针对茅盾的《动摇》的翻译,通过异化模式,可以使之具有显著的我国文化底蕴,同时也为读者营造出相应的文化氛围,而针对西方人的不理解之处,则可以应用归化翻译模式,从而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进行科学的处理,让西方读者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作品,并能够领悟其中的韵味。

3.了解英语谚语、俚语的背景文化

语言不仅涉及到常规语言,同时也包括了各种成语、谚语等。后者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而近些年,全球化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英语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通用性语言,使用范围极为广泛。我国和诸多英语国家展开了频繁的交流,主要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这让英语的应用变得更为频繁。所以,作为翻译工作者,需要对英语的俚语和谚语的使用进行准确的掌握,譬如“Milky Way”,如果进行直译,那么就是“牛奶路”之意,然而这实际上是英语国家的一种谚语,意味着“银河”。而我国的成语,很多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如果进行直译,那么西方读者很难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所以,在翻译谚语或成语时,就需要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它们的真实本意进行翻译,而不能仅仅翻译表面上的文字,否则就容易让读者的理解变得十分困难。

4.利用动态表达方式巧妙处理文化差异

翻译西方的文学作品,就是要让我国阅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然而,中英文之间的语法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翻译时,就需要科学的选择相应的翻译方式,让中英文的表达能够具有一致性,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实现中西方文化方面的互通。在具体翻译之时,意译是主流方式,这能够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本。譬如《甄嬛传》电视剧中,华妃曾说过“贱人就是矫情”,如果进行直译,那么就是“A bitch is a bitch.”这种翻译结果,肯定会让西方观众莫名其妙,然而如果使用意译方式,那么翻译结果为“Bitches always seem to be affected.”,相信这样的文字,能让英语观众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华妃的这句话,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的感受到华妃的性格。而动态表达,就是在翻译之时,能够对词汇、文体、句法以及背景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它并不是一种词汇相互对应的翻译方法,而是一种基于语义不变的翻译模式,通过这种翻译模式,可以使得文字更加贴合相应国家的文化背景。

四、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国和英美诸国的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而很多英语系国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语言更具有冷静和客观属性,但是语言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却具有主观性。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需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客观的表达。

猜你喜欢
谚语文学作品差异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