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探究分析

2019-12-24 01:12李克
价值工程 2019年35期
关键词:引黄灌区技术分析可持续发展

李克

摘要:黄河属于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其农业生产关系国家农作物安全。引黄灌区聚集于黄河下游,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水资源。但是,由于灌区长时间运行,出现了严重限制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文章根据引黄灌区工程结构运行情况和灌区灌溉管理体系,对限制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探究,阐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灌区稳定发展途径。

Abstract: The Yellow River belongs to China's "Mother Rive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and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national crop safety.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ringing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s to th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irrigation area, there are serious reas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struc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and the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irrigation area, this paper conducts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explorations on the reasons for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rrigation districts, expounds the ro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rrigation districts, and studie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irrigation districts.

關键词:引黄灌区;技术分析;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改革

Key words: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technical analysis;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5-0011-03

0  引言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各个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人类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此,我国又出现了科学发展观,该观念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是指促进人与自然的融洽,取得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生态统一协调,一直走生产建设、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准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融合起来,既要兼顾眼前发展要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要求;既要遵循经济规律,还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应讲究生态自然效益。

1  影响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

1.1 技术因素

我国重大引黄灌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但由于项目标准低、配套不齐全,尤其是通过长时间运行,项目老化、技术陈旧、管理不当、淤积严重、灌溉用水浪费比较严重,成为制约引黄灌区灌溉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展开节水技术改造。由此,既要处理现状缺水,并且在不增多灌区用水总量的基础上,还应在灌区控制地方拓展灌溉面积。重大灌区节水改造所需周期长,整体性强,投资高,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不仅要基于生产方面已获得验证的成套科技,而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建立科学、可以的改造规范,积极、仔细地使用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灌区改造的技术含量、丰富灌区功能,保障项目质量,减少建设费用与运行成本,增加灌区经济利益。

当前国内的节水改造方法起步很晚,相关理论基础很弱化,灌区节水改造匹配设施不齐全。节水改造方法是限制我国大多数灌区灌溉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非技术因素分析

1.2.1 制度因素

首先,产权不清楚,管理职责模糊,管理效率不高。在以往的公有制基础上,水体所有权、管理权与应用权非常模糊。国内水资源是国家掌控的,这表示中央政府、地区政府、村民,大家均有份,可是到底资产归谁非常模糊。而灌溉控制的客体是充满很强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用水与其所依靠的物质载体——灌溉基础设备。因为水利灌溉设备建设期与运行期都要巨大投资,而且,为避免灌溉用水出现“公地悲剧”问题,政府凭借较强的行政与财政力量规划、创建了许多的灌溉水利系统,直接或通过水管部门负责灌溉设备的运行与管理,水管部门并无运营自主权,收入权以及法人财产权,于运营管理方面始终受政府部门的制约,而且其还代行一些政府职权,导致政事(企)职责模糊。该种管理形式体出管理部门臃肿、人浮于事、做事拖沓等问题,对于大量用水对象的需求,很难提供高效、细致以及让人满意的业务。

其次,政府管理费用很高,财政投资不堪重负。大量发达国家政府因考虑到食物自给与粮食安全,采用诸多措施巩固与提升本国的粮食整体生产水平,投入了许多资金用作大中型水利项目与灌溉基础设施创建及其建后项目维修与管护。但是,政府单位管理的每个环节与低效率造成管理费用居高不下,超过了公共财政制度下政府需要支出的成本。而且,无限制的投资令国家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进而无力投放充足的资源、信息以及专业技能来迎合大众对服务的需求。伴随公共服务大众化的呼声不断高涨,灌溉项目的运维职能不再只是由政府负责,而是要将之移交给有关社会专门的经济合作单位。

1.2.2 观念因素

首先,灌區管理者要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因为灌区是非企业经营,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出现了一种靠上级付款吃饭的情况,这就需要灌区注重管理者的思想教育,转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调整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形成一种“灌区为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关键信念以及凝聚力。

其次,调整用水对象的用水态度。水是一种半公益属性商品,长时间未得到人民的注重,觉得用水是应该的,属于国家赋予个人的权利,因此造成大众对水该种商品的认识不全面,进而导致水费无法得到及时征收,极大影响到灌区的稳定发展。为此,需要改变人们的错误态度,使之认识了解水不仅是公益品还是商品,落实“谁用水谁缴费,谁开源谁负责”的观念,促进思想理念的改变。

2  山东位山灌区灌溉行业的稳定发展途径探究

2.1 灌溉项目创建、改造以及经营情况分析

位山灌区源自1958年,1961年实具体灌溉面积超过16.7万公顷,1960~1964年因灌区连降暴雨,其灌排系统不匹配,排水性能不够,采取大水漫灌,灌水措施较为滞后,导致灌区中分区域内涝、土壤次生盐碱化较重,被迫在1962年停灌。因为灌区旱情严重、农业生产要求和村民的强烈需求,1970年位山灌区再次复灌。随后灌区渠首规划引水流量280m3/s,规划灌溉范围28.8万公顷。1981年改造了位山引黄闸,随后规划引水流量240m3/s,规划灌溉范围28.8万公顷。80年代中后期,灌区改造计划调整,设置灌溉范围扩大到36万公顷。

灌区项目模式常采取骨干项目灌排分设,田间项目灌排合一为中心的形式。因为地区经济基础较弱,灌区所建项目标准低、质量不高,“先天不足”加之多年来的运转与应用缺少一定的维护措施,导致灌区项目超期服役,带隐患运行,造成项目老化、退化以及巨大损毁,跑水漏漏现象明显。据调查,灌区骨干项目实行续建配套节水建设前,灌区灌溉水利项目的规划标准低,长期超期服役,项目老化严峻,老化率为50%,极大限制着项目效益的凸显;输沙渠、干渠大都是土渠,分干、支渠基本都是土渠,灌溉水应用系数只有0.45,80%的水量流失因渠系渗水引起。

受位山灌区市场经济基础、生态地理客观环境的制约,位山灌区地底水未得到科学开发应用,出现了地区水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现象。灌区下游,尤其是临清、冠县等地区,因为过度开挖地下水,产生大范围的地下水落下“漏斗”,有些地方土地次生盐碱化恶化。

2.2 位山灌区灌溉项目建设和改造采用的方法

2.2.1 项目建设和改造中以合理规划为引导完善设计

位山灌区有水资源短缺、泥沙淤积很重、处理很难、沉沙区应用殆尽、项目老化严重规定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为满足灌区可稳定发展的需求,在2002年展开了合理规划,实现了《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且同年经过了水利单位开展的专家审定。设计衬砌干渠267.21千米,分干渠659.02千米,支渠467.17千米;维修改建重大调控性结构物13座,匹配分干、支渠结构物678座;设计田间节水灌溉单位为22.3万公顷。设计总投入29.9亿元。按照科学规划,项目改造完成后,能全面优化灌区项目条件,实现远程输沙、泥沙到田、分散沉沙等目标,能从根本上处理泥沙淤积问题,降低输水渗漏损失,更好节省农业用水量,加大灌溉水应用效率,大幅度缓解水体供求矛盾,提升管理质量,为灌区经营管理实现合理化、标准化、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生态自然效益十分明显。

2.2.2 项目实施阶段,灌区始终按标准操作,全面落实质量追究机制

具体掌握了“三项变革”,实现了“五个到位”。

“三项变革”:①建设管理机制变革。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严格根据基建程序落实工程法人责任机制、项目创建监理制、招投标机制,且以合同方式确定各施工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所有项目立项审批后,聊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按照“管理办法”的内容,及时设置了精干规范的指挥机构,而且委托聊城市水利项目建设监理机构负责工程监理。组织中心的建立完善为工程建设、保证项目质量打下了基础。②土方项目施工方式变革[1]。通过挖掘机、铲运机结合作业取代人力操作,大大提升了土方操作效率与质量。③大力引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完善与优化施工方式,进一步展开技术创新。

“五个到位”:①配套经费及时重组到位。每个节水改造项目开工前,市政府均组织专题办公会,探究筹资途径,建立保障措施,在市里创建工程多、财政困难的状态下,及时把配套经费足额筹完,兑现了承诺,保证了节水改造工程的顺利开展。2004年9月,水利部委安排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节水改建工程的资金应用情况展开了审计,评估较高。②宣传发动全面。依靠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媒介,全面深度宣传节水工程实施的作用,使支持项目建设成为社会群众的自主行动。③技术服务全面。对每一工序,每一环节都确定施工要求与方法,逐级作好工艺交底。建造、监理、质监、规划等机构抽调骨干精英组成技术指导团队,巡回于生产现场,落实生产技术要求[2]。④质量控制到位。建立健全的质保制度,完善奖惩制度,采取水利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做好各项保障策略,提升项目质量标准。⑤生产协调到位。工程法人——位山灌区管理中心确定工作目标,既积极稳妥处置好各参建方的责、权、利关系,并且注重做好全面、深度、细致的本地群众工作,保证生产环境安定、现场秩序。

3  促进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3.1 技术措施

3.1.1 大力建设节水灌溉

首先,水资源科学开发应用科技。灌溉农业水体包含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以及通过净化治理的污水和废水。农业水体的科学开发利用,主要指采取必要的项目措施,对自然状态下的水展开有目的的干预、管理与改造,给农业生产带来适当水量的技术项目[3]。这类技术包含:地面水与地下水的科学应用技术、机井检测改造科技、灌溉回归水应用科技、劣质水应用方式、多水源整体应用技術等。

其次,节水项目技术和措施。其是节水灌溉整体技术体系的关键内容,包含喷灌法、微灌法、渠道防漏发、低压管道送水法、膜上灌法、改进沟畦灌法等。

最后,节水农业方式。包含蓄水保墒的操作方式,适宜栽种的作物科学分布、提升作物抗旱性能的栽培方法,秸秆和地膜铺设的保墒方法、化学药物抗旱保墒和保水剂运用方法,限额灌溉与节水抗旱物种种类选育等。

3.1.2 积极完善引水工程的更新换代

为了从本质上控制重大灌区灌溉范围逐年削减,灌溉水使用率不高,效益下降等现象,灌区要全面设计、统筹兼顾、对现存项目展开改造与配套优化。①渠道衬砌。科学衬砌灌区中的输沙渠道、干渠以及支渠;②机井修建。建立覆盖整个灌区的地下水搜集与补给网络平台;③结构物改建项目[4]。对渡槽、引水闸以及节制闸和生产桥、交通桥加以改建;④田间节水项目。在灌区中创建高质量的田间节水灌溉项目;⑤泥沙治理项目。建立分级分散沉沙项目、沙质高地建设、创建池渠区扶贫公路、旧池改建。

3.2 管理措施

3.2.1 政府扶持

参与式灌溉控制包括灌区管理制度的根本改变,属于一项系统项目,其包含灌区现有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运行体系的调换,包含一些政策的调整与相关关部门及单位的经济效益,更包含村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改革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需看政府的扶持力度。

3.2.2 培训

因为大部分乡村经济、文化很落后,既对法制教育、灌溉项目展开培训,并且要培训村民的服务思想与服务理念,提高其对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较强参与思想,提升起民主管水水平[5]。另外,对各级政府职工也要组织培训,使之真正了解灌溉管理变革的意义,并主动给予较强的扶持。

3.2.3 法律结构

用水者协会属于水利管理制度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当前仍受各级行政单位不同限度的干涉,限制了协会作用的体现,政府要立法认可协会的合法性,水行政主管单位要将这一改革视为优化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关键任务。

4  结论及展望

4.1 灌区的稳定发展要重视形成长远发展思想

对于灌区农业水体用水紧缺现象,应以长远发展理念进行引导,创建生态经济型生态水利模式,要整体研究农业水体开发、应用、保护,抗洪抗灾与生态自然的关系,完善农业发展、自然环保和经济时代发展要求间的关系,令农业用水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一致。从当前国内灌区农业用水的现状和出现的重要问题看,需要从农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发现农业水体保护和长久应用的基本对策与重要渠道。在理念和管理方面,依法治水,采取地上水、地面水、地下水的集中管用,以协调加强管理;在技术方面,集成节水、水环境保护技术,尽可能削减从水源取水、输供水、灌水、保水以及用水等过程水量损失与水质污染,增加农业用水效益,促使节水、合理用水以及经济用水相协调,给水资源长久应用带来技术保证。

4.2 灌区的长远发展要重视制定高效可行的水资源控制模式

伴随立法的不断健全,国内水资源控制体系已大致建成,但配套法规与监督、协调制度还没有健全,多头控制、水权模糊情况依然十分常见。实践验证,灌区的长远发展水平具体表现在管理中,当前国内灌区的管理质量和先进国家比较还有明显区别。现存的水管理部门,由于频繁干预灌区经营权限与正常秩序,造成灌区事企混乱,缺少活力与热情,不仅阻碍灌区经济建设,还影响灌区合理管理与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变革现行的管理制度采取集成化水控制模式,注重农业水资源控制一体化创建,有助于灌区的稳定发展以及推动节水农业的建设。要推进节水农业建设步伐,获取最高效益,还要引入与应用市场制度,根据水利行业化、资源商品化、经营企业化的观念,制定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节水资产经营机制,根据产权清晰、责权详细、兼顾多方利益等原则,对现存的水利设施,通过出售、拍卖等途径展开产权制度变革,拍卖所得用作专项经费进行水利修建。

参考文献:

[1]刘金铎.沧州渤海新区供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浅析[J].河北水利,2013(7):25.

[2]张巨磊,闫耕泉,王一秋.引黄灌区沉沙高地生态治理浅议[J].地下水,2013,35(3):74-75.

[3]刘翠莉.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初探[J].水电水利,2017,1(1):51-52.

[4]王娟,高飞,王一秋.引黄灌区沉沙池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J].节水灌溉,2011(11):44-45.

[5]杨成忠,崔绍峰.位山引黄灌区沉沙高地的水土流失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12(6):30-31.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技术分析可持续发展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梁山引黄灌区渠道防渗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引黄灌区泥沙调控对策研究——以尊村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