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总目录

2019-12-25 22:15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

卷首语

坚守与创新

姚 曦(第1期)

话语的纠缠

陈 刚(第2期)

视点:从模糊到清晰

黄升民(第3期)

学术研究的非虚构:问题的视角

刘金波(第4期)

传播学科的迭代:对数据与算法的纳入与包容

喻国明(第5期)

公共传播与公共伦理规则

吴 飞(第6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时代的知识挑战: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面临的几个历史性问题

王维佳(第1期)

从文本到实践:传媒业变革背景下重建中国新闻事业的社会有机性

张慧瑜 李 飞(第1期)

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重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野下的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

李杰琼(第1期)

“新型记者”:重访群众路线的一段历史现场

李海波 虞 鑫(第1期)

习近平的宣传观和新闻观——两个要点和一个落脚点

陈力丹(第2期)

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舆论思想发展进路研究

沈正赋(第2期)

扩散与反转:马克思主义在市民阶层的传播——以《申报》为中心的内容分析(1919—1937)

殷 文(第3期)

列宁新闻思想中的方法论特质及其表达

祁 涛(第3期)

“正面宣传为主”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价值意蕴

朱清河 赵彩雯(第4期)

《解放日报》“一得书”的批评与监督评析

焦红强(第5期)

政治传播专题研究

重新省思政治传播的价值旨归

荆学民(第5期)

面对大变局时代的政治传播:革新、议题与趋势

庞金友(第5期)

政治传播策略的研究基点

陆小华(第5期)

文明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模式”与“中国故事”

白文刚(第6期)

反思政治传播研究方法:以理论为导向的实证研究

卢春龙 马玉宁(第6期)

媒体对民主的双刃剑效应与复合解决方案

朱炳坤 佟德志(第6期)

新闻传播教育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逻辑

何志武 董红兵(第5期)

媒介化社会

身份藩篱:社交媒体使用与人际交往间的中介效应——基于京津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

朱文哲(第2期)

网友自制短视频中的“雾霾中国”:公共危机、个体叙事与影像表达

吴世文 周夏萍(第2期)

推动城市社区参与的在线微观公共领域——一个业主微信群的实证研究

于 淼(第3期)

新闻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偏好效应——基于梨视频社会版块的实证研究

王朝阳 于惠琳(第3期)

情境建构和资本收编:中国短视频平台的景观社会形塑——以对乡村用户的研究为例

段 鹏 李嘉琪 明 蔚(第4期)

网络谣言的传播效果与社会阶层差异——以网络食品谣言为分析对象

冯 强 马志浩(第4期)

媒体信任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社会交往的调节作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0)数据的实证研究

曾润喜 斗维红(第5期)

国外假新闻研究:缘起、进展与评价

汝绪华(第5期)

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结构、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WoS三大引文索引的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分析

王凤仙 徐仕炜(第5期)

目击者视频:融合路径与伦理挑战

王 敏 扶小兰(第6期)

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叙事角色变迁与数据传播创新——基于“数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析比较研究

翟红蕾 陈一凡(第6期)

传播与文化

乡村治理视角下乡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民宣讲团的案例分析

李红艳 吴洲钇 牛 畅(第1期)

中国品牌发展的反思

张 驰 黄升民(第1期)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意识形态——基于大数据对价值观和行为活动影响的思考

郑二利 王颖吉(第1期)

网络媒体的技术演进及对拉斯韦尔模式的反思

关萍萍(第2期)

由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数字媒介对电影批评主体建构及其话语策略的影响

周 旭(第2期)

艺术家群体的身体抗争与符号建构:策略及效果

郭小安 赵欣茹(第2期)

媒介学中的系谱学迹线——试析德布雷的方法论

朱振明(第3期)

竖屏:移动场景下视频呈现的创造性选择

高贵武 吴 奇(第3期)

网络直播的日常展演与场景魅惑

陈伟军(第4期)

同步性中的“存在感”:经由直播媒介的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

张丽华 骆世查(第4期)

中国乡村题材电视剧的影像空间与社会现实

刘 娜 李 云(第5期)

公益组织大V微博动员的可视化对比与策略跟进

尹章池 刘凯恒(第5期)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短视频的话语与叙事分析

黄 海(第5期)

创伤、战争、起点与新生:“汶川地震十年”纪念报道中的叙事隐喻

刘子琨 闫 岩(第6期)

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

董天策(第6期)

广告与媒介经济

大数据时代中国广告公司的现实困境与转型路径——基于广告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

马二伟 俞 倩(第1期)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与个体“名誉点”争斗:基于布尔迪厄、埃利亚斯社会关系与过程论的反思

陈 凌(第1期)

植入品牌记忆激活路径及激活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宋思根 张 宇 宣 宾(第2期)

区块链新闻平台内容生产的法律规制研究

付红安(第2期)

领域、困境与对策:人工智能重构下的广告运作

姜智彬 马 欣(第3期)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组织优化与规制政策研究

廖秉宜 姜佳妮(第3期)

时代话语与历史叙事的互为——“中国故事”背景下中国现代广告业的价值逻辑

杨效宏(第3期)

以言行事:匹配生命周期的企业语言传播战略

张三保 曹 锐(第4期)

艺术图像的视觉复杂性对产品奢侈感的影响研究

高 成 肖春曲 赵姝婕 朱 虹(第5期)

音乐推荐系统主观评价指标研究——以网易云音乐为例

曾秀芹 何 梦 申梦莉 许文鹏(第6期)

游离在传统与转型之间:公共关系的社交媒体实践及其新闻业想象

王 昀(第6期)

新闻传播学

从技术困境到风险感知:对智媒热的冷思考

洪杰文 兰 雪(第1期)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新动向——基于2007—2016年欧美传播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 卓 王 竞 刘 婷(第1期)

风险传播视阈下无人机新闻的感官想象与数字实践

李华君 宋梦宇(第2期)

中国新闻改革40年:以市场化为中心的考察——基于《广州日报》的个案研究

李良荣 窦锋昌(第3期)

属性与关系的再认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现状与演进

庞云黠(第3期)

数字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变化与问题——基于21位院长访谈的研究

周茂君 罗雁飞(第4期)

策略改造与隐性规训:环境话语研究的学术版图

李 娜 王 梦(第4期)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前沿与趋势——对2018年相关文献的考察

于淑婧(第4期)

AI技术与人类主体想象——基于人工直觉在线讨论的研究

雅克布·约翰森 王 鑫(第6期)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兼评《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实践研究》

程曼丽(第1期)

“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斯兰世界的传播:战略能力与文明对话

胡 钰 景嘉伊(第2期)

从“话语权削弱”到“流动的倾向性”:BBC“一带一路”议题建构研究

王继周 马亚芳(第4期)

跨文化传播的理论维度与方法面向——Jens Allwood教授访谈录

刘金波(第6期)

新闻传播史

中日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记者”称谓研究

周光明 朱婉玲(第6期)

猜你喜欢
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