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探析

2019-12-25 08:38朱雪丽
物流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匠应用型物流

朱雪丽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1 工匠精神内涵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1]。2017年初,人民论坛对当下社会“工匠精神”现状评价展开调查,认为工匠精神对提高就业者的职业素质大有裨益[2]。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要具有精湛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信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不仅体现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更体现了主动学习最前沿知识技术不断创新改革的理念,是破解当前高等教育困境的有力切入点。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工匠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和高校而言,一是爱好所学、不忘初心、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忠于兴趣是促进学习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提出“心流”一词,指出当人全身心投入时,能够目标清晰、专心致志,并能充实快乐的不断跨越障碍。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应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而应培养对专业的浓厚兴趣、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及独立审视判断的专业精神。

二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将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其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感。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忠于职守,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对专业和职业有发自内心的钟爱,有责任坚守的信念和追求卓越的情怀。

三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和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职业能力。当前,“中国智造”时代火热开启,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创新实践中。

当前物流发展态势下,需要物流就业者具备很强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适应物流行业发展变化并积极创新改变落后形势,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战略,是提高物流管理人才教育质量的时代选择。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工匠精神教育现状

2.1 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高校教育“工匠精神”主导作用欠缺

当前我国社会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差,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权利意识觉醒、价值取向多元的特点,高校人才培养又过于功利,高校学生难以静心钻研专业获取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育物流人才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承担主导作用。但是,一些高校忽视工匠精神的养成质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过于简单化,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培育。

2.2 教师引导作用欠缺,学生主体意识较弱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匮乏,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缺乏工匠精神的企业体验,在培养物流人才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引导力度不够。学生作为工匠精神的直接受益者,本应在日常学习和技能训练中自觉将工匠精神内化为职业素养。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仅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无法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很多学生主体意识不强,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致使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难以在学生身上体现。

2.3 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缺乏工匠精神传递

企业是工匠的最终需求者,应当承担起培养工匠的社会责任。格奥尔格·凯兴斯泰纳曾提出“劳作学校”理念,指出为使学生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应将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为学习场所[2]。目前高校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工匠精神传递的程度不够。因物流专业实践性,物流企业提供的真实工作场景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企业兼职导师能影响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素养,使工匠精神自然地融合到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

3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需要工匠精神,高等学校强调工匠精神是基于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脱节的现实难题,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抉择。物流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但低效率的物流活动不仅增加物流费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我国物流业正朝着自动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工匠精神养成与现阶段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价值高度契合。因此将工匠精神贯穿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全过程,重视大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培养一批钻研业务、讲究效率、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对智慧物流理念和技术有突破传统的认识,能创新发展物流运作模式、技术和管理方法,能适应智慧物流时代带来的环境变化,将保障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促进我国物流业转型。

3.1 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多数物流业务涉及采购、库存、运输等诸多环节,且存在“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够合理统筹调控资源和各环节。为适应智慧化物流发展,物流人才需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业务人员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前沿科技动态,主动将知识拓展到物流的相关领域,适应物流环境变化。

3.2 实践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勇气

物流业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期,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物流人才作为基础支撑。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根本使命,工匠精神是实现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物流人才把所学的物流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系统等新兴科技创新变革物流活动,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运行效率[1]。

3.3 完善的综合素养结构

完善的综合素养结构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基本素养,还要具备其他素养。比如,具备国际视野,能熟练运用外语,在国际物流业务中独当一面;具备坚强的毅力,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掌握最新知识和前沿动态;具有合作精神和整合能力,真正的物流要求全局性,要有战略的眼光,统领全局;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各种变化等。综合素养结构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日渐完善。

4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实现路径

4.1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需具备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用工匠精神引领师德和教风,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物流企业锻炼,鼓励企业参与师资培训,制订教师个性化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企业管理者和骨干成员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授课力度,聘用一批物流企业骨干人才承担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指导等任务,向学生详细讲解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以及物流职业对工匠精神的要求。

4.2 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专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是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的,但行业不同,需要遵守的价值规范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设置、专业评价、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各环节。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专业课兴趣不高。工匠精神要求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因此亟需创新物流管理教学,通过结合工作情景设计案例分析、组织专题讨论和课堂游戏、开展工作情境模拟等方式,在课堂上对物流工作进行模拟和再现,加强学生对物流工作的兴趣和认知[3]。

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环境打造、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考核、学生成绩评定等各环节,系统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同时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介绍应具备的工匠品质要求,将工匠精神中的多元要素充分融入教学评价考核和学生成绩评定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增加职业规划和物流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对行业就业趋势的了解,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为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提供便利。

4.3 丰富学生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做到学有所用

专业理论知识最终服务于实践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参加高层次物流大赛,锻炼学生物流方案写作能力,巩固学生对物流理论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便于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做到学有所用。另外高校可从企业获得物流项目,让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物流方案,共同完成企业项目,学生不仅发挥了自身价值,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4 加强物流企业工匠精神引领作用,强化物流产业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需要学校、企业的全面参与。高校应多与物流企业交流,了解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创新培养模式。如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搭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订时有效融入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通过校企实训基地,使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训练;让企业走进课堂传授岗位经验和企业文化,通过物流工作人员对职业的介绍,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深入了解;通过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亲身体会物流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4]。

此外,物流企业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并通过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物流产业文化教育,让学生对物流产业的物质文化有感性认识,对物流产业的制度文化有理性把握,对产业的精神文化有理念认同,自觉树立养成各种职业规范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自律意识,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尽快融入物流企业运营。

5 结语

在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凸显工匠精神,是顺应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对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高校顺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将工匠精神融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是革新物流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有助于提高物流人才教育质量,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我国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策略,促进物流业想智慧化方向转型发展。此外若社会能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将大大推动高校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猜你喜欢
工匠应用型物流
90后大工匠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工匠风采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工匠神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工匠赞